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

  • 字数: 252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6891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69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正热,《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对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的研究可为之提供很好的参照。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描述了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复杂面貌,提出了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矛盾,并试图回应近年来关于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探讨。思想道德教育、知识灌输、文学教学、技能训练相互冲突、缠绕和斗争,构成了该期中学国文教科书发展演变的主要矛盾。新文化运动前,这一主要矛盾表现为"古文作法"、保存国粹、"厉行明史"的并置和冲突。1920-1939年间的初中国文教科书分思想道德教育、文学教学和文章作法三种,后者逐渐占据了,但其内容多为系统的文章知识。1922-1939年的高中国文教科书以经史子集等传统文献为主,近人学术论著为辅,突出国故知识。1940年代,国民政府编出《初中国文甲编》,推行"党化教育";与此不同,叶圣陶主编的4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以读写能力训练为主。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本书建议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以读写能力训练为主。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郭沫若纪念馆。
目录
序言温儒敏 引言1 章民初中学国文:古文作法、保存国粹与“厉行明史”29 节林纾、吴曾祺所编教科书中的“古文作法”34 第二节民初新编中学国文教科书与保存国粹51 第三节“厉行明史”“幽情思古”与《中等学校国文读本》62 第四节民初教育部对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审定71 第二章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国文教科书85 节新文化提倡者的“文学史”观与初中文言教科书89 第二节《新青年》与最早两套中学白话国文教科书97 第三节1920年代初中国文教科书中的新思潮与新文学111 第四节学界对1920年代初中国文教科书的批评128 第三章1930年代初中国文:思想道德教育、文学教学与文章作法137 节思想道德在1930年代初中国文教科书中的地位141 第二节编者的文学趣味对教科书内容的影响152 第三节由思想道德教育、文学教学到文章作法166 第四节文章作法在教科书中的表现形式180 第四章1920年代高中国文:国故、国学与“国势”189 节以“国故”为主要内容的1920年代高中国文课195 第二节高中国文教学的三种舆论204 第三节教科书中的“国故”与“国势”213 第四节五种高中国文教科书内容评析221 第五章1930年代高中国文:文章体制、文学源流与学术思想227 节高一国文:“新旧杂糅”的“文章体制”230 第二节高二国文:不同立场的“文学源流”236 第三节高三国文:“学术”与“思想”的两歧240 第四节学界对1930年代高中国文教科书的批评246 第六章1940年代中学国文:“党化教育”、民主思想与语文技能257 节《初中国文甲编》中的“党化教育”260 第二节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中的“人民民主”278 第三节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中的文学作品283 第四节开明文言读本对文言文教学的设计299 结语311 参考文献317 后记3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