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拼命

拼命

  • 字数: 90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傅志远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6200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9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台湾地区长庚纪念医院有名外科医生,网络人气博主,堪称很会讲故事的外科医生 会讲故事的医生,会做手术的作家。手术刀的起落剖开了血肉之躯,也剖开了人性本质。博客粉丝突破200万。 ★紧跟时代,挑战当下敏感话题 身处夹缝中的小医生,除了道尽生命线所见,更是审视了医疗体系的挣扎及医患纠结的关系。 ★比《只有医生知道》更接近大众,非专业书籍,告别晦涩难懂 这是急诊室里的人生故事,这是生死面前的人生百态,非说教,非知识罗列。这是庞大医疗体制里一介外科医生的内心独白,细腻道出医生的抉择、病患的痛苦与家属的无奈。 ★真情流露,无须渲染,更真实、更深刻、更具感染力 只有医生才能更了解医院、了解病患、了解医生。道尽病历表上永远也不会写的真实。 "
内容简介
“生命三部曲”是傅志远医生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一个终日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外科医生,放下手里的手术刀,拿起文字之笔,讲述医院里的秘密,并借此讽刺人性的贪婪与自私。“生命三部曲”之《拼命》是此系列图书的部,也是傅志远医生从新手到资深的心路历程,在每一个或温暖或惊悚的故事背后,都是生与死的殊死较量。傅志远的故事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该拼命的不仅是医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拼命过好每,才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作者简介
傅志远,外伤急症外科医生、台湾地区外伤医学会副秘书长、网络红人、作家。行医多年,始终奋斗在救治外伤与急重症患者的一线,历任多家医学中心主治医生,目前服务于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并对医学教育与临床研究充满热忱。
目录
推荐序一 永不下班的急症外科医生   /V 推荐序二 热情,珍惜,永不放弃   /IX 楔 子   /001 章 生命之后,死亡之前 义肢上的指甲油 / 007 求生的本能,求死的意愿 / 014 别拿生命当赌注 / 020 补偿的溺爱 / 026 治病,还是治家属? / 031 手术刀下的谦卑 / 037 放手的勇气 / 042 意外的人生 / 047 生命的棋局 / 053 命不该绝? / 058 生命的力量 / 064 第二章 生命的价值 无价的谢礼 / 071 余命的两难 / 077 标签社会 / 084 生命的价值 / 090 生命与生活的轻重 / 098 孝心的重量 / 103 共犯结构 / 108 不撒谎的诊断书 / 113 第三章 医学院没教的事 一堂教我永不放弃的课 / 121 不服输的心脏 / 127 永不磨灭的热情 / 133 薄纸般的信任 / 139 自救或救人 / 146 剪不断的关系线 / 152 他是我的病人 / 158 那些病人教我的事 / 164 因果与表象 / 170 勇者与莽夫 / 177 先看时辰再生病? / 183 后 记   /189
摘要
    "推荐序 热情,珍惜,永不放弃 陈维恭 《看不见的角落:急诊室里的人生故事》作者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部主任 急诊室是个病人与死神搏斗的场所,可贵的生命经常稍纵即逝。每当医疗人员面对严重疾病无法力挽狂澜时,其结果可能就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及一群悲痛欲绝的亲友。这样的情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任何人身上! 严重外伤病人的抢救,一直都是急诊很具难度及挑战性的工作。不仅仅是因为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更重要的是当病人出现多发器官损伤时,所要动员的人力及科别经常也是很复杂、很多的。