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徐志摩传奇

徐志摩传奇

  • 字数: 26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顾永棣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58820
  • 版次: 1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顾永棣编著的《徐志摩传奇》这部传记是大陆第一部徐志摩长篇传记文学作品,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台湾新潮社引进本书后也成了畅销书。通过《西子湖畔》、《系上烦恼结》、《在两个女人中拉锯》、《婚变》、《缤纷的花雨》等40余篇文章,记述了徐志摩传奇的一生。
作者简介
顾永棣,1935年生于浙江海宁。自幼喜爱文学,14岁在上海《新闻报》发表短文,24岁在上海出版小册子,先后在海内外发表诗文300多篇(首)。其父亲顾漱芳与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既是同乡又是亲友,因此,顾家存有徐志摩作品,这成为顾永棣儿时的精神食粮。他潜心研究徐志摩多年,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在《人物》《西湖》等刊物上发表有关徐志摩的文章,并于1983年出版《徐志摩诗全编》,获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华东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奖项。1986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徐志摩传记文学作品。后在海内外共出版有关徐志摩书籍14部,获奖众多。在80岁高龄之时,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再版了《徐志摩传奇》。
目录

硖石古镇一稚童
西子湖畔
系上烦恼结
远航万里广采蜜
在两个女人中拉锯
婚变
缤纷的花雨
在康河的柔波里
智截贩毒船
“假如你我创一个接近的梦境”
三不朽祠的“精神乞丐”
向东南风要嫩芽的光泽
与郭沫若的文字官司
泰戈尔与“素思玛”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志摩的诗》
一对争春的黄鸸
王赓饯行
访问苏联
重见张幼仪
欧游鳞爪
两地相思
风剑霜刀严相逼
《爱眉小札》
苦海里的救生圈
功德林夜宴
接办《晨报副刊》
约法三章议再婚
“两个灵魂在上帝的眼前自愿的结合”
颠簸在上海滩的风浪中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自剖
再渡太平洋
绿色的梦
从康桥到印度
奔波在沪宁道上
在两颗巨星的辉耀下
“穷、窘、枯、干”
共命鸟
“重新打出一条光明的路”
父子反目
“柔软的心窝抵着蔷薇的花刺”
“嘭”的一声炸响
余音袅袅

