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领导力(思想领袖看中国与世界)(精)

中国领导力(思想领袖看中国与世界)(精)

  • 字数: 240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杨燕青 张力奋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6298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集中政治、靠前关系、经济、金融、商业、思想文化等领域很好专家对中国和世界大势进行评论。2.密切联系当前热点,对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进行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中国与世界2015年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事,邀请优选各方面的思想(如吴建民、蔡昉、福山、拉加德、朱民、乔治 奥斯本、容克、巴尔舍夫斯基、贾康、谢国忠、李扬、金琦、罗伯特 席勒凯文 凯利、刘慈欣等)对2016年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纵论天下大事,展望未来趋势。本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从大趋势、世界格局、宏观中国、金融挑战、商业力量和思想文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世界格局进行分析和阐述。
作者简介
杨燕青,经济学博士,《财经日报》副总编辑,中欧陆家嘴靠前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访问学者,拥有丰富的媒体和研究经验,10余年密切跟踪中国的经济金融转型、制度变迁和金融行业发展,擅长优选视野讨论中国问题。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3年期间受邀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序 从二到一 篇 大趋势 / 周健工 / 1 2016 年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摩擦多发期 / 3 吴建民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      学院原院长 四场“中国赛局”如何实现双赢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哪种模式会胜出:中国或美国 / 18 / 29 弗朗西斯 ? 福山 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民主、发展和法治中心 主任,著有《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 全球经济转型之路 克里斯蒂娜 ? 拉加德 亚投行已做好准备 / 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 / 39 金立群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人民币加入 SDR:未来 9 个月的检验 朱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 / 43 第二篇 世界格局 中英开启黄金时代 / 51 乔治 ? 奥斯本 英国内阁大臣、财政大臣 危机中的欧洲呼唤团结 / 54 让 - 克劳德 ? 容克 欧盟委员会主席 TPP 不会取代 WTO / 57 巴尔舍夫斯基 美国前贸易代表 全球经济小型再平衡 / 61 施尔德 标准普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是中美强大的黏合剂 / 66 大卫 ? 蓝普顿 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项目主任 乐观看待未来中美关系 卜励德 美国外交家 瓜达尔港改变游戏规则 / 69 / 75 肖卡特 ? 巴基斯坦前 第三篇 宏观中国 2016 年上半年经济有望触底 贾康 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 宏观政策不能再走双宽松老路 / 85 / 93 王小鲁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内需不足,需大幅减税 / 100 许成钢 香港大学钟瀚德基金经济学讲座教授 劳动者转化为消费者,“五险一金”应减半 谢国忠 经济学者 / 106 中国金融的使命与担当 / 109 张红力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双轨投资应对经济下行 / 113 史正富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打破垄断放松供给约束 / 121 滕泰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我经历的中国巨变 / 128 瑞 · 达利欧 美国桥水基金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官 合作四十年后的祝福 / 132 费慕礼 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 第四篇 金融挑战 把脉“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改革 / 139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原副院长 丝路基金如何助力“一带一路” 金琦 丝路基金董事长 / 148 投资非洲正当时 / 154 迟建新 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 迎接更多变革的 2016 / 168 沈联涛 香港大学亚洲国际研究所杰出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 / 172 姚余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 强势人民币 " 则经济强 / 177 管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金融钓愚的微妙设计 / 183 目 罗伯特 ? 希勒 201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录 第五篇 商业力量 中国商学院需弥补三大差距 / 189 陆雄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没了油价红利,航企去哪里赚钱 王正华 春秋航空董事长 / 194 未来你会被机器人逗乐 / 198 冯雁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 油气改革主抓管网独立 / 204 景春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研究员 中医没看起来那么简单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药创新需更多 " 分母 " 王晖 弘晖资本创始人 / 211 / 216 变革新药研发的梦想 / 219 杨青 药明康德 COO体外诊断进入整合关键 陈海斌 迪安诊断董事长 / 224 第六篇 思想文化 火星之旅需要国际合作 / 231 艾伦 ? 斯托凡 NASA 首席科学家 《三体》是科幻电影元年的关键一段 刘慈欣 科幻作家,代表作《三体》 中产阶层将塑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 ? 多德 多德创意董事长 / 235 / 239 “原创崛起”能误导一代人 / 243 洪晃 BNC(薄荷糯米葱)投资人 附录 附录一 CBN 2016 十大预测 附录二 CBN 2015 十大事件 附录三 CBN 2015 十大人物 / 249 / 260 / 271
摘要
    "序 从二到一 周健工 作者为财经首席执行官 2015年被一些人称为“中国世纪元年”,因为靠前外一些经济学家,用一种叫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出中国的GDP(靠前生产总值)总量2014年底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今年初在《名利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世纪》,试图宣告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其实,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用一种叫“靠前元”的单位,十多年前就计算出中国GDP在2015年超过美国。他在中国的一位支持者胡鞍钢一直认为中国GDP超过美国甚至更早,2010年左右,当时源于美国的靠前金融危机发生不久,而中国的四万亿刺激政策正在发威。 中国官方并不承认。中国还是老二。靠前机构和各国政府的官方结论仍然是名义GDP,并以名义汇率换算成美元来进行比较。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譬如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预测,中国GDP很迟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优选很大经济体。 这样的数字游戏,往往也是人算不如天算。2015年中国GDP增长已经跌破7%,人民币升值结束,开始进入贬值通道。2016年还会继续下滑。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几乎已经被认可为必然要发生,现在看来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而中国的百姓和官方对“中国世纪”的开始,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热切的期待,因为还没有做好准备承担起那么大的责任。而且,“中国世纪”的上空,不应被雾霾笼罩。 另一个原因,可以让我们对GDP总量世界的前景保持淡定。起码在过去的一千年,因为人口规模,中国差不多有9个世纪都是世界大经济体。即使是在腐败的清朝末年,仅仅因为人口规模,中国也能维持很大经济体的地位,只是到了1890年前后才被美国取代。所以,中国GDP超过美国,放到一个千年历史坐标来看,不过是中国经济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下跌后,反弹到“常态”,而不是“新”常态。 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占优选的份额,还远未达到清朝的高度。