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市民时代的兴起

市民时代的兴起

  • 字数: 7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蔡东藩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2765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读中国历史,先读蔡东藩。
一部写尽中国两千多年风云变幻的通俗历史巨著。
累计销售千万册的国民历史读本。
床畔常备的历史书。
王学泰、谢玺璋、余世存、梅毅、杜君立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为“蔡东藩说中国史”的宋史通俗演义,上下册共一百回,从陈桥兵变到王安石变法,从靖康之难到岳飞抗金,从贾似道弄权到崖山覆没,精彩演绎三百二十年宋朝兴亡历程。作者博采正史,间取稗官野乘,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自评自注,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本书,如同一幅宋代历史画卷缓缓展于眼前,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列国纷争,时而忠奸博弈……让人目不暇接,感慨万千。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有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宣统元年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月余托病回乡。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很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第一回河洛降神奇儿出世弧矢见志游子离乡001
第二回遇异僧幸示迷途扫强敌连擒渠帅006
第三回忧父病重托赵则平肃军威大败李景达011
第四回紫金山唐营尽覆瓦桥关辽将出降016
第五回陈桥驿定策立新君崇元殿受禅登大位021
第六回公主钟情再婚志喜孤臣败死一炬成墟026
第七回李重进阖家投火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032
第八回遣师南下戡定荆湘冒雪宵来商征巴蜀038
第九回破川军孱王归命受蜀俘美妇承恩044
第十回戢兵变再定西川兴王师得平南汉050
第十一回悬绘像计杀敌臣造浮梁功成采石055
第十二回明德楼纶音释俘万岁殿烛影生疑061
第十三回吴越王归诚纳土北汉主穷蹙乞降066
第十四回高梁河宋师败绩雁门关辽将丧元072
第十五回弄巧成拙妹倩殉边修怨背盟皇弟受祸077
第十六回进治道夷入朝遁穷荒李继迁降虏083
第十七回岐沟关曹彬失律陈家谷杨业捐躯088
第十八回张齐贤用谋却敌尹继伦奋力踹营094
第十九回报宿怨故王索命讨乱党宦寺典兵100
第二十回伐西夏五路出师立新皇百官入贺106
第二十一回康保裔血战亡身雷有终火攻平匪111
第二十二回收番部叛王中计纳忠谏御驾亲征117
第二十三回澶州城磋商和约承天门伪降帛书123
第二十四回孙待制空言阻西幸刘美人徼宠继中宫129
第二十五回留遗恨王旦病终坐株连寇准遭贬135
第二十六回王沂公劾奸除首恶鲁参政挽辇进忠言141
第二十七回刘太后极乐归天郭正宫因争失位147
第二十八回萧耨斤挟权弑主母赵元昊僭号寇边疆152
第二十九回中虏计任福战殁奉使命富弼辞行157
第三十回争和约折服契丹除敌臣收降元昊163
第三十一回明副使力破叛徒曹皇后智平逆贼169
第三十二回狄青夜夺昆仑关包拯出知开封府175
第三十三回立储贰入承大统释嫌疑准请撤帘181
第三十四回争濮议聚讼盈廷传颍王长男主器187
第三十五回神宗误用王安石种谔诱降蒐名山193
第三十六回议新法创设条例司谳疑狱狡脱谋夫案199
