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

  • 字数: 1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 作者: 赵承信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5711639
  • 版次: 1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承信(1907―1959),广东新会人,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后赴美深造,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先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职务。赵承信经常参加抗日学生组织的活动,每次皆以充分的事实为根据,指明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大大鼓舞了听众的信心,引起了日伪特务的注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赵承信和10余名教师及20余名学生被投进监狱。狱中他始终不屈,历时半载,才以“事出有因,杳无实据”获释。《狱中杂记》即是对狱中生活的回忆,全书文字朴实,带有浓厚的社会学色彩,对狱中人的心理、精神等描述详细,后附一份学术性的社会学方面的阐释和说明,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
作者简介
赵承信(1907―1959),广东新会人,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后赴美深造,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先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职务。赵承信经常参加抗日学生组织的活动,每次皆以充分的事实为根据,指明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大大鼓舞了听众的信心,引起了日伪特务的注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赵承信和10余名教师及20余名学生被投进监狱。狱中他始终不屈,历时半载,才以“事出有因,杳无实据”获释。
目录
(一)铁窗风味
(二)被审
(三)拘留人之形色
(四)群体生活
(五)沉思的机会
(六)论学谈道
(七)大病不死
(八)上帝之爱
附一  社会学注释
附二  后记
摘要
    (一)铁窗风味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早八时三刻,我从穆楼课室窗户外望,看见好几辆载着日本宪兵的汽车在贝公楼前面停着,当时心里感到有异。下班铃摇过,尚未离开课室,即有工友通知我有电话,那是培志来的,报告日美已于今早七时开战,我答应了一句“没有关系”,便将耳机挂上。十时,日本宪兵召集燕京职教员开会,报告接收燕京大学财产等事,并云对于个人生命财产决无问题。
    我因为学校已被日本宪兵围困,不能回家,只得到林庄家午饭。这时林庄家可热闹了,凡是不能回家的,很有几位来他家午饭,陈其田先生即是其中之一。
    饭毕,又来张东荪先生容庚先生等十多人,大家闲谈着,但谁也没想到同人中会有被扣留的,更没想到我自己会被扣留。
    下午四时与张东荪先生陈其田先生离开林庄家,到校园散步去,见贝公楼东门前一大群人听候宪兵发令出校门回家的,我们三人听了,很好高兴,但还没到放行的时间,遂先到贝公楼西门去蹈足达溜达,正遇见西苑日宪兵花田氏从门里出来,陈先生问他能否现在就回燕东园,花田用日本腔的北京语请我们到贝公楼应接室等候放行命令,我又回到林庄家通知同人要回燕东园的,遂又来到贝公楼等候,当时尚不知我们三人即已经被扣留了。
    在应接室里,除了我们三人,还有陆志韦先生和赵紫宸先生。五人交谈着,转眼不见了陆先生,问了各位均不知先生的去向,有说进城接司徒校务长的,但见陆先生的帽子和围巾留在应接室内,故心里想陆先生许是被传问话去了。这时已到放行时间,张东荪先生向我使个眼色,即起身跟随着群众出校门去,我想如果宪兵有话询问,逃也没有用的,所以没有走。
    过了两三刻工夫,花田及杨翻译领着陆先生返回应接室。花田见张先生不在,便骂我们道:
    “做错事的人还要逃走,是应当的吗?”
    “张先生肚子饿了,回家吃饭去。”
    在座的同人这样回答他,但是没有平息了花田的暴怒,便领着陆先生回燕东园去了。
    现在应接室内剩下的只有赵紫宸先生,陈其田先生和我三人。应接室外面站着好几位英美籍同人,高厚德先生刘兆慧先生还不时进来和我们谈话,我利用机会,将钥匙、银行存折托刘先生代交培志。高先生忽然望着我们说,
    “今天是我来华四十一周年纪念日。”
    我立刻记起去年今日学校为了高先生开了一次盛大的纪念会,现在不免有些今夕之感,两眼瞪着高先生,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不一会花田又进应接室来巡视_一下,我已准备被传问话了,但等了又等,仍无消息。快七点钟了,杨翻译手里拿着报纸包着的三份日本饭团进来说:    “你们饿了吧?这里有日本饭团,是日本宪兵们吃的,请你们也尝尝吧,就怕你们吃不惯。”
    我吃了没有半个,见陈赵两先生都没有吃,我也不吃了,当时实在也忘记了肚子饿这回事了。
    手里拿着饭团,陈先生看我一眼,我们一时恐怕不易回家了,但当时还没接近放弃深夜回家的希望,陈先生说:
    “谁先问完出来,在外等着,一同回燕东园去。”
    赵先生和我都答应了,三人遂在室内踱来踱去,站了又坐,坐了又站,甚是不安,此时室外已站了一个带枪的宪兵。
    时间约莫九点钟光景,我们三人正在室内徘徊,花田及另外一位又高又胖的宪兵走进屋里来,后面跟着陆志韦先生,刘豁轩先生及嘉通三人。那高胖的宪兵随机发令道:
    “不许说话!”
    大家就默默然坐着,面面相觑,真有点敢怒而不敢言的情形。
    不一会,高胖的宪兵又领着后来的三位出去了,再过一会又把我们三位领到法学院办公室去,原来嘉通他们也在那里。没有多大工夫,张东荪先生被一个宪兵押着回来了。我见大家没有显示着紧急的样子,我也稍为放心了。我们这是除了大小便。不能出门外一步的。门外有伪警察看守着,室内不时有荷枪的日本宪兵进来巡视。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