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自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 字数: 2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邓晓霞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20685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首制度是以犯罪人的自首行为为评价对象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理论在诸如自首行为的本质、自首行为的构成要件等主要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加之现行有关自首的立法较为粗疏,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理解与认定争议较大且做法不一。本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自首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与反思,指出现行自首制度及认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自首的理解应跳出局限于实体法的传统思维,将其纳入程序法轨道,与认罪协商、量刑程序规范化等改革相结合,探索并建立新型自首制度的观点。
作者简介
邓晓霞,女,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2006.12~2007.9);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访问学者(2014.1~2015.1)。主持、参与重量、省部级课题多项。曾在《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参编《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法学》、《案例刑事诉讼法学》、《律师与公证制度》等教材十余本。
目录
第一章自首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我国自首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刑法典颁布前的自首制度
二、1979年刑法典颁行后至1997年刑法典颁布前的自首规定
三、1997年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修正案中的自首规定
第二节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一、德主刑辅的儒家思想对我国自首制度的影响
二、儒家的“性善论”哲学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我国刑事政策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现代刑事法律理念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一、刑罚个别化理念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二、刑法谦抑性理念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三、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对自首制度的影响
第二章自首的类型和行为
第一节我国自首的类型
一、典型自首
二、准自首
三、特别自首
四、坦白
第二节自首行为
一、自首行为的主观因素及其影响
二、法律评价的对象:自首行为的客观因素
第三章自首的本质和从宽依据
第一节自首的本质
一、我国自首本质的观点争议及评析
二、自首本质:犯罪人与国家的妥协与合作
第二节自首制度的理论依据
一、自首从宽的理论依据及其评价
二、自首制度的内、外在价值
第四章自首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自首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
一、自首行为的主体要件
二、自首行为的客观要件
第二节典型自首的构成要件
一、典型自首的自动投案要件
二、典型自首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准自首的构成要件
一、准自首的主体要件
二、准自首的客观要件
第四节特别自首的成立要件
一、特别自首与其他自首的差异
二、特别自首的成立要件
三、特别自首与其它自首的竞合
第五节坦白的构成及认定
一、坦白的时限问题
二、对“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理解
三、对“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理解
第五章自首制度的反思与改革设想
一、现行自首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自首制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优选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节录)
优选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优选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节录)
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外交部关于敦促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
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敦促在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
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节录)
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
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节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