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聊斋志异名篇评赏
字数: 407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振方
出版日期: 2016-09-01
商品条码: 9787301274781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936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名篇评赏》由多位研究《聊斋志异》的专家学者领衔,凝聚了近几十年《聊斋志异》的研究成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这部经典文言小说的艺术魅力,兼顾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是一部适合大众快速阅读的《聊斋》选本。
内容简介
1992年漓江出版社出版《聊斋志异评赏大成》一书,曾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本社邀该书原主编马振方先生从中选出75篇,辑成此选粹本,以飨读者。原书包括《聊斋志异》各篇的原文、评赏、白话译文三部分,《聊斋志异名篇评赏》为节省篇幅,略去译文,并对原书所选各篇个别编印之误有所修订。又新增插图,皆选自《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乃晚清铁城广百宋斋主人延请当时名手据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各篇所绘,今附于选粹本中,便于读者图文并赏。
作者简介
马振方,1933年生,辽宁省凌海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小说理论与古体小说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论著有《聊斋艺术论》《小说艺术论稿》《在历史与虚构之间》《中国早期小说考辨》《中国古代小说散论》等,辑校《聊斋遗文七种》,主编《聊斋志异评赏大成》。
目录
聊斋志异名篇评赏 目录 前言 / 1 聊斋自志 / 1 考城隍 / 1 偷桃 / 5 劳山道士 / 9 蛇人 / 14 娇娜 / 17 叶生 / 24 王成 / 29 青凤 / 35 画皮 / 43 婴宁 / 48 聂小倩 / 59 地震 / 67 凤阳士人 / 70 侠女 / 75 莲香 / 83 阿宝 / 92 口技 / 98 潍水狐 / 102 红玉 / 106 林四娘 / 113 连琐 / 118 连城 / 124 商三官 / 131 雷曹 / 135 翩翩 / 139 罗刹海市 / 143 公孙九娘 / 152 促织 / 158 狐谐 / 164 姊妹易嫁 / 169 续黄粱 / 174 狐梦 / 181 花姑子 / 187 西湖主 / 195 绿衣女 / 203 窦氏 / 206 大力将军 / 210 颜氏 / 214 小谢 / 219 细侯 / 227 向杲 / 232 死僧 / 237 青娥 / 239 胡四娘 / 247 宦娘 / 254 阿绣 / 261 小翠 / 270 金和尚 / 279 细柳 / 285 梦狼 / 293 夏雪 / 299 盗户 / 301 司文郎 / 304 崔猛 / 311 于去恶 / 317 张鸿渐 / 324 王子安 / 333 农妇 / 337 席方平 / 339 贾奉雉 / 346 胭脂 / 354 瑞云 / 364 葛巾 / 369 黄英 / 377 书痴 / 385 青蛙神 / 391 晚霞 / 398 白秋练 / 404 王者 / 412 香玉 / 417 石清虚 / 424 鸮鸟 / 431 王桂庵 / 433 公孙夏 / 439 太原狱 / 444
摘要
《促织》评赏 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促织》是很受评家重视和青睐的名篇佳作。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它进行评赏的文章已有数十篇,数量之多不仅在《聊斋》各篇中遥遥靠前,在全部古代短篇小说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一篇不足两千字的小说享誉如此,不同寻常,究其原因,主要在它本身。它有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动人的力量、很高的价值,是古代短篇小说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 促织是蟋蟀的别称,俗名蛐蛐。早在唐天宝年间(742—756)斗促织就已成风,以后历代不衰。明宣宗朱瞻基好斗促织,有籍可考;造成百姓家破人亡,有史可查。据王世贞《国朝丛记》所载,宣德九年七月,敕令苏州知府况钟“协同”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一次就要一千个。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也说“我朝宣宗,很娴此戏”,直到沈氏生活的明末民间还流传着“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一类俗语。吕毖《明朝小史》还记有一则《骏马易虫》:由于宣宗“酷好促织”,遣人“取之江南”,致使此物“价腾贵”,一头“至十数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很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其妻窥视,小虫跃出,被鸡啄食,妻惧而自缢;夫伤其妻,“且畏法”,也自杀而死。