伴随着病人病情的急剧变化,医疗人员每一分每一秒所做的决定及处理,往往都关系到病人的生与死。每一场抢救落幕时,急诊医护人员多半也是心有余悸。 傅医生是一位十分很好的外科医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病人与急诊医生共同的肯定与赞赏,更重要的是我们彼此对病人生命有着相同的珍惜与认知,有着相同的热情与坚持。这种默契,让我们在工作时,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来一起拯救病人。所以,在急诊中和傅医生一起合作抢救病人,是很令人振奋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接近没有分歧! 傅医生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十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因为,每一篇文章都让人仿佛亲身伫立在惊心动魄的急救场景中。在傅医生的带领下,让我们一起进入医疗行业很紧急的火线,除了认识医疗行业外,也学会处处珍惜生命! 回想当时,连主刀医生都没把握他会不会活,连重症监护病房主任都没把握他能不能好。我们只要稍稍放手,他的人生就可能到此为止了。 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划破天际,值班的我知道这又是一个不平静的夜。 年轻的摩托车手与对面来车相撞,从变形的车身与碎裂的安全帽来看,不难想见当时撞击力度之大。伤员很快地被送到本院急诊,身为当晚的外伤急症外科主治医生,我时间在急诊急救室待命。 “血压50,心跳140,昏迷指数3分!”检伤分类的护士向我们报告他到院时相当不稳定的生命征象。 “马上插管!准备输血、输液!”我一边指挥住院医生帮病人建立呼吸道,一边拿听诊器确认病人的呼吸状态。同时,护士相当熟练地帮病人建立静脉输液管道。长期的外伤训练与实战经验,让整个团队的运作已经很有默契。 虽然气管内管已经放置,但病人左侧的呼吸音几乎听不见,再加上鼓胀的颈静脉,这是典型的“张力性气胸”。我立刻进行针头减压与胸管放置,仅仅这两个动作,病人的血压就立刻回升,血氧饱和浓度也回到95%。 我帮病人做了超声波检查,不出所料,腹腔内有大量出血。虽然持续给予静脉输液与输血,血压却未能再有改善,甚至又有往下掉的趋势。 看来是不能再犹豫了,我决定立即进行开腹手术,外伤的病人治疗与检查要同时进行,甚至治疗要走在检查前面! 这时候,接到通知的家属赶到急诊现场,他们很担心病人的安危,希望我对病情再多做些解释。有的家属担心是否骨折,有的担心脑部是否受伤,甚至还有人担心面部伤口的美观。碍于救命的黄金时间宝贵,我只能很简短地说明:“现在的手术是为了救命!或许他全身还有许多伤处尚未治疗,但我们必须先把命保住,等到活下来了,后续的问题再一个一个解决。” 手术开始,映入眼帘的是四分五裂的脾脏与左侧肾脏,好几条重要的血管都在出血。我很快地完成了脾脏与肾脏的切除手术,当出血得到控制,心律与血压也逐渐回稳。 但由于大量出血与休克造成的凝血功能不良,我决定进行阶段性手术,先回重症监护病房观察与治疗,待病情接近稳定48小时之后,再重回手术室。 历经多次手术,病人总算得以活下来。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持续的高烧不退与逐渐升高的黄疸,让医疗团队不开始担心引发败血症,甚至多重器官衰竭。 每周一次的团队会议中,我对他的恢复状况感到悲观,忧心忡忡地与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讨论:“你觉得如何?还有没有机会?”重症监护病房主任的说法让我放心不少:“年轻人的体质都比较好,只要加把劲多替他努力一点,我相信他能挺过来!” 历经40天的努力,他终于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后续的复健也恢复得很不错。没有多久,他就可以下床走路,又过几个星期,他就回家休养了。 和他当初被送到急诊室的重度昏迷与休克相对照,他如今能够与我们有说有笑,甚至拄着拐杖上下楼梯,这是当一个外伤急症外科医生很有成就感、很骄傲的时刻。 病人出院后,门诊追踪的频率从一周一次,渐渐延长到一个月一次,到很后只要每年一次,我渐渐忘记了这个病人。直到有,我收到一张喜帖,原来他要结婚了!喜帖内附了一张短笺,特别加注他写的一段话:“感谢您!让我的人生可以继续。” 回想当时,连主刀医生都没把握他会不会活,连重症监护病房主任都没把握他能不能好。我们只要稍稍放手,他的人生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现在,他的人生可以继续。 