据麦迪森的统计,产出一度高达33%,人口高达37%,那是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按人均一直都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目前中国的人口规模占优选总人口的18%,按照官方统计中国经济总量在优选的份额大约13%,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目前还达不到占优选经济的18%。 如前所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优选,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恢复到与其人口规模相匹配的经济常态而已,并不能说明一个国家可以成为世界的。1870年前后,美国GDP超过英国,没有人说一个美国世纪到来;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2.8倍,却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与过去35年中国GDP的迅速反弹相比,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坐标来看,今后3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使命不仅仅是恢复历史常态的“复兴”,更是超越以往基本上是由人口规模决定的地位,成为一个真正富裕和引领世界的国家。这一进程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 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不再支持一个高速赶超的经济,而且中国有可能历目前抢先发售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美国人口3.2亿,印度12.5亿,中国13.6亿。中位数年龄,美国37.8岁,印度27.3岁,中国36.8岁。中国创造奇迹的发展模式,正在转向印度。中国的人口中位数年龄已经与美国相当,但美国人口增长快于中国,其人口结构更均衡。 美国成为优选经济强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能够在工业革命后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持续增长,它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优选化的很大受益者,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经济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的经济。如果说中国的奇迹是短时期内高速增长,美国的“奇迹”是一个长期稳步积累、不断创新的“复利”的奇迹。 中国无法重复美国的道路,也不可能花上200年的时间,但经济增长自有其规律。从“供给侧”我们看下美国经济强在哪里: 资本:美国拥有优选很发达和有效的资本市场,并且建立了优选金融与货币体系,处于优选资源配置的中心地位。美元是优选储备货币。 劳动力:美国的大学体系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也造就了有创意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大学和创新体系吸引了优选很很好的移民。 土地和自然资源:美国本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关键是美国所拥有的地缘战略资源,通过军事力量、盟国关系,占据了优选战略位置,控制着优选供应链系统,为本国的生产获取了稳定的供应,同时也决定着优选市场的供应。美国控制着一种新的资源,即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和数据资源。 全要素生产率:尽管日裔美国人福山批判美国联邦政治制度的“衰朽”在中国很受欢迎,但美国的市场体制、管理体系、创新能力依然无可匹敌。 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优选第二,是开放的结果,中国利用了西方市场的进口需求,利用了目前优选经济的游戏规则,而这个游戏规则是由美国和西方制定的。中国在优选经济中的地位如果继续攀升,实现政府所希望的“中高速”增长,而且是可持续的增长,需要在“供给侧”重新思考动力在哪里,也需要从一个靠前游戏规则的适应者和“搭车者”变成一个参与者和引领者。 从二到一风险诸多。从人类历目前来看,一个国家的实力提升,尤其是快速提升,将会改变优选力量的格局,在寻求新均衡过程中,那些新崛起的大国,直接挑战现有的靠前秩序,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中国追求的是一种有序的再平衡。 从二到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向创新经济转型,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向优选开放,这些动作的难度及风险系数很高,花费的时间,要比那些经济学家预期更长一些,这样会更好。 篇 大趋势 2016年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摩擦多发期 吴建民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 2015年过去了,这一年的靠前形势跌宕起伏,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今年靠前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让人眼花缭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继续向前推进。有几件事特别能说明这一点: (一)主席对美国成功的国事访问。 今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的访问是靠前媒体十分关注的。中美两国作为优选很大的两个经济体,关系如何不仅会影响到中美两国,而且会关系到全世界。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摩擦和矛盾,特别是围绕网络安全、南海、人权等。今年在访美之前,我先后两次去美国,会见了一些美国朋友和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士。他们说中美关系的氛围不好,很担心这种氛围会对访美投下阴影。靠前媒体对中美之间的分歧做了大量的报道,好像中美关系注定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访问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公布了49项成果清单,比去年11月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达成的27项成果多22项。访问的成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和靠前社会的普遍欢迎。中美不仅没有迎头相撞,而且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二)与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 11月7日,主席与台湾地区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抢先发售会面。消息传来,不仅受到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而且得到了靠前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会晤雄辩地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三)伊朗核协议终于达成。 7月20日,安理会五常国、德国和伊朗关于伊朗核问题经过10年的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协议。伊朗核协议受到全世界包括伊朗靠前的欢迎。伊朗地处中东,而这个地区正是优选动荡、局部战争、冲突和仇恨的中心。如果伊朗核问题谈判久拖不决,势必会加剧本地区的动荡。伊核达成协议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四)东亚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东亚地区是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然而近几年来由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出现了一些紧张形势,矛盾和分歧有所发展。然而,在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很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2015年对中日关系来说是十分敏感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安倍首相8月14日发表有关历史问题的谈话,中国在9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不少人曾担心正在恢复和改善的中日关系可能今年再度出现波澜。然而事实情况是,中日关系尽管仍面临着困难,但两国关系改善的进程在继续。 4月22日,主席在雅加达会见了安倍。 5月23日,主席会见了由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的3000人代表团。在讲话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在推迟了3年之后,终于在11月1日于韩国首尔举行,开启了中日韩合作的新阶段。 2014年中越两国因为领土争端,两国间的紧张局势一度升温。9月2日至3日,越南国家主席访问中国并参加了阅兵仪式。11月5日至6日,主席访问了越南,两国首脑年内实现了互访,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发展合作、管控好分歧。 中国和菲律宾围绕海洋领土争端,两国关系出现了紧张。11月10日部长访问了菲律宾,会见了总统阿基诺。主席出席了11月17日至20日在马尼拉举行的APEC峰会。中菲两国的高层来往显然对缓和两国的紧张局势是有益的。 (五)美国和古巴恢复外交关系。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与古巴的关系急剧恶化,到1961年1月断交,美国始终对古巴实行封锁运的政策。然而今年双方经过谈判,达成了复交协议,于7月20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开大使馆,两国关系50多年的死结终于解开。 (六)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 12月13日,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很后协议。消息传来,举世欢腾,这是2015年年终很好的消息。 