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 字数: 23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章立明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608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以南传佛教文化区为例》内容简介:云南省是中国南传佛教文化区,云南省西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于南传佛教具有较高的认同度。《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以南传佛教文化区为例》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三个边境地州选取了七个田野调查点,以南传佛教文化区全面对外开放为背景,运用历史文献学、宗教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地描摹出上述区域内傣族、布朗族和阿昌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探讨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难点和突出问题,提出降低南传佛教文化区全面开放风险的对策建议,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施桥头堡战略提供案例成果和决策依据。
目录
前言写在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之前的话
一、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的现状与主要观点
二、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的田野调查点简介
三、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四、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对策建议
第一章以戒律促和谐——“佛光之家”十年记
第一节“佛光之家”是一个依托佛教戒律的禁毒防艾项目
一、“佛光之家”项目的缘起
二、“佛光之家”项目运作成功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佛光之家”项目在禁毒防艾工作中的“四化”
一、“佛光之家”在预防环节中的“四化”
二、“佛光之家”在关怀“家人”中的“四化”
第三节“佛光之家”项目的可复制性及其发展瓶颈
一、“佛光之家”项目运行的外部环境
二、“佛光之家”项目面临僧才不足、难以为继的窘境
第二章政策、权力与市场多重作用下的傣族宗教生活变迁——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刚村民小组为例
第一节国家宗教信仰自由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傣族宗教生活
一、曼刚人恢复自己的宗教信仰并有序地管理宗教活动
二、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遏制了曼刚人的“升和尚热”
第二节打洛口岸开“关”政策与旅游市场影响下的傣族宗教生活
一、围绕打洛口岸开“关”政策的西线旅游布点
二、曼短佛寺烧烤场的风波始末
三、曼短人独占曼短佛寺烧烤场是其原始宗教意识的体现
第三节农村空心化时代的宗教生活
一、宗教权威与村民自治组织在协调村内和村际关系中的作用
二、市场利益驱动下农村的空心化现象
三、最近十多年曼刚入的宗教生活
第三章南传上座部佛教“豪洼萨”期间的“摆”——以德宏州尸允村的“扎嘎摆”和临沧市金龙寺的“干朵摆”为例
第一节德宏州芒市风平乡户允村“豪洼萨”期间的“扎嘎摆”
一、第五班在“扎嘎”前的准备活动
二、“团达拉”与“帮阿左”仪式
三、户允村的宗教活动形塑了信众的道德修养
第二节临沧市沧源县金龙寺的“干朵摆”
一、隆重的“奥信”是“干朵摆”的活动主题
二、夜晚的“赕豪萨拉”是“干朵摆”的高潮
三、点灯祈福是“干朵摆”的独特仪式一
第三节当代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面临的挑战
一、培养合格的教职人员是个棘手问题
二、寻找传承和弘扬南传佛教文化的优秀载体
三、突破南传佛教传统供养制度的瓶颈
四、寺院教职人员参与社会事务的困境与机遇
第四章“赕”在布朗族生活中的宗教与世俗意义——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为例
第一节布朗族村社组织的历史变迁
一、布朗族村社组织的基本结构
二、南传佛教传入后布朗族村社组织的变迁
第二节布朗山布朗族的“做赕”
一、布朗族对“赕”的认知体系
二、与布朗族“做赕”相关的宗教节日
第三节“赕”在布朗族社会生活中的宗教与世俗意义
一、“赕”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支撑与诠释
二、“赕”是对自我的超越
三、布朗族的“做赕”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第五章西双版纳寺院经济的变迁——以西双版纳州勐遮镇景真总佛寺为例
第一节景真总佛寺寺院经济的运行基础
一、景真总佛寺的基本情况
二、供养景真总佛寺村寨的经济来源
第二节景真总佛寺寺院经济中的收入来源
一、做功德是景真总佛寺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景真总佛寺经济收入的其他来源
第三节景真总佛寺寺院经济中的收入分配
一、影响景真总佛寺寺院经济收入分配的三个因素
二、景真总佛寺寺院经济收入分配中的其他相关问题
第四节景真总佛寺寺院经济运行对景真社会的回馈
一、景真总佛寺给予信众心理抚慰与精神满足
二、景真总佛寺提供公共空间并促成男童的社会化
三、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外籍僧人入境后的社会适应——以德宏州户撒乡芒旦佛寺的缅甸籍僧侣为例
第一节户撒阿昌族乡芒旦村村民的社会生活
一、芒旦村概况与村民的居住环境
二、芒旦村村民的婚姻家庭生活
三、芒旦村村民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户撒阿昌族乡芒旦村村民的宗教生活
一、芒旦村的南传佛教寺院
二、在芒旦村佛寺住寺的缅甸籍僧侣
三、芒旦村佛寺的供养与维护
四、芒旦佛寺的宗教节日
第三节芒旦佛寺缅甸籍僧侣的日常生活
一、芒旦村延请缅僧入住佛寺
二、芒旦村村民以衣食供养佛寺里的缅僧
三、芒旦佛寺缅僧的日常生活
第四节芒旦佛寺缅甸籍僧侣的社会适应
一、语言方面的适应
二、日常生活方面的调适
三、重建社会关系网络
四、针对外僧入境现象的有效管理与应对之策
结语写在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之后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