每回遇到工作的挫败,我们都会用这样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事实上,这个故事还没完,故事的主角可以替自己接着写下精彩的人生故事。而类似这样的场景也不断在我眼前上演,一幕幕,有悲、有喜,有些如烟花散落消逝,有些却如枯木逢春重新展开新生活。 看似一成不变的值班、看诊、手术,其实充满挑战和变化,让我见证多面貌的生命,时而脆弱得不堪一击,时而却又展现惊人的韧性。与各种不同病人或家属的接触,也使我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对价关系。有风有雨的行医之路亦不若求学般单纯与一帆风顺,每天都在发生医学院里不曾教我的事。 我的工作是用手术刀帮病人写故事,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30个生死关头的故事…… 正文 义肢上的指甲油 没了双腿,他仍坚持奋力地从轮椅上撑起来,只为了要和我握手。这一刻,我找到了自己热爱工作的理由。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走上外伤急症外科这条路?这些年的工作中,我见证了生命的无常,也体会到起死回生的感动与病人重生的喜悦。 外伤病人通常是比较年轻的人群,原本应该有大好的人生在等待他们,如果能够治愈,依然能够重新回到社会,继续扮演他们的角色,继续发光发热。相反的,若伤重难返,影响的往往不是单一的个人,经常连带着一个破碎的家庭,以及无尽的遗憾与悲伤。 周末的值班夜,我一如往常在急诊室与手术室之间忙碌穿梭。众人狂欢的夜晚总是不平静,借着酒意的放肆,夜越深,人越疯狂……但热闹的地方却不只电影院、商场或KTV,急诊室里也是人声鼎沸。 发酒疯的时髦女郎拿起碎酒瓶往手腕一划;两帮素昧平生的人马,只因停车纠纷,在马路边大打出手,一群人一起被送进医院;喝醉了动弹不得的醉鬼睡在路边,被当作半路跌倒的患者送进急诊……趁着手术结束的空闲,我到楼下急诊看会诊。 “今天真‘旺’,周末都是这样!”急诊医生头也没抬继续工作着…… “好吧!那你们加油,我还有会诊要看。”看急诊医生忙到不可开交,本来想闲聊几句的我也不好再打扰。 “急救室有重大伤员!请所有同事准备!”正要离开的时候,急诊门口检伤处传来重大伤员到院的通知。于是所有人放下手边的工作,一起冲进急救室。 伤员是个年轻女性,到院呈现严重休克与重度昏迷的状态。 初步检查病人,除了头皮的撕裂伤正在渗血,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外伤。在头部包扎及输液之后,血压依然没有起色,我帮病人做了腹部超声波,发现肚子里面有几千毫升的出血。 “通知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准备手术!”腹内出血合并如此严重的出血性休克,需要立刻手术止血。 “学长,要不要做个CT扫描,看看是哪里在流血?”住院医生问我关于后续处置的决定。 “病人现在需要的是治疗,不是检查,等到检查全部做完,病人大概也死了。做CT不会改变病人需要手术的决定!”我一边安排手术的准备,一边也给学弟一些随机教育。 “急救室有重大伤员!请所有同事准备!”正当我准备把这个病人推进手术室时,救护车又送来另一个伤员,年轻男性,双腿严重变形。 “他们两个是一起受伤的,撞他们的人没受什么伤,已经被送去做笔录了。”随后赶到的警察大哥向我们描述受伤的经过,年轻的情侣骑摩托车被酒驾者从后方追撞,后座的女孩被卷进车底,前座的男孩则是下半身被汽车碾过。 “先把女孩推进手术室,通知麻醉科,我看完这个男孩马上进去!”在时间有限、人力也有限的状况下,我很快地安排好分工与人力配置,吩咐住院医生先去准备手术,在他去准备的几分钟空当,我得赶紧完成后来这个男病人的评估。 男病人的生命体征与昏迷指数都正常,伤处只集中在两侧的下肢。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双腿的粉碎性骨折看来相当棘手,更让我担心的是两只脚的脉搏都不明显,恐怕除了骨折之外,血管也断了…… “帮他安排个下肢的CT与血管摄影,我要知道他血管受伤的程度;通知血管外科与骨科做好准备,他可能需要接血管,我先上去手术!”这头忙完,我赶紧交代下去,另一头还有一个病人在等我手术。 女孩的状况相当糟,第五级肝脏撕裂伤,整个肝脏一路裂到下腔大静脉,这样的止血相当困难。手术进行到一半,男孩也被推进隔壁手术室,原来是CT显示两条腿的血管都被压迫住,越早进行手术,他的腿越有机会保住,这时候血管外科与骨科医生也已经赶到。原本应该是大家休息的周末夜,却有七八个医生还在拼命,为病人拼命!