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教方案研究

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教方案研究

  • 字数: 4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孙丽丽 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779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美儿童教育协会(NAEYC)作为美国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幼儿教育专业组织,其颁布的早期教育“发展适宜性实践(DAP)”行动指南,二十多年来,虽有质疑但已成为美国幼教专业人员的共同语言,对提升全美幼教质量功不可没。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一种课程模式,而是为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类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行动指南。因此,本研究对其核心内涵、课程原则、教学支持、评价标准和家园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引起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反思,更好地指导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作者简介
孙丽丽,1978年生,山东威海人。2004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生学位,2013年获浙江大学比较教育博士学位,现任教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学前教育、课程与儿童游戏的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人大复印资料4篇,主持“美国游戏取向学前课程的分析与运用研究”等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且长期参与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关键概念界定
一全美幼教协会
二发展适宜性实践
三美国早期教育
第四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早期教育历史沿革
第一节儿童教育初创时期(17世纪中一19世纪末)
一早期教育成为培养贫困儿童良好道德的手段
二欧洲浪漫主义幼教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儿童教育革新时期(19世纪末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一早期教育成为培养“美国公民”实用主义实验田
二情感主题心理动力学的影响
第三节儿童教育普及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一早期教育成为培养“社会义务”承担者的良药
二认知发展心理学的推动
第四节儿童教育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当代)
一早期教育担负培养“有竞争力公民”的工具
二多样化儿童教育理论影响
第五节问题:早期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第三章发展适宜性实践方案颁布与修订
第一节发展适宜性实践方案的颁布
一理论基础:皮亚杰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内容:适宜儿童个别差异的主体性教育
三具体做法:适宜/不适宜二分法
四批评与争论
第二节发展适宜性实践方案的修订
一理论基础:维果茨基及社会文化理论
二内容:适宜儿童整体发展的社会化教育
三具体做法:“既/又”态度转变
四批评与争论
第三节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再修订
一理论基础:多元的学习理论
二内容:适宜儿童发展的有效性教育
三具体做法:适宜/相应平衡法
四批评与争论
第四节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三版比较
一教育目的——从教育质量走向质量、公平兼顾
二理论架构——从激进的建构主义走向温和的建构主义
三儿童形象——儿童作为自然发展者走向社会文化存在者
四课程关注——从宏观方案走向微观过程
第五节问题:是不是发展适宜性教育?
第四章发展适宜性实践课程观
第一节发展适宜性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课程的整合性
二课程的连续性
三课程的有效性
四课程的意义性
第二节基于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理念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适宜性分析
二银行街课程的适宜性分析
三高瞻方案的适宜性分析
四瑞吉欧教育方法的适宜性分析
第三节基于游戏:发展适宜陸课程设计
一作为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的游戏
二作为儿童一种活动形式的游戏
三作为儿童课程方案的游戏
第四节基于文化:发展适宜性课程取向
一多元文化认知
二多元文化融合
第五节问题: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种单一的课程吗?
第五章发展适宜性实践教学观
第一节教师是落实教育信念的舵手
一广泛使用各种教学策略
二为孩子的学习搭建支架
三灵活安排一日活动流程
第二节促进儿童身体动作发展
一内容:身体技能
二目标:健康生活
三策略:辅助示范
第三节促进儿童数学和科学发展
一内容:理解世界
二目标:开拓思维
三策略:引导探究
第四节促进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
一内容:表现自我
二目标:阅读兴趣
三策略:鼓励交谈
第五节促进儿童社交和情感能力发展
一内容:积极关系
二目标:社会参与
三策略:互动合作
第六节促进艺术创造力发展
一内容:审美欣赏
二目标:自我表达
三策略:观察体验
第七节问题:适宜的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吗?
第六章发展适宜性实践评估观
第一节发展适宜性评估的目的
一获取关于儿童发展的信息
二为课程规划而收集信息
三向家庭反馈信息
第二节发展适宜性评估的内容
一早期学习标准的产生
二国家学习标准
三全美幼教协会学习标准
四州学习标准
第三节发展适宜性评估方法
一观察方法
二档案袋方法
三检核表和评定量表
四测试方法
第四节发展适宜性评估的实施
一学习标准的导向影响
二标准渗透式教学
第五节问题:标准是否与发展适宜性教育冲突?
第七章发展适宜性实践家园观
第一节改变中的家庭参与
一家长参与的保育与教育历史演变
二家长参与的含义及特点
三家长参与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相互尊重的家长沟通
一与个别家庭的沟通方式
二与多个家庭沟通的方式
第三节伙伴合作的家庭支持
一提供资源
二参与课堂
三制定决策
第四节与不同背景的家庭沟通
一理解家庭的目标、价值观和文化
二与不同背景的家庭沟通策略
第五节问题:是否教育的中心就是学校?
第八章发展适宜性实践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对发展适宜性实践实施效果影响研究
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对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发展适宜性实践实施影响的性别差异和经济地位影响
四长期追踪研究
第二节发展适宜性实践实施中教师观念与行为研究
一教师发展适宜性实践观念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二教师发展适宜性实践观念与行为不一致的研究
第三节发展适宜性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考量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是培养有准备的优秀教师
三运用整合和多元思维重新思考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问题
四重视“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的质性评估
第四节问题:干预应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儿童发展方案中的适宜做法和不适宜做法
附录二学前期发展适宜性的环境支持
附录三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特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