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戏曲音乐思考

戏曲音乐思考

  • 字数: 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何为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09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为“前海戏曲研究丛书”中之一种。全书分为戏曲命运的历史反思和京剧唱腔解析两部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未来命运以及唱腔艺术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何为(1924—1991),江苏南京市人,原名郑康源,笔名郑静、苏宁等,音乐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在南京参加了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青年歌咏团,从事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参加了有名的少年儿童抗日救亡团体新安旅行团;1943年考入当时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45年参加新四军;1950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师从戏剧家张庚和音乐家马可,学习和研究西洋歌剧;1953年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先后担任过音乐室主任、《戏曲研究》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领导小组成员,创立了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等。
何为长期从事戏曲音乐理论研究,对戏曲音乐的创作技法和创作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得到业界认可。收录在《京剧打击乐汇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中的论文《京剧打击乐初步研究》,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美国哈佛大学作为教材使用。他是张庚、郭汉城主持的《中国戏曲通史》著作者之一,执笔十多章节十五万余字,并担任整个舞台艺术部分的统稿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音乐分支副主编,执笔有关戏曲音乐条目。他还曾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通论》副主编,执笔两章六节。主要著述有:《戏曲音乐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戏曲音乐散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出版);《简明戏曲音乐辞典》(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出版);《何为戏曲音乐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谈戏曲唱腔的创作与发展》(上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出版)等。
目录
戏曲命运的历史反思
楔子:十字路口的沉思
第一章 独树一帜
第一节 硕果仅存的古老艺术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戏剧文化
第三节 源远流长的戏曲起源
第二章 漫漫历程
第一节 生命在于运动
第二节 割不断的历史
第三节 艰难的道路
第三章 未来抉择
第一节 戏曲的真正危机
第二节 从“时代节奏”说起
第三节 程式与行当无过
第四节 戏曲的命运
第五节 未来的抉择
京剧唱腔解析
绪论
第一章 声腔
第一节 二黄
第二节 反二黄
第三节 西皮
第四节 反西皮
第五节 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吹腔
第二章 板式
第一节 原板
第二节 慢板
第三节 二六板
第四节 流水板(快板、垛板)
第五节 摇板
第六节 散板
第七节 附属板式与专用唱腔
第三章 乐句
第一节 分句
第二节 节奏
第三节 乐句的基本结构形式
第四节 乐句的扩展
第五节 乐句的紧缩
第六节 扩展与紧缩的综合运用
第七节 其他变格乐句――五字句、重句、垛句
第四章 乐段
第一节 乐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平行乐段与对比乐段
第三节 终止与半终止
第四节 乐段的各种组合形式
第五节 变格乐段
第五章 唱段
第一节 唱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大段的第一结构原则――上下旬变化
第三节 大段的第二结构原则――板式变化
第四节 大段的各种结构形式
第六章 旋律和语言
第一节 旋律和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 阴平字的处理
第三节 阳平字的处理
第四节 上声字的处理
第五节 去声字的处理
第六节 依字行腔与调式规范
第七章 旋律和调式
第一节 皮黄音乐中调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二黄的旋律和调式
第三节 反二黄的旋律和调式
第四节 西皮的旋律和调式
第八章 旋律进行及其特性
第一节 旋律活动的音区
第二节 旋律进行的方向
第三节 旋律进行和音程关系
第四节 旋律起伏线
第五节 旋律进行中的节奏因素
第九章 旋律发展法
第一节 重复法
第二节 装饰法
第三节 移位法
第四节 倒影法
第五节 其他的旋律发展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