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

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

  • 字数: 2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熊辉 著;吕进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60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学术界总有人不断谈论外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并颇费功夫地列举两者在形式艺术和精神思想上的“互文性”,却忽视了翻译诗歌这个使影响得以发生的中介环节,故而其言说多似无根飘飞的浮云。熊辉著的这本《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采用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种视一角:一是从译介学的角度去考察翻译诗歌在中国的变异和影响,从而规避了传统翻译研究的语言纠葛,将翻译诗歌研究带入文化批评的疆界;二是依据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去探讨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实质性影响,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是通过翻译诗歌来完成的,因此有必要从译诗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诗歌的外来写作资源。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书以翻译诗歌为切入点,具体研究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进而呈现出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作者简介
熊辉,四川邻水人,生于1976年10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评论。西南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国韩东大学和东亚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14项课题。成果多次获奖并被《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吕进,现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评委、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目录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中国现代诗学丛书》总序
第一部分 翻译诗歌:观念与方法
翻译符号系统的特征
潜翻译:一种客观存在的翻译类型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钟书的翻译观念
翻译诗歌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翻译诗歌:影响与建构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翻译诗歌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创新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创作的关系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语言的欧化
以译代作:早期中国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
第三部分 翻译诗歌:传播与接受
阿克梅诗派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
百年中国对兰波的译介与形象建构
乔叟在现代中国的译介
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
五四时期鲁拜诗的译介热潮
第四部分 翻译诗歌:文化与政治
“十七年”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
现代翻译文学语言的半殖民性与解殖民
“文协”的抗战诗歌译介活动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
个人审美与时代诉求的强力结合:冰心的诗歌翻译
“共名”时代的情感诉求:邹绛的诗歌翻译
后记
丛书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