大家都为了救这两条命而努力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我知道我们是一个“外伤团队”。 手术后将伤者送到重症监护病房观察,结果并不理想。女孩在当天晚上就因为无法控制的出血与严重休克而离世。虽然团队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还是不得不在重症监护病房门口宣布病人的死讯。双方的父母已经哭到崩溃不敢相信,只好把希望放在另一个人身上。 “那男孩子呢?男孩子怎么样?他没有问题吧!他一定会好,对不对?”家属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很难招架,我应该告诉他们事实,但也想给他们一点希望。 “目前两只脚都刚动完手术,右脚粉碎得太严重,可能留不住;左脚血管外科医生帮他做了动脉绕道重建,要看接下来这几天的变化。由于开放性骨折多半伴随严重的伤口感染,再加上血液循环受损造成的组织坏死,他可能还需要接受好几次的伤口清创手术。”从他们当时激动的反应,我不确定他们究竟听进去多少。 重症监护病房里,经过十几天的煎熬与多次手术,他的双腿终究还是没保住。医护人员提到这个病人总是不胜唏嘘,大家都担心他未来该怎么办。一场天外飞来的横祸,不到二十岁就失去挚爱的人,还有自己的双腿,想必接下来的日子很难熬。他的父母找我谈过几次,除了关心伤势之外,也包括他的心理问题。 “我还不敢跟他说女朋友已经走了,我跟他说女朋友已经转到普通病房,你要快点好起来,才能快点转出去和她见面。”虽然不愿意在病人面前表露,但是大家都对他的未来相当悲观。随着天的恢复,他开始嫌重症监护病房没有人陪、没电视看,催促我们快点把他转到普通病房去。和其他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者比起来,没人能想象他当初受伤送到急诊的惨状。 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转到普通病房的第,他就发现不对劲了。接下来的几天,他变得沉默寡言,和之前的开朗男孩判若两人。因为担心病人的精神状况,我交代病房要特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甚至邀请了精神科医生来跟他谈谈。 然而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病人恢复的速度都让医疗团队相当振奋,他的乐观也让我们相当意外。几天过去,他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日子还是要过啊!至少我还有我爸、我妈和我姐……”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而一蹶不振,甚至复健的运动比之前更积极了。 “医生早安!我昨天胃口很好,吃了一整盒盒饭喔!”“昨天复健老师教我的动作,我都努力练习了,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好!”对于我叫他多吃、多活动的建议,病人的配合度相当高。 他的家人把他的电脑从家里搬来,不同于其他病人总是拿电脑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他的床边摆了几本编程的书。“我高中就对编程有兴趣,现在不能走路,更要把电脑学好,才会有工作。” “傅医生好!”每次我来查房,他总是声音洪亮地打招呼。“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每回有朋友来看他,他总是这么跟朋友介绍我。他永远是一张充满笑容的脸,似乎这些不幸不是发生在他身上;永远是那么的热情有礼貌,失去的双腿与手术的刀疤并没有把他打倒。 到了该出院的时候,他的爸妈还对后续的照顾有疑虑,希望我能让他再多住几天。“放心吧!我会照顾自己!”反而是病人在安慰他们。 “除了我的门诊,我还会安排你去康复科。看看还有什么适合你康复的运动,还会给你安排装义肢的事情。” “好!我要把我的义肢擦上指甲油!”虽然是病人自嘲的玩笑话,却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与感伤…… 出院后个复诊日,病人依然精神抖擞。“傅医生,谢谢你,真的!”没了双腿,他仍坚持奋力地从轮椅上撑起来,只为了要和我握手。直到今天,我们始终保持联络,我知道他仍然在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 很多人曾问我,为什么会走上外伤急症外科这条路? 这一刻,我找到了自己热爱工作的理由。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