第三十七回韩使相谏君论弊政朱明府寻母竭孝思204
第三十八回弃边城抚臣坐罪徙杭州名吏闲游210
第三十九回藉父威竖子成名逞兵谋番渠被虏216
第四十回流民图为国请命分水岭割地畀辽221
第四十一回奉使命率军征交趾蒙慈恩减罪谪黄州227
第四十二回伐西夏李宪丧师城永乐徐禧陷殁233
第四十三回立幼主高后垂帘拜首相温公殉国239
第四十四回分三党廷臣构衅备六礼册后正仪245
第四十五回嘱后事贤后升遐绍先朝奸臣煽祸251
第四十六回宠妾废妻皇纲倒置崇邪黜正党狱迭兴257
第四十七回拓边防谋定制胜窃后位喜极生悲263
第四十八回承兄祚初政清明信阉言再用奸慝269
第四十九回端礼门立碑诬正士河湟路遣将复西蕃275
第五十回应供奉朱勔承差得奥援蔡京复相282
第五十一回巧排挤毒死辅臣喜招徕载归异族287
第五十二回信道教诡说遇天神筑离宫微行探春色293
第五十三回挟妓纵欢歌楼被泽屈尊就宴相府承恩298
第五十四回造雄邦恃强称帝通远使约金攻辽303
第五十五回帮源峒方腊揭竿梁山泊宋江结寨309
第五十六回知海州收降及时雨破杭城计出智多星316
第五十七回入深岩得擒叛首征朔方再挫王师322
第五十八回夸功铭石艮岳成山覆国丧身孱辽绝祀328
第五十九回启外衅胡人南下定内禅上皇东奔334
第六十回遵敌约城下乞盟满恶贯途中授首340
第六十一回议和议战朝局纷争误国误家京城失守347
第六十二回堕奸谋阖宫被劫立异姓二帝蒙尘353
第六十三回承遗祚藩王登极发逆案奸贼伏诛359
第六十四回宗留守力疾捐躯信王榛败亡失迹365
第六十五回招寇侮惊驰御驾胁禅位激动义师371
第六十六回韩世忠力平首逆金兀术大举南侵377
第六十七回巾帼英雄桴鼓助战须眉豪气舞剑吟词383
第六十八回赵立中炮失楚州刘豫降虏称齐帝389
第六十九回破剧盗将帅齐驱败强虏弟兄著绩395
第七十回岳家军克复襄汉韩太尉保障江淮401
第七十一回入洞庭擒渠扫穴返庐山奉榇奔丧408
第七十二回髯将军败敌扬威愚参谋监军遇害414
第七十三回撤藩封伪主被絷拒和议忠谏留名420
第七十四回刘锜力捍顺昌城岳飞奏捷朱仙镇426
第七十五回传伪诏连促班师设毒谋构成冤狱432
第七十六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438
第七十七回立赵宗亲王嗣服弑金帝逆贼肆淫444
第七十八回金主亮分道入寇虞允文大破敌军451
第七十九回诛暴主辽阳立新君隳前功符离惊溃变458
第八十回废守备奸臣通敌申和约使节还朝465
第八十一回朱晦翁创立社仓法宋孝宗重定内禅仪472
第八十二回揽内权辣手逞凶劝过宫引裾极谏479
第八十三回赵汝愚定策立新皇韩侂胄弄权逐良相486
第八十四回贺生辰尚书钻狗窦侍夜宴艳后媚龙颜493
第八十五回倡北伐丧师辱国据西陲作乱亡家500
第八十六回史弥远定计除奸铁木真称尊耀武507
第八十七回失中都金丞相殉节获少女杨家堡成婚514
第八十八回寇南朝孱主误军谋据东海降盗加节钺520
第八十九回易嗣君济邸蒙冤逐制帅楚城屡乱527
第九十回诛逆首淮南纾患戕外使蜀右被兵534
第九十一回约蒙古夹击残金克蔡州献俘太庙540
第九十二回图中原两军败退寇南宋三路进兵546
第九十三回守蜀境累得贤才劾史氏力扶名教552
第九十四回余制使忧谗殒命董丞相被胁罢官558
第九十五回捏捷报欺君罔上拘行人弃好背盟565
第九十六回史天泽讨叛诛李璮贾似道弄权居葛岭572
第九十七回援孤城连丧二将宠大憝贻误十年578
第九十八回报怨兴兵蹂躏江右丧师辱国窜殛岭南585
第九十九回屯焦山全军告熸陷临安幼主被虏592
第一百回拥二王勉支残局覆两宫怅断重洋599
宋史大事记606
摘要
    靠前回  河洛降神奇儿出世  弧矢见志游子离乡
