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海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青海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字数: 34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丁生喜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423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丁生喜编著的《青海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城镇化理论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密切结合青海省“十二五”以来城镇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失地农民保障、青海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并提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本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选择青海大学区域经济学创新团队教师近几年在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省级社科项目专题研究成果,有较好的案例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应用经济学与地理学科本科和研究生《区域经济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区域开发规划、区域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丁生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承担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从事青藏高原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省级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类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得青海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1项,青海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1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区域经济相关学术论文3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区域经济学》教材1部。主持完成《区域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负责青海大学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区域经济学创新团队”建设。主要负责本书区域经济理论部分的编写,以及“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内容的撰写。
目录
第一章 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一、“中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二、城乡边缘区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
三、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
第二节 区域城市化理论
一、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二、城市与区域
三、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
四、城市化规律
五、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城市化动力机制
一、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含义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一般分析
三、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第四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 基于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研究
一、基于人口-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二、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三、青海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四、推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的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青海省“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海西州为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海西州“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发展现状
三、海西州“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发展条件评价
四、海西州“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五、海西州“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与目标
六、海西州“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发展定位与模式
七、海西州“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江源区后续产业带动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途径研究
一、导论
二、三江源区域概况
三、三江源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四、三江源区后续产业发展评估
五、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发展现状与规划
六、三江源区后续产业带动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系
七、三江源区后续产业带动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青海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研究
一、绪论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
四、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五、影响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
六、城乡一体化视角下青海省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选择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青海省经济发展与能源问题战略研究
一、绪论
二、青海省经济发展与能源问题
三、青海省经济与能源关系分析
四、青海省能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问题
五、青海省经济发展与能源问题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青海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转变、调整
一、绪论
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三、青海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四、青海经济增长方式评价
五、青海经济结构分析
六、“转方式、调结构”模式选择
七、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于资源开发视角的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当量标准化问题研究
一、导论
二、借鉴的理论及核算方法
三、研究区概况
四、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核算体系构建
五、柴达木生态经济损失核算
六、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