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推拿功法学/吕立江/十三五规划
字数: 312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吕立江
出版日期: 2017-02-01
商品条码: 9787513232821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0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推拿功法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必修主干课程之一,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推拿功法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必修主干课程之一,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目录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推拿功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推拿功法的特点
一、内外兼修,由外及内
二、动静结合,以动致静
三、练力重气,形神合一
四、意气合练,强调内劲
五、自我锻炼,贵在坚持
第三节 推拿功法与推拿手法的关系
第四节 推拿功法学的内容、任务与研究范围
第五节 推拿功法学的学习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推拿功法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推拿功法的起源
一、来源于生活
二、古代的角斗
三、古代的舞蹈
四、仿生舞蹈的演变
第二节 历代推拿功法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功法
二、秦汉时期的功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功法
四、隋唐时期的功法
五、宋金元时期的功法
六、明清时期的功法
七、近代功法的发展
八、现代功法的发展
第三章 推拿功法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阴阳五行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一、阴阳学说与推拿功法
二、五行学说与推拿功法
第二节 脏腑经络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一、藏象学说与推拿功法
二、经络学说与推拿功法
第三节 精气神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第四章 推拿功法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功法的分类
一、按功法锻炼的姿势分类
二、按功法锻炼的动静分类
三、按功法锻炼的内外分类
第二节 推拿功法的作用
一、增力添劲,强筋壮骨
二、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四、扶正祛邪,培育元气
五、养生益智,延年益寿
第三节 推拿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松静自然
二、灵活准确
三、圆软柔和
四、意气合一
五、树立三心
六、循序渐进
第四节 推拿功法锻炼的基本方法
一、形体锻炼
二、呼吸锻炼
三、意念锻炼
第五节 推拿功法锻炼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锻炼目的
二、选好锻炼环境
三、选择合适时间
四、准备锻炼物具
五、注意镇静从容
六、重视练后问题
第六节 推拿功法锻炼的运动量要求
一、练功运动量的要素
二、练功运动量的要求
第七节 推拿功法锻炼的效应
一、正常效应
二、异常效应
第五章 推拿功法常用术语与常用练功穴窍
第一节 推拿功法常用术语
一、意念
二、杂念
三、入静
四、意守
五、胎息
六、踵息
七、丹田
八、三关
九、内气
十、小周天
十一、大周天
十二、意气相随
十三、恬淡虚无
十四、气沉丹田
第二节 常用练功穴窍
一、百会
二、天庭
三、上丹田
四、中丹田
五、下丹田
六、尾闾关
七、夹脊关
八、玉枕关
第六章 推拿功法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推拿功法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 推拿功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一、对心脏功能及冠脉循环的影响
二、对血管的影响
三、对肺循环和脑循环的影响
四、对血流变及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三节 推拿功法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对肺功能的影响。
二、提高肺的免疫功能
第四节 推拿功法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一、对消化液的影响
二、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推拿功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一、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二、对自主神经的调节
三、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调节
四、对大脑高级功能的调节
第六节 推拿功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二、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第七节 推拿功法对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中篇功法篇
第七章 易筋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易筋经特点
一、抻筋拔骨
二、以形导气
三、协调平衡
第三节 易筋经十二势
第一式韦驮献杵势
第二式横胆降魔杵势
第三式掌托天门势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势(又称打躬势)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势(又称掉尾势)
第八章 少林内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少林内功的特点
一、以力贯气
二、运用霸力
三、外紧内松
第三节 基本裆势
一、站裆势
二、马裆势
三、弓箭裆势
四、磨裆势
五、亮裆势
六、并裆势
七、大裆势
八、悬裆势
九、低裆势
十、坐裆势
第四节 单人锻炼法
第一式前推八匹马
第二式倒拉九头牛
第三式单掌拉金环
第四式凤凰展翅
第五式霸王举鼎
第六式两手托天
第七式顺水推舟
第八式怀中抱月
第九式仙人指路
第十式平手托塔
第十一式运掌合瓦
第十二式风摆荷叶
第十三式顶天抱地
第十四式海底捞月
第十五式饿虎扑食
第十六式力劈华山
第十七式乌龙钻洞
第十八式单凤朝阳
第十九式三起三落
第五节 双人锻炼法
第一式推把上桥
第二式双龙搅水
第三式双虎夺食
第四式箭腿压法
第五式八走势
第九章 推拿器械练功
第一节 器械练功概述
一、练功器械的种类
二、器械练功的准备
三、器械练功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传统器械练功法
一、沙袋练功
二、沙袋练功方法
第一式五指抓沙袋(或沙球)
第二式俯卧直腿上抬
第三式弯举小腿
第四式深蹲弹跳
第五式负重转肩
第三节 现代器械练功法
一、指力器械练功法
二、腕力器械练功法
三、臂力器械练功法
四、背力器械练功法
五、胸部器械练功法
六、腹部器械练功法
七、腿力器械练功法
第十章 其他功法
第一节 放松功
第二节 站桩功
一、自然式站桩
二、三圆式站桩
三、下按式站桩
四、伏虎式站桩
五、休息式站桩
六、少林剑指式站桩
第三节 五禽戏
预备式
第一戏虎戏
第二戏鹿戏
第三戏熊戏
第四戏猿戏
第五戏鸟戏
收式引气归元
第四节 六字诀
预备式
第一式“嘘”字诀
第二式“呵”字诀
第三式“呼”字诀
第四式“咽”字诀
第五式“吹”字诀
第六式“嘻”字诀
收式
第五节 八段锦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段双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六节 保健功
一、静坐
二、耳功
三、叩齿
四、舌功
五、漱津
六、擦鼻
七、目功
八、擦面
九、项功
十、揉肩
十一、夹脊功
十二、搓腰
十三、搓尾骨
十四、擦丹田
十五、揉膝
十六、擦涌泉
十七、织布式
十八、和带脉
第七节 脊柱功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望月观星
第三式仙鹤点水。
第四式左顾右盼
第五式颈项相争
第六式轮转双臂
第七式引气归元
下篇 应用篇
第十一章 推拿功法应用概论
第一节 临床应用概述
第二节 应用原则
一、循序渐进
二、动静结合
三、因人制宜
四、科学应用
第十二章 推拿功法常见疾病应用
第一节 伤科疾病应用
一、颈部疾病
二、肩部疾病
三、上肢疾病
四、腰部疾病
五、膝部疾病
六、踝部疾病
第二节 内科疾病应用
一、高血压
二、糖尿病
三、肥胖症∈
四、哮喘
五、心肌炎
六、失眠
七、内脏下垂
八、慢性肝病
九、阳痿
附篇 古代文献选读
一、彭祖导引法
二、老子按摩法
三、圣济总录?治法?导引
四、规中指南(节 选)止念第一
五、一指禅推拿说明书(节 选)
六、去病延年六字法
主要参考文献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