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书转述

文书转述

  • 字数: 2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郑金刚 著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662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进入18世纪中期,清代国家疆域范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整个官僚行政体制却没有相应的扩张。“有限规模的州县地方政与治理与控制压力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促使清代统治中后期的州县地方政府不断改变行政策略与方式,通过“非法”下向分权、行政司法化及改变制度化治理为动态控制等途径,继续保持着对广阔乡村社会的控制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在清代地方行政运作过程中,处于很底层级的州县地方政府作为联接传统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中介”,一方面需要按照以成文法、公文流转为基础的传统国家官僚行政制度的要求,将传统乡村社会呈散发、琐碎状态的日常生活场景转化为正式的、可被整个官僚行政系统接收的行政公文,从而进入正式的行政文书流转流程之中;而另一方面,则又需要将朝廷统一颁布的成文律令、政令转化为能够适应乡村日常社会的施政措施与行为规范,从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治理与控制。由此而论,在清代州县地方行政过程中“文字”阅读、书写能力本身实际即能够被转换为“一种特殊行政技术”。而正是借助这种文字行政技术的运用,传统国家能够依靠科举出身、“非专业化”的行政官员进行有效的基层治理与乡村控制。
作者简介
郑金刚,专门史博士,现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代史、社会史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在各种学术期刊、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合作出版论著2部。
目录
导论:清代州县行政运作中的文字与技术
一、“皇权不下县”:帝制晚期传统乡村社会的再想象空间
二、“文书转述”:帝制晚期的清代地方州县行政运作
三、文字=技术:另一种解释的可能性?
第一章一个18世纪文人官员眼中的川东巴县
一、引子
二、“吏之难为”——川东巴县地方官的现实困境
三、“制度中的行动者”——清帝国统治中后期州县官员的选择
第二章巴县衙门
一、城乡之间——清帝国的地方行政理念与巴县空间布局
二、衙“门”内外——巴县衙门里的日常行政运作
三、如何“双轨制”?——川东巴县衙门行政的常规与例外
第三章乡村控制
一、困境与转变——18世纪中后期川东巴县基层控制方式的变迁
二、妥协与合作——清帝国统治中后期乡村控制方式的转变
三、几个个案——巴县衙门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的干涉
四、乡村控制——如何从“衙门”走向“乡村”?
第四章巴县诉讼
一、诉讼的发生——一件民间诉讼如何走进“衙门”?
二、对簿公堂——堂审过程中“文书转述”与权力博弈
三、州县诉讼——究竟是司法还是行政问题?
第五章告示与差役下乡
一、巴县告示——文字分权与乡村动员
二、差役下乡——“差票”的功能与蠹役控制
三、文书分权——“文字”与州县行政的权力层级化
余论:进入近代前夕的危机与变革尝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