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保卫社会

保卫社会

  • 字数: 24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郑永年 著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75179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于在社会政策和体制层面缺乏有力跟进,中国改革已有陷入停滞之忧,并因此累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民众的不满日益积累,伴随着“精英寡头化”的,是愈益严重的“下层民粹化”,社会面临失序危机。尖锐的矛盾如何化解?社会怎样才能走上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多年来,《保卫社会(全新修订版)》作者郑永年疾声呼吁“保卫社会”,调整政策思路,进行以社会改革为主的整体性改革,以保护人民的基本社会权利,让社会成员共享改革的成果。本书对涉及社会改革的各个重要、紧迫的问题提出了睿智、冷静、独到的建设性思想。
作者简介
郑永年,靠前有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黄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靠前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
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目录
修订版自序
第一部分从GDP主义到保护社会
“发展”不一定就是硬道理
中国的GDP主义及其道德体系的解体
GDP主义摧毁中国政权基础
GDP主义是“中国梦”的优选敌人
资本权力挑战中国和谐社会
盯着老百姓钱袋子的经济政策
中国必须进行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
第二部分中产阶级与中国社会秩序
“小康社会”和的“中产阶级”观
社会稳定需要大力扶持中间力量
谁“偷”走了中国的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厄运和社会的不稳定化
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政府官员为何缺乏社会改革动力
中国改革政策的困局
第三部分收入分配和社会正义
中国的公平经济学
为什么中国的收入分配得不到有效改善
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要求社会正义
特权
社会如何才能变得更公平一些
提高劳动者收入与中国的未来
第四部分房地产与社会改革
住房政策的症结在哪里
“圈房运动”弱化执政党社会基础
房地产改革当是中国社会建设大工程
中国需要实现房地产的转型
房地产改革的下一步
中国建设内需社会需要做什么
第五部分教育改革和中国人才培养困局
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
教育改制面临制度制约
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教育部门的GDP主义及其后果
改变“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局面
官僚化教育评审制度的恶果
教改要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问题
第六部分土地、农村和农民工
农村的出路在于结构性政治变革
土地流转制度与中国政治社会的改革
资本虎视土地如何确保赋权农民
农民工问题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秩序建设的核心问题
如何避免城市化陷阱
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城乡统筹
第七部分社会思想与道德危机
是什么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崛起
“中国墙”
谁应对年青一代的权钱膜拜负责
为什么一个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
道德解体的根源
如何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中国应当进行人本主义教育运动
第八部分社会矛盾、冲突与暴力
群体性事件的突显说明了什么
对社会冲突要有清醒的认识
解决权、钱、民冲突刻不容缓
社会基层无政府状态令人担忧
暴力蔓延的社会起源
当代社会暴力的制度基础
中国面临三大宗教困境
第九部分如何保护和重建社会
国家发展权如何转化为社会民生权
强政府、强社会当是社会管理的方向
行政体制改革要迈向小政府、大社会
如何建设中国大社会
摆脱司法衰败与社会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中国需要建设一种安静的文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