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核心价值体系论导论

核心价值体系论导论

  • 字数: 3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新汉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71223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作为内蕴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由于贯穿于人类历史多个社会形态之中,就成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本书以“核心价值体系”范畴为研究对象,由抽象到思维具体,努力构建一个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系”。
作者简介
陈新汉,1947年10月出生。现为上海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在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著作22本,其中专著13本。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处发表论文400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各长篇转载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0多篇。承接国家课题4项(一项为重点)、教育部和上海市课题6项。获上海市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奖项20多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蕴(上)
第一节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价值形态世界
一、价值及价值形态世界
二、物理形态世界及其与价值形态世界之间的关系
三、人及其活动是价值形态世界的本体
四、价值形态世界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节上层建筑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系统论视域中的体系
二、广义和狭义的价值体系
三、思想上层建筑的优先地位
四、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三节核心价值体系的双重意蕴
一、哲学基本问题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核心价值体系双重意蕴与同一律的关系及启示
第二章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蕴(下)
第一节价值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一、评价活动、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
二、社会评价活动、社会价值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
三、价值观念结构中的“我”与“为我”
四、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
第二节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关系
一、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中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二、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形成的意义
三、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规律
第三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观念提炼”的核心价值观
一、由“体系的研究”转入“观念的提炼”引出的思考
二、核心价值观不同于价值观
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双重关系
第三章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意识形态概念的演进
一、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
二、特拉西及其意识形态概念
三、《精神现象学》里的意识形态概念
四、意识形态概念演进的启示
第二节马克思及其后学的意识形态思想与核心价值体系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诠释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三、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思想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第三节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意蕴
一、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属于同一范畴序列
二、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本体论意蕴
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认识论意蕴
第四节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
一、反思就在于“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二、战后的西方意识形态反思与核心价值体系自觉
三、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识形态反思和核心价值体系自觉
第四章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
第一节文化及其功能
一、广义和狭义文化
二、人类通过文化作用于自然和映现自我
第二节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精髓的意蕴
一、文化精髓的意蕴
二、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意识形态确立在文化中的地位
三、自由和必然相互转化中的文化功能双重性
四、文化反思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批判
第三节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中的导向作用
一、对文化功能的导向在于凸显“人的类特性”
二、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异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导向
三、文化映现自我意识功能的异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导向
第四节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凝聚中的作用
一、“太阳下面”的文化多元性
二、造成文化多元的因素探析
三、多元文化的凝聚与核心价值体系
第五章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共识机制
第一节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机制
一、认同是关于“我是谁”的反思
二、认同中的内化和外化环节
三、在认同的两个环节中“自我延伸”
四、认同中的自愿原则和利益原则
第二节社会价值观念的共识和“重叠共识”
一、社会价值观念中的差异和共识
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
三、“重叠共识”对于社会价值观念共识的启示
第三节社会价值观念认同和共识的相互转化
一、在认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共识
二、共识在认同深化中的作用
三、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共识是社会主体的意志表达
第六章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熵和信仰
第一节熵及其在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体现
一、作为新世界观的熵
二、熵定律对于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有序与无序理解的启示
三、体现在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共识中的熵
第二节信仰及其在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体现
一、信念与信仰
二、信仰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在主体意识中的积淀
三、认同和共识环节中的信仰意蕴及其历史作用
四、关于核心价值体系中信仰的一元与多样、一元与多元
第七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第一节人民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执行主体和实际主体
二、人民主体意识是“至圣的神”
三、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主体意识
四、警觉人民“主人翁”心理失落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人民”是集合概念与辩证概念的统一
一、“人民”概念的双重辨析
二、马克思“现实的(诸多)个人”思想的意蕴
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中的“人民”
第三节人民主体的核心不能等同于人民主体
一、共产党是人民主体的核心
二、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不能把主体的核心与主体错位
第八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性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维护人民利益是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性凸显的根本保证
一、“人是目的”和“市民的利益是目的”
二、人民主体与其利益不可分离
三、《21世纪资本论》和中国贫富差距中的利益矛盾
四、在遏制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中凸显人民主体性
第二节人民反腐是核心价值体系主体性凸显的重要机制
一、权力运行中的“公”与“私”和权力运行基本矛盾
二、社会转型中的“两个拜物教”与腐败
三、腐败极大地损害人民利益
四、在人民反腐中凸显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第三节民众意愿表达是核心价值体系主体性凸显的重要标志
一、哲学与政治学意蕴中的言论自由
二、言论自由是体现民主的最基本方式
三、社会思潮的本质是民众评价活动
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思潮
五、在社会自我意识自觉中凸显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第四节在体制改革中把“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
一、制度及其变迁
二、社会转型期中由制度错位引出的忧患
三、体制改革是社会的自我批判
四、“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