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风法雨沐东邻

西风法雨沐东邻

  • 字数: 18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苏晓凌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93746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对韩国的印象有韩剧、美容、烤肉等,作者留学韩国多年,不谈韩流,而是从法律制度等多方面讲韩国的文化和制度,了解多面的韩国,引发我们的思考。有关韩国的图书,多见是旅游、美食类的,实用性较强,而本书作者有意做生活的“卧底者”,其对韩国生活的细致描绘,都带着一种文化思考,有较强的可读性。与英美、欧洲国家不同,韩国社会在传统上与我们中国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有历史文化学者研究,称其为小中华,但是,到了现代,韩国人的精神面貌与我们中国人发生了比较大的差异。作者在韩国观察到的是,由于历史文化的相似性,中国当下发生的很多事件在韩国都能找到类似的例子,但是两个社会在看待或者解决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方案和路径确实不同。韩国的方法和路径并不算是优选的或者无瑕疵的,但是与我们遇事众说纷纭,很后不了了之相比,韩国尽管议论争议也很多,但是很后都走向立法和司法的改善,它的解决路径常常表现出稳定性,它是可预见的,规则化的,解决是有序的。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性原因,在作者看来就是法治的力量。法治是国家、社会认可的、知名品牌性认识和共识,它使得社会尽管经历不断的突发事件和小幅的动荡,但是整体是稳定的,人的秩序感要比我们更好,行为从整体上是守规则的。所以,作者想通过其所经历的或者看到的一些人、一些事,传达这样一个主题,就是法治塑造了国民的精神。内容上,现在主要是三大块儿。一个是围绕具体人的故事,包括见过的一些陌生人,有过交往的同学、学校的职员、教授等,这是对一个社会“人”的观察,对陌生人以及交往的一些人的描述是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生动了解,学校职员和教授等人的做事方式等则和一个国家教育制度运行有关,比如韩国大学的服务意识、教授治校等。第二个是围绕一些与中国紧密相连或者类似的新闻事件的描述和解释,这个是对一个社会事的观察,主要侧重的也是这些事件背后法治化的解决办法,比如韩国的限行措施、韩国大学里教授性骚扰事件的解决、韩国优选法院针对崔真实案件作出的判决等。第三个是围绕韩国一些具体法律制度发生的故事。这其中也有很多与中国类似的地方,比如韩国的法官制度,韩国也有辞职法官做律师的,和我们中国的现象很类似,但是现象和解决手段都有差异。再比如韩国的law school制度,和我们的法律硕士制度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现在运转中也存在问题。这些也尽量以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说明。
作者简介
苏晓凌,女,1974年9月生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法学博士。曾任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国仁荷大学法学专门大学院专任外国人教授。主要关注靠前私法、靠前交易法、靠前民事程序法及亚洲法律融合等问题,曾在韩国法学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曾受韩国政府相关部门邀请,以外国专家身份参与加入某靠前条约专项研究课题。
目录
那些与法律有关的故事
(一)韩国车辆限行那点儿事
(二)韩国教授的性丑闻案件
(三)前大法官朴时焕和那些八卦故事
(四)此户籍与彼户籍
(五)韩国电影背后的故事之前官礼遇
(六)韩国的女总统、女法官和女当事人
(七)法学专门大学院和法律硕士
(八)富二代惹上的烦
那些人
(一)那些陌生人
(二)那些或奇怪或讨厌的人
(三)那些可爱的师长
(四)恩师石光现
那些事
(一)路边的小花
(二)秩序
(三)为什么中国游客“恶名昭著”?
(四)魂兮归来——清明节追思
(五)中秋去看景福宫
(六)《鸣梁海战》的背后
(七)泡菜之国对“power”的翻译
(八)韩国人知道我们叫他们“棒子”吗?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