这就是《促织》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作品开头叙述的皇帝、县令、猾吏、游侠儿围绕促织的种种行径正是上述现实的概括和写照,文字简要,一针见血,为主人公成名即将演出的悲喜剧造设一个纵深宽广的历史舞台。 作品以悲剧为主调,大半篇幅写老成、朴讷的成名及其一家为一只小小的促织所受的磨难和痛苦。这种描写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也是很好感人的。前后分为三个层次:捉虫不得,惨遭追比,一层;求神得示,捕得佳虫,二层;虫死儿亡,夫妻绝望,三层。层就把受害的成名写到绝境:几经拷打之后,连虫也不能捉了,“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第二层,以女巫出现为发端,转写成妻求神问卜,外趋缓而内益急,致使“不能行捉”的成名又“强起扶杖”,忍痛捉虫,对其所受折磨的表现更进一步;而后以捉得佳虫陡转一笔,以“举家庆贺”“备极护爱”作一收束,实际是以喜乐之象反写世事荒谬之甚,百姓受害之深,并为即将到来的悲剧高潮预做准备,留下地步。第三层,以成子“发盆”、弄死佳虫为主要关目,笔锋再转,气氛骤变,其母“面色死灰”,其父“如被冰雪”,小儿投井自杀,夫妻“抢呼欲绝”,全家接近陷入绝境。从前一绝境到后一绝境,有张有弛,螺旋式上升,展示一出切实、逼真、充满血泪的人生悲剧,直到推出悲剧的高潮,具有现实主义悲剧艺术特有的真实感、亲切感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然而,成家小儿并未死去,他的精魂化作一只“轻捷善斗”“应节而舞”的神奇的促织,被官吏层层进到宫中;皇帝大悦,厚赏进献之官,成名也因此进学、发迹,悲剧从而变成喜剧。从一方面看,这种结局似乎削弱了悲剧气氛和效果;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又利用神异幻想的艺术情节和形象结构把悲剧推向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并以喜剧的结局对荒谬的现实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首先,成子化为促织,正是其灵魂靠前悲苦的艺术表现,给人一种死也不能解脱之感。这比投井更可悲,是现实悲剧的延伸和升华,既动人心魄,又发人深思。它使我们想到卡夫卡的名作《变形记》,一个过度紧张、疲于奔命的小职员在一个早上忽然变成大甲虫。这使他由家庭的支柱一变而为家庭的累赘,被人厌恶和嫌弃,在孤独、压抑中悲惨地死去。这种现代主义的变形艺术与古典小说中小儿化虫的神话情节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又有其明显的相似相通之处:两者都以人化异物的奇幻意象成功地表现了现实对人的摧残和压迫,突出地显示了被摧残、压迫的主人公的悲苦灵魂。就此而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从批判现实的主题来看,喜剧与悲剧相反相成,是同一现实本质的两种相反的表现:皇帝好斗促织,百官争献邀宠,既可使人倾家荡产,以至丧命,也可使人平步青云,无端发迹。成名忽而痛不欲生,堕入灾难的深渊;忽而“裘马扬扬”,进入富贵天堂,而这一切都为了一只毫无用处和价值的小虫。这就充分显出皇帝的昏庸、腐朽,官场的黑暗、混沌,世事的荒唐可笑,社会的乌烟瘴气。总之,悲剧和喜剧把现实本质的两个方面同时显示出来,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和形象的艺术概括力。 全篇只有成妻说的两句话,此外通篇都是叙述,但少见单调乏味之感,而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极简捷,又极精致,多用白描,又栩栩如生,真如冯远村在《读聊斋杂说》中说的:“文笔之佳,专享千古。”村人求神问卜的场景,神巫暗示虫所的图景,成名扶杖捉虫的光景,成家虫死儿亡的惨景,都以少许笔墨写得神气十足,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态,如临其境,如入其中,不能不受到艺术的感染。作品不仅以促织为题,也多次写到促织本身。看来作者蒲松龄不只是一般地熟悉这种小动物,大概还读过《促织经》《促织志》一类书籍,了解它们的种种异状和习性,三言两语,状貌即出,品类不同,神态各异。后写小虫与“巨敌”相斗,尤为精彩,“暴怒”“直奔”“腾击”“振奋作声”“张尾伸须,直龁敌领”“翘然矜鸣,似报主知”等语,气韵生动,色彩鲜明,连成一气极有气势,以至很难译成旗鼓相当的白话口语。把“张尾伸须”稀释成“张开尾巴,伸出须毛”,神采也就失去大半。精妙的语言就是这样,像托尔斯泰说的,“既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还不能改动一个字”。古人所谓“悬诸国门不可增减一字”。 本篇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优选统治者——皇帝,不仅针砭好斗促织的明宣宗朱瞻基,还在“异史氏曰”中推及一般皇帝,向他们提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的忠告。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 (马振方)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