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指上的村庄

指上的村庄

  • 字数: 17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 作者: 干亚群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2623642
  • 版次: 1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指上的村庄/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为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2辑)中的一部散文自选集,收录作家干亚群近年创作的40余篇作品。整部散文集以旧时村庄中的各行各业形态为焦点,再现了农耕时期各种匠人及老手艺等,富有怀旧情怀,是对日渐逝去的乡村生活的再现和记录。文风清新,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干亚群,经济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著有散文集《日子的灯花》《给燕子留个门》《梯子的眼睛》等。现供职于余姚市文联。
目录
小摇车是一种乖乖的动物
被织老了的布
哑巴叔的泥哨子
奶奶的剪纸
吹鼓手
不会恶煞的粉塑
只闻声不见影的播音员
绣姑
夯歌
说书先生
裁缝进门
爆胖
黑白照
不老的老木匠
胡家泥师
给石头脱衣
走相公步的铜匠
漆匠
没有满师的曹箍桶
瓷碗上的镌痕
磨刀师傅的歌
弹花师傅的兰花指
不吭声的补鞋师傅
篾匠
乡下的老鼠也进城
补缸
补锅补的是什么
揭鸡佬的眼力
劁佬的证书
剃头二陈
最后一位赤脚医生
英姐姐的钩针
草帽
婆媳的针线
织毛衣的女人
撑船来扎竹椅子
烤皮蛋
带着蜜蜂追花
酿酒
穿棕绷
铁匠
摘要
    小摇车是一种乖乖的动物
    博物馆的老物件展区,有一辆纺纱车,除了手柄呈现一丝光泽,木轮、踏板上都长满了细密的眼,让人疑心那是岁月留下的历史暗语。小摇车旁边是一架织布机,还有扇谷车,与它们相比,小摇车显得有些单薄。
    儿子问我那是什么,我说,那是小摇车。儿子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它那么老,怎么会是‘小’摇车呢?”我一听,乐了。也对啊,它那么老,应该是“老”摇车。
    可从来没有这样的称呼。
    奶奶称它小摇车,母亲叫它小摇车,我也喊它小摇车。它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个称呼,从祖奶奶手里到奶奶那儿,再从奶奶的手上传到母亲这辈。
    我曾经自作聪明,修改过小摇车的辈分。
    我家前面有一座草房子,住着一位知青。奶奶叫他小曾。我跟着奶奶也叫小曾,被奶奶骂了,说是没规矩,要叫曾叔叔,前面还不能带“小”。于是,我叫奶奶的小摇车是“叔叔摇车”。奶奶乐得哈哈大笑。露出一口焦黄的牙齿。奶奶抽烟,也不刷牙。奇怪的是,奶奶到死都没有掉过一颗牙。
    晚饭过后,奶奶把椅子端到靠近门槛的地方.又从睡觉的房间里搬出小摇车。奶奶坐到竹椅上,屁股下“吱呀”一声。奶奶把笼罩在竹椅上的暮色给压扁了。
    我给奶奶捧来一只搪瓷杯,里面是泡了的茶。奶奶喝过一口后,捧起围裙,仔细地擦了擦手。
    奶奶很有意思。常常组合两个接近不搭界的动作。比如,喝水与擦手,炒菜与洗脸。出门干活,奶奶也会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然后朝手里吐一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抹在头发上。我以为那是奶奶爱美的表现。
    奶奶掸了掸围裙,她的小摇车开始嘤嘤嗡嗡。像是领唱,一会儿,隔壁张奶奶的纺车也哼起了歌。隔壁的隔壁,也有一架小摇车在转呀转。这时,屋外的光景是暮色与夜色的交叠,薄薄的灰色漫漶着村庄。我觉得,小摇车像是村庄里的狗,有一只叫了,先是附近的跟着叫,然后,像击鼓传花一样,全村的狗都响应了。
    有时,我又觉得每家每户泼出来的嘤嘤嗡嗡,像一条小鱼在村庄里游来游去。张奶奶她们系着一条玄色的围裙,像捕鱼的网,把鱼拉上来,银亮亮地闪一下,又慢慢放入水里。她们纺纱时一俯一扬,像极了拉网的动作。
    我坐在门槛上,学着奶奶的动作,一只手捏着,一只手摇着,嘴里配合着嘤嘤嗡嗡。我打小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母亲锄地,我扛着锄头跟过去:父亲挑担,我也挑一副空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在那个没有玩具的童年里,模仿成了我优选玩的趣事。有时,父亲咳嗽一声,我也会认认真真地模仿。我在模仿中得到快乐与满足。比如,我模仿奶奶纺纱,她怎么做,我也一本正经地怎么做。只是,我手里没有棉花锭,上面满是浓起来的夜色,感觉手指凉凉的。(P1-P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