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寻觅旧京

寻觅旧京

  • 字数: 12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林京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154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林京著的《寻觅旧京(精)》主要载录的是与老北京相关的建筑影像及其背后的故事,百余年来紫禁城、北海、中海、南海、天坛、雍和宫、清漪园、西黄寺、东黄寺等帝京有名景物的旧影悉数收入。反映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北京的建筑风貌、市井民俗。
作者简介
林京,广东澄海人,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6年至故宫博物院工作,故宫旧藏照片研究专家、摄影师、文化部侨联委员、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紫禁城学会会员。在故宫行走四十年来为数十种图录书刊拍摄封面、配图达数千幅,发表百篇研究、考证以及纪实文章。出版图书著作有:《影像秘境》、《故宫秘录》、《深宫轶事》、《故宫藏慈禧照片》、《晚清太监宫女掠影》、《昔日皇宫掠影》、《紫禁城匾额楹联》、《旧京人物与风情》、《古都艺海撷英》、《皇朝落日》等。
目录

紫微中天帝京丽
里九外七皇城四
天子五门见等级
建极绥猷太和殿
正大光明乾清宫
帝后寝宫何其多
苍穹缩影惟天坛
琼岛春荫话白塔
宫畔西苑中南海
黄寺黑寺雍和宫
三山五园布海淀
庙会市井皇城根
九门内外绘风情
后记
摘要
    内城角楼(城垣角箭楼),共四座,分建子内城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隅:平面呈曲尺形,形似两个箭楼相接;通高二十九米,两外侧面均宽三十五米,两内侧面均宽二十三米,两窄面均为十二米;四层,开辟箭窗一百四十四孔。
    外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四十三年(1564)增建瓮城及箭楼;全长近十四公里,墙高七点七米,其北墙分别与内城东、西墙南端相接,使内外城平面成为“凸”字形。外城原计划修四面包围内城,但因皇帝用大量资金修建道观,致使修城经费不足,仅包了内城南面便草草收工。正因如此,外城城门亦建得矮小简陋。共设七门:北墙东为东便门,西为西便门;东墙一门称广渠门;南墙三门,正中为永定门,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西墙一门称广安门(明代称广宁门)。
    一层又一层方方正正的城垣,穿插着整齐如棋盘的街道,这是帝京城的一个特点。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一条自南向北的中轴线,起自外城南墙正中的永定门,经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后三宫、神武门、北上门、景山万春亭、皇寿殿、地安门、鼓楼,到北终端钟楼止。城内所有主要建筑都沿此中轴线东、西对称排列。帝京城的建造,虽经历了数百年、几十代人,但却遵循着一则明确的整体规划:帝京的建筑布局要鲜明地体现以皇家宫室为主体的思想,以一条南北长达七点五公里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所有的皇室宫殿、坛庙、朝廷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都依附着这条中轴线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皇帝从京城到皇城到紫禁城,建造起一座座高大的城门,城门之上建有城楼,既壮观瞻更用于储蓄武力以守门户。我们从北京城的外城往北数,可以看到在十五华里的直线上,几乎都是门。外城正门永定门是城市中轴线的南始点,一条宽坦的大街由此向北直达正阳门。中轴线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首先是文化价值上的大统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展现。这条线上的建筑在层层递进中就像群山一样庄严肃穆、深沉凝重,有一种绵延无穷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圣贤、对天地万物、对一个国家所能达到和谐状态的敬畏,展现了中国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安身立命所在的追求,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在宇宙中的哲学立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轴线的皇权建筑中充分体现,“在德而不在险”。就是说以德服人,而不是靠武力。这种哲学思想与中轴线完美的结合,让所有征服者都意识到刀剑并非多能。
    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辛亥革命后改名中华门,2。世纪5。年代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在大清门与天安门之间有一条宽阔平直的石板御路,两侧配以整齐廊庑,称子步廊。清代在此存储百货,户部的米仓与工部的木仓也在此处。
    天安门,皇城南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时称承天门,表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代改名天安门。高三十三点七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九五”示帝王尊严。凡国家有大庆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天安门堞口正中设有宣诏台,用木雕的金凤衔诏书由滑车系下(明代是用龙头竿以彩绳系下),由礼部官员托着“朵云”盘承受,放在“龙亭”内,抬到礼部,用黄纸誊写,分送各地,称“金凤颁诏”。清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颁布溥仪皇帝退位的“颁诏”仪式,也是在此举行的。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很后一次“颁诏”仪式。
    天安门至午门和北上门至承光门安排得很为巧妙。门可以分隔空间,空间大的地方,多设几道门,便使空间显得较小;相反,空间小的地方,少设几道门,空间便会显得较大。但是,上述两处却没有按这种一般办法处理,而是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取得了更加强烈的正面效果。从皇城正门天安门到紫禁城正门午门有五百多米;按一般做法可多设几道门,如此重重宫门,可烘托大内的深远。但规划设计师们偏偏在这一里多地的空间内,只设了一道门即端门,端门两厢却布置了外观单调一致的连檐通脊的七十多间朝房。如此空畅、如此漫长单调的空间,突出了悠远的感受,使人倍觉天街漫长、天?遥远。从景山正门到宫内御花园不足百米,是前者的五分之一。站在景山门外,一眼便可望见御花园中钦安殿的后背,目光可以深入皇宫腹地。若按常规,这百米之内不必再设宫门,可是如此一来,深远的宫阙尽现子外,神秘的气氛顿时消息。于是,设计师们反常道而行,在这紧凑的空间里又添设了三道门。景山门前加盖北上门,神武门内有顺贞门,顺贞门里、钦安殿后檐下再立承光门。各门的建筑造型也处理得各不相同,北上门为平座殿堂式,顺贞门为随墙琉璃门,承光门为牌楼式。各门两厢建筑与门协调配合。
    P44-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