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2015年是自有记录以来人类历目前很热的一年,温度在升高,冰川在融化,特别灾害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这也涉及到各国的根本利益,所以谈判很好艰苦。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大会未能达成协议。人类曾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持悲观态度,但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2014年11月,总统访华期间与主席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首脑的联合声明给陷于僵局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带来了希望。2014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秘鲁开会,各方谈得很好艰苦,仍未能打破僵局,很后大家决定采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提法才达成了协议。2015年9月中美首脑又就此发表了第二个联合声明。中美两国是优选排放温室气体很多的国家,两国首脑达成协议,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1月2日至3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东道国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中国,气候变化是两位首脑会谈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首脑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1月29日,主席抵达巴黎后,当晚与奥朗德总统进行了工作晚餐;11月30日,主席在巴黎会见了美国总统,一致同意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 12月11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很后阶段,主席又与总统通电话,双方重申中美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12月13日,在会议达成协议后,总统发表电视讲话,盛赞中美合作对达成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协议,是人类历目前次有如此多的国家参加,并在如此高的级别上达成的应对严峻气候变化挑战的协议。这个协议的意义非同小可,是人类文明目前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共同的胜利。 时代潮流不是抽象的,时代潮流是由时代主题所确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既反映了这个时期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又指出了解决主要矛盾的路径。尽管世界不少地区还面临着冲突和动荡的形势,然而上述6件事雄辩地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时代的潮流在继续向前推进。 二、代表旧时代的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仍在顽强表现,并有新的发展。 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然而,今天的世界是从旧世界演变过来的,代表旧时代的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仍然不肯离去。欧洲曾是昔日美苏冷战的主战场,中东是美苏当年争夺的关键地区。长期的冷战所形成的强大惯性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并有新的发展。 2015年对欧洲来说是多事之年,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经济危机、难民危机接踵而来。恐怖主义成为欧洲当前关注的首要问题。 1月7日,蒙面枪手袭击了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的总部,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漫画家。枪手在袭击时自称来自也门的基地组织,并高呼“为先知(穆罕默德)报仇”。 11月13日晚,巴黎市中心及其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7起枪击、6次爆炸、1起屠杀人质),造成132人死亡,352人受伤。仅在巴塔克兰剧院,恐怖分子就打死了100多人。法国总统奥朗德随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封锁了边界。11月14日,特别组织“伊斯兰国”(IS)当日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一份正式声明,宣称对11月13日晚在巴黎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负责。消息传来,世界各国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的暴行,并向法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声援。 2015年我多次去欧洲开会,发现难民危机成了欧盟面临的大难题。尽管欧洲接受了一部分难民,但这仅仅是开始,还会有大批的难民源源不断地向欧洲涌来。德国是一位颇得民心的,但德国民众有不少人对她处理难民危机的办法持异议,她的民望在下降。 我出席了9月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慕尼黑欧洲安全峰会。会议一开头,巴伐利亚州负责欧洲事务的国务部长在会议开幕式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欧洲正在经历着严重的难民危机,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许多欧美人士先后发言,对难民潮带来的复杂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没有人明确回答出现难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在会上发言指出,难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把中东地区原有的脆弱平衡打破了,导致这个地区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战争和冲突之中。 2003年2月,希拉克总统与我有一次单独谈话。他告诉我:“总统下决心要打伊拉克,我反对。打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历史证明希拉克总统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总统当时坚持要打?那是因为他相信打能解决问题。主席说得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停留在过去。”脑袋停留在过去,以为按旧时代的游戏规则办事能行。殊不知时代主题变了,游戏规则变了,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了。 10月26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接受CNN采访时承认,他曾积极支持小总统打伊拉克,现在看来打伊拉克打错了。没想到把萨达姆搞垮后,带来了这个地区的大乱,打出了一个伊斯兰国。他承认他自己有责任,误信了错误的情报。 美国前总统老在他即将发表的家族自传《命运与权力》一书中,异乎寻常地点名批评当时小任总统时的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过于强硬,害了他的儿子。他还批评他的儿子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他说:“历史将证明这些言论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都很清楚,政治家要公开承认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布莱尔首相要公开承认自己错了?老为什么要写书批评他儿子当年的重臣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重要的原因是,在新世纪美国发动的三场战争造成的严重恶果正在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证明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靠前争端越来越行不通了。 2014年6月29日,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目前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非常不错地位。伊斯兰国成立之后,策划了各种恐怖袭击,杀害人质,引起了世界的公愤。 2014年9月22日美国宣布对伊斯兰国实行空中打击,此后美国的盟国也参与了空袭。 2015年9月30日起,俄罗斯空军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频繁出击。 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俄罗斯都说在打击伊斯兰国,照理讲各方可以联合起来,形成统一战线,集中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多次倡议成立反恐联盟,但美国不予响应。双方打击的目标不一样,相互之间的指责愈演愈烈。 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轰炸机被土耳其击落,这是北约成员国的武装部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抢先发售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土之间的紧张关系、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骤然升温。 尽管双方都试图控制紧张局势升级,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双方都讲了一些狠话。俄罗斯总统11月2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说,俄方不能排除未来还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如果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话,俄方必须做出必要的报复行动。