    “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这是元朝的伯颜拒绝宋使的口头语,本没有甚么秘谶作为依据。但到事后追忆起来,却似有绝大的因果隐伏在内。宋室的江山,是从周主宗训处夺来。宗训冲龄践阼,晓得甚么保国保家的法儿?而且周主继后符氏又是初入宫中,才为,周世宗纳符彦卿女为后,后殂,复纳其妹,入宫才十日。所有宫廷大事,全然不曾接洽,陡然遇着大丧,镇日里把泪洗面,恨不随世宗同去。可怜这青年嫠妇,黄口孤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便乘此起了异心,暗地里联络将弁,托词北征;陈桥变起,黄袍加身,居然自做皇帝,拥兵还朝。看官!你想七岁的小周王,二十多岁的周太后,无拳无勇,如何抵敌得住?眼见得由他播弄,驱往西宫,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时间被赵氏夺去。还说是甚么禅让,甚么历数,甚么保全故主,甚么坐镇太平,彼歌功,此颂德,差不多似舜、禹复出,汤、文再生。中国史官之不值一钱,便是此等谀颂所累。
    这时正当五季以降,乱臣贼子抢攘数十年,得了一个逆取顺守、彼善于此的主儿,百姓都快活得很,哪个去追究隐情?因此远近归附,好容易南收北抚,混一区夏,一番事情,两番做成,这真叫作时来福辏,侥幸成功呢。偏是皇天有眼,看他传到八九世,降下一个劲敌,把他河北一带,先行夺去,仍然令他坐个小朝廷。康王南渡,又传了八九世,元将伯颜,引兵渡江,势如破竹。可巧南宋一线,剩了两三个小孩子,今年立一个,明年被敌兵掳去,明年再立一个,不到两年,又惊死了,遗下赵氏一块肉,孤苦伶仃,流离海峤,勉勉强强的过了一年,徒落得崖山覆没,帝子销沉,就是文、陆、张几个忠臣,做到力竭计穷,终归无益,先后毕命,一死谢责。可见得果报昭彰,天道不爽。凭你如何巧计安排,做成一番掀天揭地的事业,到了子孙手里,也有人看那祖宗的样子,不是巧取,便是强夺,悖入悖出,总归是无可逃避呢。为世人作一棒喝,并非迷信之言。不过恶多善少,报应必速;善多恶少,报应较迟。试看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等人,多半是淫凶暴虐,善不敌恶,自己虽然快志,子孙不免遭殃。忽而兴,忽而亡,总计五季十三君,一古脑儿只四五十年。独两宋传了十八主,共有三百二十年,这也由赵氏得国以后,颇有几种深仁厚泽维系人心,不似那五季君主,一味强暴,所以历世尚久,比两汉只短数十年,比唐朝且长数十年,等到山穷水尽,方致灭亡。这却是天意好善,格外优待呢!
    小子闲览《宋史》,每叹宋朝的善政,却有数种:靠前种,是整肃宫闱,没有女祸;第二种,是抑制宦官,没有阉祸;第三种,是睦好懿亲,没有宗室祸;第四种,是防闲戚里,没有外戚祸;第五种,是罢典禁兵,没有强藩祸,不但汉、唐未能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还逊他一筹。但也有两大误处:北宋抑兵太过,外乏良将,南宋任贤不专,内乏良相。辽、金、元三国,迭起北方,屡为边患。当赵宋全盛的时候,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国势日衰,无人专阃,寇兵一入,如摧枯拉朽一般,今日失两河,明日割三镇,帝座一倾,主子被虏。到了南渡以后,残喘苟延,已成弩末,稍稍出了几员大将,又被那贼臣奸相多方牵制,有力没处使,有志没处行,风波亭上,冤狱构成,西子湖边,骑驴归去,大家心灰意懒,坐听败亡,没奈何迎敌乞降,没奈何蹈海殉国。说也可怜,两宋三百二十年间,始终被夷狄所制,终弄到举国授虏,寸土全无,彼时惩前毖后的赵太祖,哪里防得到这般收场?其实是人有千算,天教一算,若非冥冥中有此主宰,那篡窃得来的国家,反好长久永远,千年不败。咳!天下岂有是理吗?总冒一段,仍归到篡窃之罪,笔大如椽,心细似发。看官不要笑我饶舌,请看下文依次叙述,信而有征,才知小子是核实陈词,并非妄加褒贬哩。稗官野乘,一同俯首。
    且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阳的夹马营内,生下一个香孩儿,远近传为异闻。什么叫作香孩儿呢?相传是儿初生,赤光绕空,并有一股异香围裹儿体,经宿不散,因此叫作香孩儿。从异闻入手,下笔突兀。或谓后唐明宗李嗣源继阼以后,每夕在宫中焚香,向天拜祝,自言某本胡人,为众所推,暂承唐统,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拨乱反正,混一中原。谁知他一片诚心,感格上苍,诞生灵异,洛阳的香孩儿,便是将来的真命天子,生有异征,也是应有的预兆。