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基雅维利语录

马基雅维利语录

  • 字数: 60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路易斯·波伊曼 [美]詹姆斯·菲泽 著 王江伟 译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5654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什么500年后,政商界仍在读马基雅维利?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定制编译,完整呈现马基雅维利哲学思想浓缩精粹; 勤于自我提升的理想伴手读物。 附赠“马基雅维利人格测试表” ---------------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女士,通览精研马基雅维利全部作品,从《君主论》《论李维》《战争的艺术》等几部重要著作中,淬炼精华语句,翻译编排,以“语录体”的方式,抢先发售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完整浓缩呈现。 在今天的商业时代,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被赋予新的价值。《君主论》被哈佛商学院推荐为100本政商推荐阅读书之一,被《财富》杂志推荐为75本商业推荐阅读书之一,被列入管理学推荐阅读经典书单,是成功企业家和优选很好CEO的推荐阅读书之一,黑石集团CEO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将其列为永恒经典。打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深谙马基雅维利哲学。可以说,今天的企业经营者,可以不读管理书,但推荐阅读马基雅维利。
作者简介
盐野七生,日本很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学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一住至今。在意大利,盐野七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历史写作,于是一写就写了50年。 其写作范围主要集中于在罗马和文艺复兴两方面,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评论,不一而足。其代表作有《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海都物语:威尼斯1000年》等。 曾获奖项: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获颁意大利“国家勋章” ?2001年被日本文部省评为“文化功勋人物” ?2005年获日本“紫绶勋章” ?2007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文化功劳者”
目录
序言  /   1 致谢  /   4 第1章   什么是伦理学? 伦理学及其分支  /   003 道德与其它规范性学科的比较  /   006 宗教  /   006 法律  /   007 礼仪  /   009 道德原则的特点  /   012 伦理评价的领域  /   015 行动  /   015 后果  /   017 品质  /   018 动机  /   019 结论  /   020 进一步的反思  /   022 第2章   伦理相对主义 主观伦理相对主义  /   027 约定伦理相对主义  /   031 多元性论点与依附性论点  /   031 约定伦理相对主义与包容  /   034 对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的批评  /   036 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破坏了一些重要的价值  /   036 约定伦理相对主义导致主观主义  /   038 道德多元性被夸大  /   041 弱依附性并不蕴含相对主义  /   042 语言的不确定性  /   044 结论  /   047 进一步的反思  /   048 第3章   道德客观主义 阿奎那的客观主义与绝对主义  /   054 自然法理论  /   054 双重效果学说  /   057 双重效果学说的问题  /   060 温和客观主义  /   065 核心道德  /   066 我们共同的人性  /   070 伦理境遇主义  /   073 结论  /   076 进一步的反思  /   077 第4章   价值与对善的追求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  /   081 快乐的价值  /   085 价值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   091 价值与道德的关系  /   094 好的生活  /   098 结论  /   105 进一步的反思  /   106 第5章   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 为什么社会需要道德规则?   /   110 霍布斯与自然状态  /   110 霍布斯式的道德与?蝇王?   /   113 社会秩序与道德的益处  /   116 为什么我应当有道德?   /   119 古各斯的故事  /   119 道德、自我利益与博弈论  /   123 博弈1: 囚徒困境  /   123 博弈2: 合作还是作弊  /   125 道德的较为动机  /   128 道德与利益的悖论  /   128 对理性的自我利益原则的改进  /   130 结论  /   134 进一步的反思  /   135 第6章   利己主义、自我利益与利他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  /   140 由自我满足引出的论证  /   140 快乐主义悖论  /   143 由自我欺骗引出的论证  /   145 伦理利己主义  /   148 由严格的心理利己主义引出的论证  /   148 霍布斯由主导性心理利己主义引出的论证  /   149 斯密的经济学论证  /   152 兰德对自私德性的论证  /   153 反对伦理利己主义的论证  /   157 结果相互矛盾论证  /   157 公共性论证  /   158 伦理利己主义的悖论  /   159 由违反直觉的后果引出的论证  /   160 未来世代问题  /   160 进化论与利他主义  /   163 结论  /   167 进一步的反思  /   168 第7章   效用主义 经典效用主义  /   173 杰里米??