26日还说,在俄方看来,土方正蓄意把俄土关系推进“死胡同”。同时表示,他仍在等待土耳其方面就击落俄方战机一事道歉,并与俄方商讨赔偿事宜。 针对的谈话,土耳其总统26日表示,“如果有一方需要道歉,侵犯我们领空的人才需要道歉,我们的飞行员和武装部队只是履行职责。”但此后的11月28日,对俄方战机被击落表示遗憾,希望事件不要继续升级,同时谋求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会见总统。 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持续;中东的大动荡看不到尽头。 三、单极与多极之争近一步凸显。 在回顾2015年的靠前形势时,亚投行问题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单极、多极之争的反映。 2013年10月2日,主席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截至10月9日,共有53个国家正式签署《亚投行协定》。 3月12日,在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在欧洲大国中率先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这件事情对美国震动很大。继英国加入亚投行后,共有17个欧洲国家加入了亚投行,美国显得十分尴尬。 东亚地区是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过去几十年,东亚经济的增长率约为优选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几十年的大发展使东亚成为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然而东亚也好,亚洲其他地区也好,基础设施不足成为越来越明显制约经济增长的短板。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短板。 美国对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十分敏感,不仅自己不参加,还试图阻止其盟国参加。但美国的许多盟国没有听美国的意见,自主决定加入亚投行。 10月19日至23日,主席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高规格的接待。英国报刊评论称,英国试图同中国建立“特殊关系”。英国一向以与美国有“特殊关系”感到自豪,今天却要同中国建立特殊关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体制寿终正寝,从此世界进入了一个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靠前关系的主线是单极和多极之争。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优选专享的不错大国,还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美国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但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不赞成单极世界,因为一方面世界在走向多极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可能是一个更加和平、更加民主、更加繁荣的世界。 不久前我去新西兰,出席一次关于中美关系的研讨会,听到不少澳大利亚、新西兰朋友的发言,他们希望美中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而不要走向对抗。他们强调他们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选边站队”是世界上许多中小国家的共同呼声。需知,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作为美国的盟国提出不愿选边站队,这是意味深长的。这说明在世界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里,一大批中小国家的独立性增强,不选边站队本身就是对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支持。 四、优选经济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 靠前货币基金组织很新预测,2015年优选经济增长为3.1%,与今年7月份的预测相比,下调了0.2个百分点,比2014年低0.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优选经济增长将提高至3.6%。 具体而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2015年、2016年将分别为2.0%、2.2%。美国和英国的复苏进展很快,货币政策看来会逐步收紧,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复苏更为不确定。 靠前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2015年经济增长为2.6%,2016年将升至2.8%。得益于石油价格下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条件的改善,欧元区经济温和复苏,2015年、2016年将分别增长1.5%和1.7%,但各经济体的增长表现依然不均衡,预计2015年、2016年德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5%、1.6%,法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2%、1.5%。2015年日本经济将恢复正向增长,预计日本经济增长2015年为0.6%,2016年为1.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2015年、2016年将分别为4.0%、4.5%。 靠前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发表不久,消息传来,日本经济2015年二、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了衰退。 优选经济增长乏力,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如何应对需求不足成为优选经济中的头号大问题。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就是针对需求不足而提出的。 我出席了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读懂中国靠前会议,会见了美国前任财政部长萨默斯。萨默斯是在靠前经济领域中很早指出“需求不足”的人士。我肯定他发现了这个优选经济面临的大问题,同时告诉他,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就是针对优选需求不足而提出的。如果这些倡议能得以实施,那不仅中国会受益,全世界都会受益。然而为什么美国对于亚投行、“一带一路”、丝路基金如此保留?大概是误读了中方的好意,萨默斯表示赞成我的看法,称美方确实误读了。从优选范围看,要求加强靠前合作、创造有效需求的呼声在提高。 展望2016年的靠前形势,尽管靠前形势变化莫测,要准确地预测是困难的。但从目前情况看,有四点比较明显: (一)中东和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应对恐怖主义成为靠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东和北非地区成为优选动荡、冲突、局部战争和仇恨的中心已有快5年时间了。今天优选大国在这里角逐,地区大国在这里争夺,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在这里延续,教派仇杀在这里愈演愈烈,民族矛盾在这里爆发。因此,这个地区的大动荡、大搏斗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版图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 2016年上述状况会继续,成为困扰靠前社会的难题,吸引大国外交的主要注意力。同时,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动荡会继续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恐怖主义的袭击和难民潮就是其突出的表现。欧洲会继续是中东和北非动荡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2015年是恐怖主义袭击大爆发的一年,各国进一步认识到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将是2016年靠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国在应对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会进一步增强。 (二)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会持续。 乌克兰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跌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的低谷。美国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俄靠前经济的困难,但俄罗斯民众对总统的支持有增无减。 围绕叙利亚危机,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矛盾在深化,双方对立的情绪在加深。、德国、英国首相卡梅伦、意大利和代表法国总统奥朗德出席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今年11月中旬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举行的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了简短会晤,决定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再延长半年,即延长到2016年7月。 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2016年看不到转圜的可能。双方紧张关系的持续会增加解决叙利亚危机的难度。 (三)亚太地区的争端会继续受到管控,中国对靠前关系和优选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展望优选,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优选局势中的光明地带,也是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对比中东、北非的动荡,欧洲面临的各种难题、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优选而言显得更加珍贵。