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寂然的狂喜 叶芝的诗与回声

寂然的狂喜 叶芝的诗与回声

  • 字数: 4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682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诺奖得主叶芝迄今为止好看诗集面世 ·科尔姆·托宾、约翰·班维尔等33位重量大师众星捧月,以艺术解读叶芝好看诗句 ·引领读者从绘画等艺术角度聆听叶芝的灵感与想象 作为从19世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诗人,叶芝的诗歌需要有被印刷出来的价值,本书正是以叶芝诗歌和被他的诗歌点燃的艺术来表达了这种价值。 叶芝一直存在于仰慕者的想象力之中。他是爱尔兰凯尔特复兴运动的领袖,年轻英俊,天赋异禀,绽放出引人注目的光芒,成名于19世纪90年代,此后,他那无与伦比、充满疑问的声音就一直在全世界回荡。他的艺术个性魅力无穷,富于强大的感染力,远远超出了文字的界限。 叶芝也一直都是艺术家刻画的对象,叶芝的诗句或是激发艺术家的无限想象,或是发生了蜕变,或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主导意向。本书,正如诗人彼得·所说:《寂然的狂喜》的“专享促成者”是“用耳朵和心灵去聆听叶芝作品的人”。这些人既包含书中33位当代艺术家,也包括打开这本书的读者,因为他们打开了心灵和艺术的想象。 本书内容和装帧都紧紧扣住“回声”的本质。33幅以版画为主的艺术作品,架构起全书的骨骼,每一部作品之下都有艺术家对他们所选取叶芝诗歌的回应,在艺术作品之中,激发灵感的选诗以独立插页的形式出现,既能够使读者专注诵读,也引导读者欣赏以想象力和艺术的眼光去感受叶芝的诗歌。
内容简介
·诺奖得主叶芝迄今为止好看诗集面世 ·33位重量大师众星捧月,以艺术解读叶芝好看诗句 人气歌手李健翻唱的《当你老了》,使得叶芝和他充满灵感的诗歌再一次拨动每个人的心弦,一部独一无二、充满诗情画意的叶芝诗集在手,是充满祝福的爱之礼物。 《寂然的狂喜:叶芝的诗与回声》从内容到设计,都将市场上关于叶芝诗歌的公版书远远抛于身后。中国读者熟知的托宾、班维尔、马尔登等33位文学和艺术大师被叶芝的诗歌点燃,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版画等艺术作品,引领读者从丰富的艺术角度解读叶芝和他的诗歌。本书将大师们精选的叶芝诗篇以插页的形式与绘画作品融合在一起,独特优美的设计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值得每一位热爱诗歌、热爱叶芝、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与想象力读者捧在手心。
作者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重量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 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 叶芝 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 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很好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 理查德·戈尔曼 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 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 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很优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 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 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 。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重量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 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 叶芝 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 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很好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 理查德·戈尔曼 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 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 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很优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 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 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 。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重量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 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 叶芝 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 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很好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 理查德·戈尔曼 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 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 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很优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 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 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 。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重量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 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 叶芝 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 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很好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 理查德·戈尔曼 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 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 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很优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 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 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 。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目录
   诺曼·阿克罗伊德




秋野畅子




约翰·班维尔




珍·巴登




约翰·贝汉




依婉·伯兰




麦克尔·坎宁




戴安娜·库伯怀特




迈克尔·卡伦




尼亚姆·弗拉纳根




保罗·加夫尼




马丁·盖尔




理查德·戈尔曼




利奥·希金斯




斯蒂芬·劳勒




路易斯·伦纳德




凯特·麦克多纳




凯尔文·曼恩




詹姆斯·麦克里瑞




艾德·米利亚诺




保罗·马尔登




尼尔·拉伊桑




丽娜·诺登斯特姆




拉尔斯·尼伯格




埃德娜·奥布莱恩




休吉·奥多诺霍




芭芭拉·瑞伊




奥伊弗·斯科特




文森特·谢里丹




阿梅利亚·斯泰因




唐纳德·特斯基




科尔姆·托宾




李昶




被叶芝点燃的艺术




不朽的爱尔兰诗魂




艺术家小传
摘要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he Rose, 1893) 在你年老时* 在你年老,头花白,且睡意沉沉, 挨着火炉打盹时,就取下这书, 慢慢地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曾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许多人爱你欢快迷人的时光, 爱你的美貌出自假意或真情, 而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爱你渐衰的脸上那缕缕忧伤; 然后弓下身子在熊熊炉火边, 喃喃,有些凄然,说爱神怎溜走, 跑到头顶上群山的高处漫游, 还把他的脸隐藏在繁星中间。 (《玫瑰》,1893) 此诗仿法国诗人彼埃尔·德·龙沙?(1524-85)的同名十四行诗。赠给茅德·冈。 我开始阅读叶芝的诗歌之际,正好在都柏林一所废弃了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屋中进行探索。《在你年老时》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那栋建筑里的一个房间,大理石壁炉已经破败,壁纸都已剥落,一个老妇孤独地坐在这个冰冷空荡的房间里,回想往事和种种没有实现的心愿。这个房间的衰败描述出了诗中那个身体孱弱的老妇,她和那个房间一样,曾经明亮美丽,有很多人喜爱。 重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意识到,叶芝写的是他昔日的恋人茅德·冈。他觉得她在回想往事时一定会后悔当初没有嫁给他。在诗中,叶芝想象她老迈年高,身体虚弱,坐在炉火边直打盹儿,看着他曾为她写的诗集,为曾经做出的选择后悔不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