边沁  /   174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   176 行动效用主义和规则效用主义  /   179 效用主义的力量  /   182 对效用主义的批评  /   185 效用主义公式的问题  /   185 对后果进行比较的反驳  /   186 对于规则效用主义的一致性反驳  /   188 无休止性反驳  /   190 公共性反驳  /   191 相对主义反驳  /   192 对“目的证明不道德的手段合理” 的批评  /   194 说谎反驳  /   194 完整性反驳  /   195 正义反驳  /   197 结论  /   200 进一步的反思  /   201 第8章   康德与道义论 康德受到的影响  /   204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   205 行动直觉主义和规则直觉主义  /   207 定言命令  /   211 内在善与善良意志  /   211 假言命令vs 定言命令  /   213 自然法则原则: 四个例子  /   216 自然法则原则的反例  /   221 反例1: 强制执行无足轻重的行动  /   221 反例2: 支持作弊  /   222 反例3: 禁止可允许的行动  /   223 反例4: 强制执行种族灭绝  /   224 定言命令的其他公式化表述  /   226 目的原则  /   226 自律原则  /   230 无例外规则的问题  /   233 罗斯与显见义务  /   234 康德与显见义务的解答  /   237 后代问题  /   239 结论: 一份和解方案  /   242 进一步的反思  /   244 第9章   德性论 德性伦理学的本性  /   249 理想的类型: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   250 理想的个体  /   252 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缺少一种动机性的成分  /   258 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是基于一种陈旧的神学—法律   模型  /   259 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忽视了伦理学的自发性维度  /   260 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是大力度优惠限度的要求并且忽视了品质的  培养  /   262 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过分强调自主性而忽视共同体  /   264 以德性为基础的伦理学与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之间的  联系  /   266 纯粹的以德性为基础的伦理学  /   266 标准的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 一致性论点  /   268 标准的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家对以德性为基础的伦理学家的  批评的回应  /   272 多元主义(互补性) 伦理学  /   275 结论  /   279 进一步的反思  /   280 第10章   性别与伦理学 古典的观点  /   286 亚里士多德: 女人与自然从属性  /   286 卢梭: 女人作为性欲的对象  /   288 沃斯通克拉夫特: 性别无涉型道德  /   289 本能vs?? 社会建构  /   291 女性关怀伦理学  /   294 科尔伯格和吉利根: 正义vs?? 关怀  /   294 关怀与特殊主义  /   297 关怀与德性  /   300 在性别与伦理学方面的四个选项  /   303 “男性独大” 选项  /   303 “女性独大” 选项  /   304 “分离但却平等” 的选项  /   306 “互相包含” 选项  /   308 结论  /   310 进一步的反思  /   312 第11章   宗教与伦理学 道德依赖于宗教吗?   /   317 神命论  /   317 神命论的问题  /   320 康德: 上帝使得道德成为可能  /   323 宗教是与道德不相关甚或与之相对立的吗?   /   326 罗素: 宗教与道德无关  /   326 休谟: 上帝和宗教的不道德性  /   328 诺埃尔—史密斯和雷切尔斯: 宗教与道德的自主性相  冲突  /   332 宗教提升了道德生活吗?   /   335 支持宗教的主张  /   335 反对宗教的主张  /   340 结论  /   344 进一步的反思  /   345 第12章   事实—价值问题 休谟和摩尔: 对这个问题的经典表述  /   350 休谟: 由“是” 推出“应当” 的谬误  /   350 摩尔: 自然主义的谬误  /   352 艾耶尔与情绪论  /   356 艾耶尔的理论  /   356 对情绪论的批评  /   359 黑尔与规定主义  /   362 规定性  /   363 道德推理的逻辑  /   365 可普遍性  /   367 原则  /   368 对规定主义的批评  /   371 自然主义与事实—价值问题  /   375 自然主义与未决论证  /   376 结论  /   380 进一步的反思  /   382 第13章   道德实在论与怀疑主义的挑战 麦凯的道德怀疑主义  /   387 由相对性、奇异性和投射性引出的论证  /   388 对道德的发明  /   392 哈曼的道德虚无主义  /   395 批评: 科学观察与道德观察是相似的  /   397 对道德实在论的一种辩护  /   401 与幸福和苦难有关的道德事实  /   401 共相与随附性  /   403 非认知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   405 结论  /   407 进一步的反思  /   408 附录 如何阅读和写作一篇哲学论文  /   410 对于阅读一份哲学文本的建议  /   411 对于写作一篇哲学论文的建议  /   412 进一步的阅读  /   415 注释  /   422 术语表  /   435 索引  /   44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