2015年亚太地区的紧张得到一定的控制和缓和。 2016年,尽管由于美国的因素,南海地区的复杂形势可能还会有一些曲折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这个地区的紧张有可能进一步降温。特别是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的谈判加速,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会进一步得到控制,东亚地区的合作势头会逐步增强。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的峰会将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世界各国对这次峰会均很期待。今年11月16日,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工作午宴上介绍了中方的打算,提出2016年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受到各方的好评。 2016年杭州峰会定会对增长乏力的优选经济带来一股清风。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作用的发挥,优选经济需求不足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的改善。需求增加了,就会增加优选经济增长的动力。 (四)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困难和摩擦的多发期。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民主党、共和党在大选中的角逐争斗已经开始。2008年竞选总统时,中国问题不是争论的焦点。然而今天则不然,从选战中所暴露出来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在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的选战中,不顾事实地拿中国说事的情况在增多。 不久前在香山论坛上我会见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私下不无忧虑地对我说:“今后两年可能是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美中双方如何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使中美关系不出大问题,这成为一个摆在美中双方面前的课题。” 台湾地区问题是中美关系当中很突出、很敏感的问题。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将举行大选,台湾地区政局的变数增多。此外,很近美国官方人士称,政府将于2015年12月中旬宣布向台湾地区出售10亿美元的武器。这些均会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鉴于此,2016年将是中美之间的摩擦、矛盾多发期。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摩擦,成为中美双方外交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尽管世界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靠前局势的发展感到悲观。人民要和平、世界要发展、国家要合作,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不管今后代表旧时代的潮流如何顽强表现,造成靠前局势的动荡和曲折,但时代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序 从二到一 周健工 作者为财经首席执行官 2015年被一些人称为“中国世纪元年”,因为靠前外一些经济学家,用一种叫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出中国的GDP(靠前生产总值)总量2014年底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今年初在《名利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世纪》,试图宣告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其实,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用一种叫“靠前元”的单位,十多年前就计算出中国GDP在2015年超过美国。他在中国的一位支持者胡鞍钢一直认为中国GDP超过美国甚至更早,2010年左右,当时源于美国的靠前金融危机发生不久,而中国的四万亿刺激政策正在发威。 中国官方并不承认。中国还是老二。靠前机构和各国政府的官方结论仍然是名义GDP,并以名义汇率换算成美元来进行比较。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譬如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预测,中国GDP很迟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优选很大经济体。 这样的数字游戏,往往也是人算不如天算。2015年中国GDP增长已经跌破7%,人民币升值结束,开始进入贬值通道。2016年还会继续下滑。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几乎已经被认可为必然要发生,现在看来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而中国的百姓和官方对“中国世纪”的开始,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热切的期待,因为还没有做好准备承担起那么大的责任。而且,“中国世纪”的上空,不应被雾霾笼罩。 另一个原因,可以让我们对GDP总量世界的前景保持淡定。起码在过去的一千年,因为人口规模,中国差不多有9个世纪都是世界大经济体。即使是在腐败的清朝末年,仅仅因为人口规模,中国也能维持很大经济体的地位,只是到了1890年前后才被美国取代。所以,中国GDP超过美国,放到一个千年历史坐标来看,不过是中国经济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下跌后,反弹到“常态”,而不是“新”常态。 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占优选的份额,还远未达到清朝的高度。据麦迪森的统计,产出一度高达33%,人口高达37%,那是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按人均一直都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目前中国的人口规模占优选总人口的18%,按照官方统计中国经济总量在优选的份额大约13%,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目前还达不到占优选经济的18%。 如前所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优选,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恢复到与其人口规模相匹配的经济常态而已,并不能说明一个国家可以成为世界的。1870年前后,美国GDP超过英国,没有人说一个美国世纪到来;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2.8倍,却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与过去35年中国GDP的迅速反弹相比,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坐标来看,今后3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使命不仅仅是恢复历史常态的“复兴”,更是超越以往基本上是由人口规模决定的地位,成为一个真正富裕和引领世界的国家。这一进程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 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不再支持一个高速赶超的经济,而且中国有可能历目前抢先发售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美国人口3.2亿,印度12.5亿,中国13.6亿。中位数年龄,美国37.8岁,印度27.3岁,中国36.8岁。中国创造奇迹的发展模式,正在转向印度。中国的人口中位数年龄已经与美国相当,但美国人口增长快于中国,其人口结构更均衡。 美国成为优选经济强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能够在工业革命后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持续增长,它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优选化的很大受益者,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经济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的经济。如果说中国的奇迹是短时期内高速增长,美国的“奇迹”是一个长期稳步积累、不断创新的“复利”的奇迹。 中国无法重复美国的道路,也不可能花上200年的时间,但经济增长自有其规律。从“供给侧”我们看下美国经济强在哪里: 资本:美国拥有优选很发达和有效的资本市场,并且建立了优选金融与货币体系,处于优选资源配置的中心地位。美元是优选储备货币。 劳动力:美国的大学体系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也造就了有创意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大学和创新体系吸引了优选很很好的移民。 土地和自然资源:美国本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关键是美国所拥有的地缘战略资源,通过军事力量、盟国关系,占据了优选战略位置,控制着优选供应链系统,为本国的生产获取了稳定的供应,同时也决定着优选市场的供应。美国控制着一种新的资源,即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和数据资源。 全要素生产率:尽管日裔美国人福山批判美国联邦政治制度的“衰朽”在中国很受欢迎,但美国的市场体制、管理体系、创新能力依然无可匹敌。 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优选第二,是开放的结果,中国利用了西方市场的进口需求,利用了目前优选经济的游戏规则,而这个游戏规则是由美国和西方制定的。