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网络监督

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网络监督

  • 字数: 27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陈党,陈家欣 著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93680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网络监督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9BDJ027)的很终成果。已顺利通过5位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国家规划办评定的等级为“良好”。本书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价值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监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陈党,法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律师,浙江省宪法与地方立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问责法律制度研究》《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网络监督问题研究》,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司法问责问题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等;出版了《政府权力制约论》《问责法律制度研究》等学术著作;在《光明日报》《红旗文稿》《理论前沿》《政治与法律》《苏州大学学报>《法学论丛》(韩国)等30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党校系统很好科研工作者”“浙江省省级很好教师”等荣誉称号。
陈家欣,男,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j海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美国)王氏基金会设立的“王氏奖学金”。其代表性论文主要有《加强对网络监督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监督的反腐功能友其实现机制》和《网络舆论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与司法回应》等。
目录
第一章网络监督的地位与特征
一、网络监督的内涵及其地位
(一)网络监督的内涵
(二)网络监督在中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
二、网络监督的载体与形式
(一)网络监督的主要载体
(二)网络监督的基本形式
三、网络监督的主要特征
(一)网络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二)网络监督的内容具有全面性
(三)网络监督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四)网络监督的方式具有互动性
(五)网络监督的过程具有开放性
(六)网络监督的时效具有迅捷性
(七)网络监督的成本具有低廉性
(八)网络监督的效果具有间接性
(九)网络监督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
(十)网络监督的语言具有随意性
第二章网络监督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网络监督的发展历史
(一)网络监督的孕育和准备阶段
(二)网络监督的兴起阶段
(三)网络监督的迅速发展阶段
(四)网络监督的日趋成熟阶段
二、网络监督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提供贪腐线索,有效惩治腐败
(二)批评不当言行,规范官员行为
(三)推动信息公开,促进依法行政
(四)监督审判工作,保障司法公正
(五)影响政府决策,维护公民权利
(六)实现“网络问政”,形成良性互动
三、目前我国网络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的普及化水平不高
(二)网络监督立法滞后
(三)网络监督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网络监督中存在非理性的言行
第三章网络监督的功能与原则
一、网络监督的主要功能
(一)对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抨击功能
(二)对党和的惩戒和教育功能
(三)对公共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和矫正功能
(四)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保障功能
(五)对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保持和促进功能
二、网络监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二)合法性原则
(三)真实性原则
(四)协调性原则
第四章网络监督的强化与保障
一、优化网络监督的运行环境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设电子政务和网络监督平台
(三)增加党务、政务活动的透明度
(四)培养合格的网络公民
二、完善网络监督的实现机制
(一)网络反腐举报与受理机制
(二)网络反腐信息监测与收集机制
(三)网络反腐信息评判与核查机制
(四)腐败行为惩处机制
(五)网络反腐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
(六)网络监督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网络监督的法律保护
(一)明确网络监督的法律地位
(二)正确处理网络监督中的法益冲突
(三)保障网络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网络监督的效能
(一)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有机”结合
(二)网络监督与专门机关监督“无缝”对接
(三)监督权与选举权、罢免权“配套”行使
第五章网络监督的引导与规范
一、网络监督的正面引导
(一)切实加强主流网络论坛建设
(二)高度重视网络“议程设置”
(三)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四)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
二、网络监督的法律规制
(一)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二)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三)不得侵害公民的名誉权
(四)不得侵害公民的隐私权
三、网络监督的自律机制
(一)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增强网民的自律能力
(二)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四、网络监督的行政监管和技术控制
(一)行政监管
(二)网络技术控制
第六章国外网络监督的实践与启示
一、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四)启示
二、电子政府与政务信息公开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加拿大
(四)新加坡
(五)启示
三、举报制度与惩治腐败
(一)美国
(二)新加坡
(三)印度
(四)启示
四、网络监管与行业自律
(一)以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的直接控制型
(二)以英国为代表的间接控制型
(三)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型
(四)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网络监督大事记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
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
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实施细则
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