香孩儿事见正史,虽或由史官谀颂,但崛起为帝,传统三百年,当非凡人可比。究竟这香孩儿姓甚名谁?看官听着!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画龙点睛。他祖籍涿州,本是世代为官,不同微贱。高祖名朓,曾受职唐朝,做过永清、文安、幽都的大令。曾祖名珽,历官藩镇,兼任御史中丞。祖名敬,又做过营、蓟、涿三州刺史。父名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庄宗时,曾留典禁军,娶妻杜氏,系定州安喜县人,治家严毅,颇有礼法,靠前胎便生一男,取名匡济,不幸夭逝,第二胎复生一男,就是这个香孩儿。香孩儿体有金色,数日不变,难道是罗汉投胎?到了长大起来,容貌雄伟,性情豪爽,大家目为英器。乃父弘殷,历后唐、后晋二朝,未尝失职。香孩儿赵匡胤出入营中,专喜骑马,复好射箭,有时弘殷出征,匡胤侍母在家,无所事事,辄以骑射为戏。母杜氏劝他读书,匡胤奋然道:“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扰乱,兵戈未靖,儿愿娴习武事,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得能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至虚过一生呢。”人生不可无志,请看宋太祖自负语。杜氏笑道:“但愿儿能继承祖业,毋玷门楣,便算幸事,还想甚么大功名,大事业哩!”匡胤道:“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一将门之子,为什么化家为国,造成帝业?儿虽不才,亦想与他相似,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母亲以为可好么?”杜氏怒道:“你不要信口胡说!世上说大话的人,往往后来没用,我不愿听你瞎闹,你还是读书去罢!”匡胤见母亲动怒,才不敢多嘴,默然退出。
    怎奈天性好动,不喜静居,往往乘隙出游,与邻里少年驰马角射,大家多赛他不过,免不得有妒害的心思。一日,有少年某牵一恶马,来访匡胤,凑巧匡胤出来,见了少年,却是平素往来,互相熟识,立谈数语,便问他牵马何事。少年答道:“这马雄壮得很,只是没人能骑,我想你有驾驭才,或尚能驰骋一番,所以特来请教。”匡胤将马一瞧,黄鬃黑鬣,并没有什么奇异,不过马身较肥,略觉高大,便微哂道:“天下没有难骑的马匹,越是怪马,我越要骑它,但教驾驭有方,怕它倔强到哪里去!”后来驾驭武臣,亦是此术。少年恰故意说道:“这也不可一概而论的。的卢马常妨主人,也宜小心为是。”遣将不如激将,少年亦会使刁。匡胤笑道:“不能驭马,何能驭人?你看我跑一回罢!”少年对他嘻笑,且道:“我去携马鞍等来,可好么?”匡胤笑道:“要什么马鞍等物。”说至此,即从少年手中取过马鞭,奋身一跃,上马而去。那马也不待鞭策,向前急走,但看它展开四蹄,似风驰电掣一般,
    倏忽间跑了五六里。前面恰有一城,城不甚高大,行人颇多,匡胤恐飞马入城,人不及避,或至撞损,不如阻住马头,仍从原路回来,偏这马不听约束,而且因没有衔勒,令人无从羁绊,匡胤不觉焦急,正在马上设法,俯首凝思,不料这马跑得越快,三脚两步,竟至城,至匡胤抬起头来,凑巧左额与门楣相触,似觉微痛,连忙向后一仰,好一个倒翻筋斗,从马后坠将下来。我为他捏一把冷汗。某少年在后追蹑,远远的见他坠地,禁不住欢呼道:“匡胤!匡胤!你今朝也着了道儿,任你头坚似铁,恐也要撞得粉碎了。”正说着,蓦见匡胤仍安立地上,只马恰从斜道窜去,离了一箭多地,匡胤复抢步追马,赶上一程,竟被追着,依然耸身腾上,扬鞭向马头一拦,马却随鞭回头,不似前次的倔强,顺着原路,安然回来。少年在途次遇着,见匡胤面不改色,从容自若,不由的惊问道:
    “我正为你担忧,总道你此次坠马,定要受伤,偏你却有这么本领,仍然乘马回来,但身上可有痛楚么?”匡胤道:“我是毫不受伤,但这马恰是性悍,非我见机翻下,好头颅早已撞碎了。”言罢,下马作别,竟自回去。某少年也牵马归家,无庸细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