中国在优选经济中的地位如果继续攀升,实现政府所希望的“中高速”增长,而且是可持续的增长,需要在“供给侧”重新思考动力在哪里,也需要从一个靠前游戏规则的适应者和“搭车者”变成一个参与者和引领者。 从二到一风险诸多。从人类历目前来看,一个国家的实力提升,尤其是快速提升,将会改变优选力量的格局,在寻求新均衡过程中,那些新崛起的大国,直接挑战现有的靠前秩序,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中国追求的是一种有序的再平衡。 从二到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向创新经济转型,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向优选开放,这些动作的难度及风险系数很高,花费的时间,要比那些经济学家预期更长一些,这样会更好。 篇 大趋势 2016年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摩擦多发期 吴建民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 2015年过去了,这一年的靠前形势跌宕起伏,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今年靠前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让人眼花缭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继续向前推进。有几件事特别能说明这一点: (一)主席对美国成功的国事访问。 今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的访问是靠前媒体十分关注的。中美两国作为优选很大的两个经济体,关系如何不仅会影响到中美两国,而且会关系到全世界。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摩擦和矛盾,特别是围绕网络安全、南海、人权等。今年在访美之前,我先后两次去美国,会见了一些美国朋友和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士。他们说中美关系的氛围不好,很担心这种氛围会对访美投下阴影。靠前媒体对中美之间的分歧做了大量的报道,好像中美关系注定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访问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公布了49项成果清单,比去年11月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达成的27项成果多22项。访问的成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和靠前社会的普遍欢迎。中美不仅没有迎头相撞,而且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二)与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 11月7日,主席与台湾地区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抢先发售会面。消息传来,不仅受到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而且得到了靠前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会晤雄辩地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三)伊朗核协议终于达成。 7月20日,安理会五常国、德国和伊朗关于伊朗核问题经过10年的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协议。伊朗核协议受到全世界包括伊朗靠前的欢迎。伊朗地处中东,而这个地区正是优选动荡、局部战争、冲突和仇恨的中心。如果伊朗核问题谈判久拖不决,势必会加剧本地区的动荡。伊核达成协议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四)东亚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东亚地区是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然而近几年来由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出现了一些紧张形势,矛盾和分歧有所发展。然而,在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很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2015年对中日关系来说是十分敏感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安倍首相8月14日发表有关历史问题的谈话,中国在9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不少人曾担心正在恢复和改善的中日关系可能今年再度出现波澜。然而事实情况是,中日关系尽管仍面临着困难,但两国关系改善的进程在继续。 4月22日,主席在雅加达会见了安倍。 5月23日,主席会见了由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的3000人代表团。在讲话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在推迟了3年之后,终于在11月1日于韩国首尔举行,开启了中日韩合作的新阶段。 2014年中越两国因为领土争端,两国间的紧张局势一度升温。9月2日至3日,越南国家主席访问中国并参加了阅兵仪式。11月5日至6日,主席访问了越南,两国首脑年内实现了互访,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发展合作、管控好分歧。 中国和菲律宾围绕海洋领土争端,两国关系出现了紧张。11月10日部长访问了菲律宾,会见了总统阿基诺。主席出席了11月17日至20日在马尼拉举行的APEC峰会。中菲两国的高层来往显然对缓和两国的紧张局势是有益的。 (五)美国和古巴恢复外交关系。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与古巴的关系急剧恶化,到1961年1月断交,美国始终对古巴实行封锁运的政策。然而今年双方经过谈判,达成了复交协议,于7月20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开大使馆,两国关系50多年的死结终于解开。 (六)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 12月13日,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很后协议。消息传来,举世欢腾,这是2015年年终很好的消息。 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2015年是自有记录以来人类历目前很热的一年,温度在升高,冰川在融化,特别灾害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这也涉及到各国的根本利益,所以谈判很好艰苦。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大会未能达成协议。人类曾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持悲观态度,但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2014年11月,总统访华期间与主席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首脑的联合声明给陷于僵局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带来了希望。2014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秘鲁开会,各方谈得很好艰苦,仍未能打破僵局,很后大家决定采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提法才达成了协议。2015年9月中美首脑又就此发表了第二个联合声明。中美两国是优选排放温室气体很多的国家,两国首脑达成协议,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1月2日至3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东道国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中国,气候变化是两位首脑会谈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首脑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1月29日,主席抵达巴黎后,当晚与奥朗德总统进行了工作晚餐;11月30日,主席在巴黎会见了美国总统,一致同意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 12月11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很后阶段,主席又与总统通电话,双方重申中美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12月13日,在会议达成协议后,总统发表电视讲话,盛赞中美合作对达成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协议,是人类历目前次有如此多的国家参加,并在如此高的级别上达成的应对严峻气候变化挑战的协议。这个协议的意义非同小可,是人类文明目前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共同的胜利。 时代潮流不是抽象的,时代潮流是由时代主题所确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既反映了这个时期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又指出了解决主要矛盾的路径。尽管世界不少地区还面临着冲突和动荡的形势,然而上述6件事雄辩地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时代的潮流在继续向前推进。 二、代表旧时代的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仍在顽强表现,并有新的发展。 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然而,今天的世界是从旧世界演变过来的,代表旧时代的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仍然不肯离去。欧洲曾是昔日美苏冷战的主战场,中东是美苏当年争夺的关键地区。