追悼志摩胡适
志摩最后的一夜韩湘眉
摘要
    婚变
     时间真是个怪东西,它不知从何处而来,又不知去向何方!如果没有日出日落,如果没有月缺月圆,又怎样让人去捉摸时间。但夫妇相处、阴阳交合,并不会像时间那样令人捉摸不透。幼仪来英国与志摩团聚之后。她感到体内又有了新生命的征兆,她暗喜又为徐氏烧旺了一炉香火,如果将这喜讯传到家里,那公婆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
     1921年8月的一天,她终于将怀喜之事告知了志摩。志摩先是一惊,然后进出一句让幼仪万万没有想到的话:“把孩子打掉。”这犹如晴天霹雳,使幼仪浑身哆嗦。她冷静了一下,说:“打胎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志摩却回答:“火车肇事也要死人,可人家还是在坐火车!”
     幼仪无话可说了,后来在好多日子里她脑海里浪涛翻滚,究竟是顺从志摩去打胎呢,还是让小生命出世。好在志摩不再提打胎之事,她也渐渐地安下心来。
     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志摩突然告诉幼仪:“今天要来一位女客人,是爱丁堡大学来的一个朋友,我先带她去康桥逛逛,然后回来一起吃晚饭。”
     幼仪想,她担心的一天终于来了。志摩在外有女友,她是早就察觉到了,今天终于要和那个女人见面了,但自己是明媒正娶的元配夫人,这个地位是不可能动摇的。因此她想以庄重大度的态度来接纳志摩的女友――未来的“二太太”。
     所以幼仪一边忙着准备晚餐,一边寻思志摩的女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她想那女友一定很漂亮、很新潮、很有才学,或许还是一个洋妞,因为志摩认识不少英国女郎。
     正在幼仪胡思乱想时,志摩带着女友来了。她头发剪得很短,穿着海军呢裙子,搽着口红。但往下一看,幼仪不禁惊讶万分,那女子是三寸金莲,还穿着一双绣花鞋。她想:志摩口口声声说我是土包子、守旧、不懂事,谁知他找的二夫人比我还守旧。
     当志摩送走客人之后,志摩问幼仪对来客有什么评价,幼仪说:“呃,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与西服不搭调。”志摩马上接嘴说:“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志摩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可是偏偏对幼仪挖空心思引来这样一位上下“不搭调”的女客,诱出幼仪这番话来,然后提出离婚。当晚幼仪上床休息了,志摩仍在客厅里用功。半夜志摩才蹑手蹑脚地上床。他背对着幼仪。无意中他的身体擦到了幼仪的身体。这时幼仪有一种预感,这是他俩肌肤的最后一次接触……
     正如幼仪所料,不久志摩就不告而辞了。幼仪苦苦地等待着一天又是一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又是一个星期,既不见人,也不漏一点消息。同住的郭虞裳感到与幼仪独处会惹是非,所以也走了,剩下幼仪一个人,怀着身孕,异乡客地,孤独无援。一到晚上,总有一股莫名的恐惧向她袭来。她想到死,死是解除痛苦最简便的手段,一了百了。但她又想起《孝经》上的告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自己一死不足惜,腹中的胎儿是无辜的,自己死了,不是害得胎儿没有落地就赴黄泉;家中的儿子积锴如果没有了母爱,那他长大后心理上也是残缺的;如果自己的父母、公婆知道了她寻了短见,那要悲伤到何等程度!生已变成了熬煎,死却又不能去死,生死两难……
     一天,志摩的朋友黄子美突然来找幼仪,他转达了徐志摩的一句奇谈:“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幼仪听了感到好笑:“这话是什么意思?假如徐志摩要离婚,我怎么可能做徐家的媳妇!”她说完就送客,将门紧紧关上。
     她回到房中,猛然想起正在法国巴黎留学的二哥张君劢,于是连夜写信求助。几天后她接到二哥回信。信中的第一句话竟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是的,张家兄弟对徐志摩都十分敬重,而张君劢竞把徐志摩等同自己父母来看待了。信中还说:“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有了二哥这一封信,幼仪离开沙士顿,横渡英吉利海峡,到了巴黎二哥寓中。
     她二哥是学哲学的,为了读懂法国思想家的著作,每天到巴黎大学去学法语,回家后也是埋头做功课,实际上他无暇照顾幼仪。而且他尚未结婚,更不懂孕妇之事。所以后来二哥将幼仪寄住在刘文岛夫妇家里。刘文岛曾与幼仪的二哥和梁启超组成非正式代表团参加过巴黎和会。刘文岛因为敬重徐志摩和张君劢,所以非常乐于让幼仪住在他们家里,并给了她一间布置精美的房间。 幼仪生长在一个家学渊源的家庭,她受旧思想的束缚,当志摩提出离婚之始,她还用妇女的“七出之条”来对照自己。所谓“七出”即:(一)不从公婆;(二)无力生子;(三)与人通奸;(四)善妒反妾;(五)身染恶疾;(六)口舌过多;(七)为盗为窃。那“七出”里没有一条是与她沾边的。她想志摩没有理由可以休她。
     自从到了法国之后,她的思想受到刘君夫妇及二哥的影响,渐渐转向开明,她立志要做个拥有自我的人。她刚来刘家之时怀孕才三个月,后来怀孕已八个月了,眼看就要临产,她感到总不能在别人家里分娩。正在犯愁之际,她的七弟来了,七弟是一个月前离开上海到法国的。这时她的二哥已从巴黎去了德国耶拿大学,跟随哲学家倭铿(:Rudolf Eucken)研读生命哲学,所以七弟也准备去德国,于是,幼仪也就随同七弟一起到了德国。1922年2月垒4日,她生下第二个儿子彼得。
     自从志摩在英国沙土顿出走之后,幼仪一直没有得到过他的消息。但这次分娩回家,发现桌上有一封徐志摩笔迹的信件。她七弟说这封信是吴经熊亲自送来的。吴经熊曾就读于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后来任上海特别高等法院院长,还翻译过《赞美诗》和《新约全书》。他是志摩的好友。
     幼仪怀着又惊又喜又惧的心情拆开了志摩的书信:
     无爱之婚姻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真生命必自奋斗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
     徐志摩与张幼仪同床异梦,他们接近生活在两个精神世界里。道不合,恍如隔世。
     P35-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