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土沟壑村庄的绿色消解

黄土沟壑村庄的绿色消解

  • 字数: 22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于洋 著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986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面向黄土沟壑区基层村人居环境,基于该地区生态脆弱、贫穷落后、城镇化水平低下、村落布局分散的现实,适应其村庄减少、人口衰减、民居消解、农业现代、生态知名品牌等城镇化影响下的发展态势,揭示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中所出现的消解问题和本质,归结其发展特征与消解规律,以“3R”(Reduce,Reuse,Recycle)作为基本科学原理,剖析其消解的动因,明晰基层村绿色消解的适宜方向、对策和途径,并实践性地探讨了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绿色消解的主要模式。本书可供城乡规划、村镇建筑设计、村镇建设研究和城乡规划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供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1绪论
2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的现实与问题
2.1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的变化与动向
2.1.1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变化
2.1.2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需求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动向
2.1.3城镇化影响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趋势
2.1.4“三农”现代化影响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预期
2.2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社会经济变异的实态与困惑
2.2.1人口结构变异与状态的多元化
2.2.2当前常住人口结构
2.2.3经济收入结构改变
2.2.4社会组织方式改变
2.2.5农民观念的改变
2.3黄土沟壑区基层村人居环境的量变形势与问题
2.3.1基层村人居环境的衰落格局
2.3.2基层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现象
2.3.3基层村村落自然与历史文化遗存状态
2.3.4基层村民居宅院建筑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2.4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其引发的新形势
2.4.1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农业现代化的表征与趋向
2.4.2基层村农业生产现代化引发的新形势
2.4.3基层村农业产业空间发展新趋势
2.4.4从城乡一体化预测黄土沟壑区现代农业产业方向
2.5小结
3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的特征与消解的规律
3.1城镇化进程中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的发展特征
3.1.1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村发展的类型分异
3.1.2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的基本特征
3.2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的概念
3.2.1基层村发展的影响要素
3.2.2基层村消解的影响要素
323基层村消解的本质——消解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3.2.4基层村消解的概念
3.3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的基本规律
3.3.1“主体”快于“载体”
3.3.2基层村人口消解的基本规律
3.3.3基层村建筑生活空间消解的基本规律
3.4基层村消解的量化分析
3.41基层村消解的可量化分析因素
3.4.2人口消解的量化分析
3.4.3宅院空间消解的量化分析
3.4.4建筑材料消解的量化分析
3.4.5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消解的量化分析
3.5小结
4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动因分析
4.1末端角色——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在城镇村体系中地位解析
4.1.1城镇村人居环境变迁历程解读
4.1.2城市的优势及其吸引力分析
413镇的角色及其双重特性分析
4.1.4末端角色的命运分析
4.2条件约束——黄土沟壑区自然地理资源分析
4.2.1黄土沟壑区在黄土高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4.2.2黄土沟壑区适宜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条件分析
423黄土沟壑区人居环境条件的新约束
4.2.4基层村规模约束下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瓶颈效应
4.3劳动力剩余——农业现代化的效应
4.3.1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的聚落分布特征
4.3.2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人口分布条件
4.3.3农业现代化引发的基层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分析
4.3.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衍生模式
4.4农业经济低效——城镇化与国家政策的效应
4.4.1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农业经济效益评估
4.4.2基层村家庭经济来源的结构分析
4.4.3国家农业政策的演变分析
4.4.4城镇化引起的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相对扩大
4.5小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