长期的冷战所形成的强大惯性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并有新的发展。 2015年对欧洲来说是多事之年,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经济危机、难民危机接踵而来。恐怖主义成为欧洲当前关注的首要问题。 1月7日,蒙面枪手袭击了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的总部,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漫画家。枪手在袭击时自称来自也门的基地组织,并高呼“为先知(穆罕默德)报仇”。 11月13日晚,巴黎市中心及其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7起枪击、6次爆炸、1起屠杀人质),造成132人死亡,352人受伤。仅在巴塔克兰剧院,恐怖分子就打死了100多人。法国总统奥朗德随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封锁了边界。11月14日,特别组织“伊斯兰国”(IS)当日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一份正式声明,宣称对11月13日晚在巴黎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负责。消息传来,世界各国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的暴行,并向法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声援。 2015年我多次去欧洲开会,发现难民危机成了欧盟面临的大难题。尽管欧洲接受了一部分难民,但这仅仅是开始,还会有大批的难民源源不断地向欧洲涌来。德国是一位颇得民心的,但德国民众有不少人对她处理难民危机的办法持异议,她的民望在下降。 我出席了9月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慕尼黑欧洲安全峰会。会议一开头,巴伐利亚州负责欧洲事务的国务部长在会议开幕式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欧洲正在经历着严重的难民危机,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许多欧美人士先后发言,对难民潮带来的复杂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没有人明确回答出现难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在会上发言指出,难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把中东地区原有的脆弱平衡打破了,导致这个地区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战争和冲突之中。 2003年2月,希拉克总统与我有一次单独谈话。他告诉我:“总统下决心要打伊拉克,我反对。打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历史证明希拉克总统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总统当时坚持要打?那是因为他相信打能解决问题。主席说得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停留在过去。”脑袋停留在过去,以为按旧时代的游戏规则办事能行。殊不知时代主题变了,游戏规则变了,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了。 10月26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接受CNN采访时承认,他曾积极支持小总统打伊拉克,现在看来打伊拉克打错了。没想到把萨达姆搞垮后,带来了这个地区的大乱,打出了一个伊斯兰国。他承认他自己有责任,误信了错误的情报。 美国前总统老在他即将发表的家族自传《命运与权力》一书中,异乎寻常地点名批评当时小任总统时的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过于强硬,害了他的儿子。他还批评他的儿子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他说:“历史将证明这些言论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都很清楚,政治家要公开承认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布莱尔首相要公开承认自己错了?老为什么要写书批评他儿子当年的重臣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重要的原因是,在新世纪美国发动的三场战争造成的严重恶果正在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证明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靠前争端越来越行不通了。 2014年6月29日,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目前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非常不错地位。伊斯兰国成立之后,策划了各种恐怖袭击,杀害人质,引起了世界的公愤。 2014年9月22日美国宣布对伊斯兰国实行空中打击,此后美国的盟国也参与了空袭。 2015年9月30日起,俄罗斯空军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频繁出击。 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俄罗斯都说在打击伊斯兰国,照理讲各方可以联合起来,形成统一战线,集中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多次倡议成立反恐联盟,但美国不予响应。双方打击的目标不一样,相互之间的指责愈演愈烈。 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轰炸机被土耳其击落,这是北约成员国的武装部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抢先发售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土之间的紧张关系、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骤然升温。 尽管双方都试图控制紧张局势升级,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双方都讲了一些狠话。俄罗斯总统11月2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说,俄方不能排除未来还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如果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话,俄方必须做出必要的报复行动。26日还说,在俄方看来,土方正蓄意把俄土关系推进“死胡同”。同时表示,他仍在等待土耳其方面就击落俄方战机一事道歉,并与俄方商讨赔偿事宜。 针对的谈话,土耳其总统26日表示,“如果有一方需要道歉,侵犯我们领空的人才需要道歉,我们的飞行员和武装部队只是履行职责。”但此后的11月28日,对俄方战机被击落表示遗憾,希望事件不要继续升级,同时谋求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会见总统。 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持续;中东的大动荡看不到尽头。 三、单极与多极之争近一步凸显。 在回顾2015年的靠前形势时,亚投行问题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单极、多极之争的反映。 2013年10月2日,主席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截至10月9日,共有53个国家正式签署《亚投行协定》。 3月12日,在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在欧洲大国中率先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这件事情对美国震动很大。继英国加入亚投行后,共有17个欧洲国家加入了亚投行,美国显得十分尴尬。 东亚地区是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过去几十年,东亚经济的增长率约为优选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几十年的大发展使东亚成为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然而东亚也好,亚洲其他地区也好,基础设施不足成为越来越明显制约经济增长的短板。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短板。 美国对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十分敏感,不仅自己不参加,还试图阻止其盟国参加。但美国的许多盟国没有听美国的意见,自主决定加入亚投行。 10月19日至23日,主席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高规格的接待。英国报刊评论称,英国试图同中国建立“特殊关系”。英国一向以与美国有“特殊关系”感到自豪,今天却要同中国建立特殊关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体制寿终正寝,从此世界进入了一个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靠前关系的主线是单极和多极之争。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优选专享的不错大国,还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美国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但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不赞成单极世界,因为一方面世界在走向多极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可能是一个更加和平、更加民主、更加繁荣的世界。 不久前我去新西兰,出席一次关于中美关系的研讨会,听到不少澳大利亚、新西兰朋友的发言,他们希望美中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而不要走向对抗。他们强调他们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选边站队”是世界上许多中小国家的共同呼声。