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武汉日常生活与大众娱乐

民国武汉日常生活与大众娱乐

  • 字数: 32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胡俊修 著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832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民国武汉日常生活与大众娱乐,对于民国时期武汉的下层生活、女性的人生、日常交往、公众生活和社会心态有着细致的刻画,对以汉口民众乐园为中心的大众文化娱乐,有着精彩的呈现。“东方芝加哥”的辉煌与日常生活的庸常,是民国时期武汉都市社会并行不悖的两个面相;汉口民众乐园展示了民国武汉的大众娱乐,也承载了市民的生活、世态炎凉和城市的集体记忆。
作者简介
胡俊修,1979年生,湖北汉川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嘉宾;主讲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胡适的人生与风范》。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和城市史,任中国城市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国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5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党史研究》《学术月刊》《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发表、转载论文50余篇,获湖北省很好社科成果奖三等奖2项。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有关武汉城市史研究
(二)有关近代中国城市生活史研究
(三)有关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研究
三资料与应用
四城与人:走近研究对象
(一)武汉: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二)武汉人与下层民众
(三)汉口民众乐园(1919—1949)
第一章到武汉谋生:周边农村移民的底层生活样态
一从四方商民到周边农民:武汉移民主体的变化
二为了生存或更好的生活:移民的武汉梦及其破碎
(一)金钱诱惑:到武汉寻求黄金梦
(二)农村凋敝:到武汉谋生
(三)天灾人祸:背井离乡
(四)近水楼台:享交通之便
(五)武汉梦的破碎:真实生活景象
三家乡:割不断的牵连
(一)年节忆念祖先
(二)财富与婚姻指向:家乡
(三)思乡情结及其克制
四双重边缘化:身份认同的困惑
(一)初来乍到:内外都是乡巴佬
(二)站稳脚跟:渐生城里人的优越感
第二章以家为中心:民国武汉平民女性的日常生活
一家庭取向:平民女性的人生目标
(一)婚前:养在闺中与挣钱贴补家用
(二)结婚:嫁给生活而非爱情
(三)婚后:以家为世界
(四)平民女性:对公众场所与公众生活的疏离
二贤妻良母:家庭主妇角色之成因
(一)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角色期待
(二)社会资源被剥夺:女性只得献身家庭
三女性的家庭奉献:获致人生幸福的桥梁
(一)贤内助:解除丈夫的内顾之忧
(二)主妇:家庭中关怀与照顾的主要提供者
(三)家庭主妇:情感的归属与支撑
四女性的自我迷失与救赎
(一)依附型人生:自我的迷失
(二)自我救赎:基于经济独立的主体意识养成
第三章礼尚往来:民国武汉民众的日常交往
一邻里之间:良性互动与恶意冲突
(一)良性的互动往来
(二)邻里恶意、纠纷及其解决
二亲朋好友:礼尚往来
(一)亲朋好友的互惠性交往
(二)异化的礼尚往来
三素昧平生:世故、冷漠与盲从、自我
(一)世故与冷漠
(二)盲从与自我
四社会关系网:人生的重要支撑
第四章汉口中山公园与民国武汉市民公众生活(1929—1949)
一“谋市民之福利”:汉口中山公园的辟设
二汉口中山公园:作为政府、民众与社会团体的生活舞台
(一)政府以公园作为政治控制和生活教化的阵地
(二)市民以公园作为社会生活与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社会机关、团体利用公园资源作为活动的场所
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公共性
(一)公园: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大众性
(二)公园促使民众获得生活与感知的公共性
(三)公园引起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
(四)公园呼唤市民公德心与公众形象的养成
四公园管理处:难以避免公共管理的困境
(一)束手束脚:听命于市政府的指令
(二)“必要的祸害”:驻园保警和警察局的双重性
(三)公园管理处:自身努力与挫败
第五章民国中后期武汉大众心态
一浮躁的社会风气:商业都会的浸染
(一)渴望、膜拜金钱
(二)面子观念与印象整饰
(三)投机取巧心理:“雀战”成风
(四)精明圆滑:都市人的货币理性与精神倦怠
二幸福感缺失:悲观的社会心理基调
(一)不满足成为一种社会共相
(二)青年悲观彷徨:不确定的明天
三宿命与迷信:何以安抚心灵
(一)当贫困成为一种心态:“只有受苦的命”
(二)迷信:何以安抚人的心灵
第六章“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日常生活的两种面相
一都市里的生存之道:日常生活中的平实景象
(一)“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
(二)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变”与“不变”: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主义
(三)严酷的生存环境:能否滋养崇高的城市文明
二市民认同美德:日常生活有待培育的果实
(一)作为良好风范与礼貌的市民认同的缺失
(二)关注共同福祉的实质性市民认同的缺失
(三)实质性市民认同的局部萌芽
三并行不悖:“东方芝加哥”的光辉与日常生活的庸常
第七章近代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聚散与城市发展
一第一次聚集:汉口城市发轫与大众文化娱乐的后湖时代
(一)汉口发轫、工商繁华与后湖兴起
(二)后湖:明清汉口大众的“销金窟”与狂欢地
二由聚而散:汉口城市化展开与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离散时代
(一)汉口现代化进程的展开与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异动
(二)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呈无中心离散分布状态
三散而再聚:城市完善与大众文化娱乐的民众乐园时代
(一)城市发展完善与现代化大众文化娱乐中心的出现
(二)“玩在新市场”:汉口民众乐园成为近代汉口文化娱乐中心
第八章汉口民众乐园(1919—1949):大众娱乐中心与近代武汉市民生活
一低门槛:拓展市民日常生活空间
(一)汉口民众乐园是惬意的交游之所
(二)汉口民众乐园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间
二包罗万象:开阔市民生活视野
(一)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二)呈现世态炎凉,汇聚人间百态
三价位平民化和选择多样化:形塑市民新型消费观念
(一)多样的消费选择
(二)自由的消费方式
四雅俗共赏:养成市民开放的文化口味
(一)呈现高雅,引领时尚
(二)浅白通俗,适应大众
五娱乐功能社会化:塑造市民品格
(一)加深市民认同
(二)培养市民公共责任感
第九章汉口民众乐园里的社会冲突
一汉口民众乐园里的城市病
(一)“三鸟”之害:鸦、雀、鸨
(二)社会乱象:偷、抢、杀
二汉口民众乐园里的社会冲突
(一)贫富悬殊加深平民的相对剥夺感
(二)武人当道助长了军警的嚣张气焰
三近代城市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失范”的小社会
第十章大众文化娱乐中心与都市社会的互动图景
一都市社会是大众文化娱乐中心的背景和依据
(一)都市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娱乐中心的产生培植了土壤
(二)都市社会的变迁为文化娱乐中心的发展规定了道路
二文化娱乐中心是城市想象与集体记忆的重要凭借
(一)竹枝词承载对汉口民众乐园的丰富记忆
(二)大众传媒展现对汉口民众乐园的高度社会关注
(三)“玩在民乐园”:民谣映射市民想象共同体的形成
(四)大众文化娱乐中心:城市集体记忆的一个凭借
附录一受访谈老武汉人情况列表
附录二访谈大纲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