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江北县地权变动与社会变迁

江北县地权变动与社会变迁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陈翠玉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410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土地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乃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基础。陈翠玉编写的《江北县地权变动与社会变迁(1949-1953)》力图以几乎尚未被学界利用的西南江北县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托,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权变动与社会变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理性反思其间蕴含的独特革命模式和社会变迁方式,并由此考察其对中国社会及法制建设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陈翠玉,女,1977年生,山东烟台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法律史、法律文化及法社会学。从2005年起致力于江北县土地制度变迁的档案整理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参写著作和教材数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重量、部级、市级项目数项。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文献梳理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对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地权变动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时代背景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制度背景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起点:封建土地关系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北县地权变动的整体情况
第二章地权变动的前提工作: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
一、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工作的实践概况
二、地主破坏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的花样
三、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的效果
第三章地权变动的依靠力量:群众运动
一、发动群众运动的实践做法
二、群众运动的经验与偏差
三、小结:出现偏差的深层原因
第四章地权变动的组织条件:农民协会的整顿
一、农民协会整顿的制度建设
二、整顿农民协会的具体实践
三、整顿农民协会的效果
四、小结:农民协会的性质、作用和历史命运
第五章地权变动的阵营区分:阶级成分的划分
一、阶级成分划分的制度建设
二、阶级成分划分的具体实践
三、小结:阶级成分划分的人为建构性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地权变动的最终实现:土地及其他资料的重新分配
一、土地及其他资源重新分配的制度建设
二、土地及其他资源重新分配的具体实践
三、土地改革复查与土地证的颁发
四、小结: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重新分配及其对
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七章地权变动的司法保障:土改人民法庭的组建与运作
一、土改人民法庭组建与运作的制度建设
二、土改人民法庭组建与运作的具体实践
三、小结:土改人民法庭的性质、作用及其对未来
法制建设的影响
第八章地权变动后的农村社会变迁
一、地权变动后的制度建设
二、地权变动后的民主建政具体实践
三、地权变动后的乡村社会权力变迁
四、地权变动后的农民思想及阶层结构变化
五、小结:地权变动后农民的身份转变及社会心理变化
第九章总体评价
一、地权变动与农村经济发展
二、地权变动与农村组织网络的构建
三、地权变动与“运动型”治理方式的确立
四、地权变动对未来社会及法治建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