需知,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作为美国的盟国提出不愿选边站队,这是意味深长的。这说明在世界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里,一大批中小国家的独立性增强,不选边站队本身就是对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支持。 四、优选经济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 靠前货币基金组织很新预测,2015年优选经济增长为3.1%,与今年7月份的预测相比,下调了0.2个百分点,比2014年低0.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优选经济增长将提高至3.6%。 具体而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2015年、2016年将分别为2.0%、2.2%。美国和英国的复苏进展很快,货币政策看来会逐步收紧,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复苏更为不确定。 靠前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2015年经济增长为2.6%,2016年将升至2.8%。得益于石油价格下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条件的改善,欧元区经济温和复苏,2015年、2016年将分别增长1.5%和1.7%,但各经济体的增长表现依然不均衡,预计2015年、2016年德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5%、1.6%,法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2%、1.5%。2015年日本经济将恢复正向增长,预计日本经济增长2015年为0.6%,2016年为1.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2015年、2016年将分别为4.0%、4.5%。 靠前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发表不久,消息传来,日本经济2015年二、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了衰退。 优选经济增长乏力,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如何应对需求不足成为优选经济中的头号大问题。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就是针对需求不足而提出的。 我出席了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读懂中国靠前会议,会见了美国前任财政部长萨默斯。萨默斯是在靠前经济领域中很早指出“需求不足”的人士。我肯定他发现了这个优选经济面临的大问题,同时告诉他,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就是针对优选需求不足而提出的。如果这些倡议能得以实施,那不仅中国会受益,全世界都会受益。然而为什么美国对于亚投行、“一带一路”、丝路基金如此保留?大概是误读了中方的好意,萨默斯表示赞成我的看法,称美方确实误读了。从优选范围看,要求加强靠前合作、创造有效需求的呼声在提高。 展望2016年的靠前形势,尽管靠前形势变化莫测,要准确地预测是困难的。但从目前情况看,有四点比较明显: (一)中东和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应对恐怖主义成为靠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东和北非地区成为优选动荡、冲突、局部战争和仇恨的中心已有快5年时间了。今天优选大国在这里角逐,地区大国在这里争夺,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在这里延续,教派仇杀在这里愈演愈烈,民族矛盾在这里爆发。因此,这个地区的大动荡、大搏斗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版图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 2016年上述状况会继续,成为困扰靠前社会的难题,吸引大国外交的主要注意力。同时,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动荡会继续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恐怖主义的袭击和难民潮就是其突出的表现。欧洲会继续是中东和北非动荡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2015年是恐怖主义袭击大爆发的一年,各国进一步认识到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将是2016年靠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国在应对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会进一步增强。 (二)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会持续。 乌克兰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跌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的低谷。美国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俄靠前经济的困难,但俄罗斯民众对总统的支持有增无减。 围绕叙利亚危机,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矛盾在深化,双方对立的情绪在加深。、德国、英国首相卡梅伦、意大利和代表法国总统奥朗德出席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今年11月中旬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举行的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了简短会晤,决定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再延长半年,即延长到2016年7月。 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2016年看不到转圜的可能。双方紧张关系的持续会增加解决叙利亚危机的难度。 (三)亚太地区的争端会继续受到管控,中国对靠前关系和优选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展望优选,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优选局势中的光明地带,也是优选经济增长的中心。对比中东、北非的动荡,欧洲面临的各种难题、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优选而言显得更加珍贵。2015年亚太地区的紧张得到一定的控制和缓和。 2016年,尽管由于美国的因素,南海地区的复杂形势可能还会有一些曲折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这个地区的紧张有可能进一步降温。特别是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的谈判加速,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会进一步得到控制,东亚地区的合作势头会逐步增强。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的峰会将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世界各国对这次峰会均很期待。今年11月16日,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工作午宴上介绍了中方的打算,提出2016年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受到各方的好评。 2016年杭州峰会定会对增长乏力的优选经济带来一股清风。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作用的发挥,优选经济需求不足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的改善。需求增加了,就会增加优选经济增长的动力。 (四)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困难和摩擦的多发期。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民主党、共和党在大选中的角逐争斗已经开始。2008年竞选总统时,中国问题不是争论的焦点。然而今天则不然,从选战中所暴露出来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在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的选战中,不顾事实地拿中国说事的情况在增多。 不久前在香山论坛上我会见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私下不无忧虑地对我说:“今后两年可能是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美中双方如何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使中美关系不出大问题,这成为一个摆在美中双方面前的课题。” 台湾地区问题是中美关系当中很突出、很敏感的问题。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将举行大选,台湾地区政局的变数增多。此外,很近美国官方人士称,政府将于2015年12月中旬宣布向台湾地区出售10亿美元的武器。这些均会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鉴于此,2016年将是中美之间的摩擦、矛盾多发期。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摩擦,成为中美双方外交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尽管世界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靠前局势的发展感到悲观。人民要和平、世界要发展、国家要合作,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不管今后代表旧时代的潮流如何顽强表现,造成靠前局势的动荡和曲折,但时代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