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水利人(1)

中国水利人(1)

  • 字数: 417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作者: 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704051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全国水利系统基层水利人鲜活的故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全国水利系统基层代表人物在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者简介
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是水利部下属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水利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目录

仓决扎西:为了高原的万家灯火
曹君:荒漠甘泉护水人
曹儒珍:棠荫岛上二十七年的坚守
崔政权:大师风范励后人
代全胜:水库大坝“土专家”
戴敬秋:“追求完美才有动力”
邓自坚:西林河上父子兵
窦青柏:把艰苦写成欢乐的歌
冯天彬:用脚步“丈量”出准确数据
淦家俊:“黑包公”站好最后一班岗
高兴利:抢险队的后勤部长
葛东宝:带领大伙闯市场
顾广发:生命鲜花在水利普查中绽放
郭留锋:“锋”芒出鞘守大江
郭铁女:规划江河的“铁女人”
何朝勇:“傻子”与“狂人”
蒋安成:用生命诠释水利局长的职责
蒋志刚:爱在青山绿水间
柯于义:老西藏精神的诠释者
老谭:水利站长忙普查
雷泽太:勤恳为百姓办事
李传发:老局长的水情缘
李果:“80后”河官履新
李辉:“水二代”的青春人生
李慧情:“急”的是病人“想”的是患者
李全力:通信站的光阴
李新国:洪峰面前的选择
马文进:“晋中好人”
刘和全:栉风沐雨写忠诚
罗刚:用充实的工作忘记病痛
宁勇:身上打了8根钢钉的建设局长
蒲前超:青春护水源
钱成:南渡江畔女“哨兵”
秦以培: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
曲少军:为“沙”消得人憔悴
阮家春:“水库是我一生服务的地方”
尚吉武:泵站就是家
石郑帅l:青春在王屋山上闪光
司兆乐:用一生书写共产主义信念
宋桂先:三股劲无愧黄河人
孙长茂:“没想到会在山里干一辈子”
孙国永:首席技师练就一刀准
孙幼安:水利局的“螺丝钉”
谭琼:80后巾帼排水建模立奇功
湖:“‘把手’就是单位的‘一杆旗’”
王传军:情满沂沭河
王道席:黄河浪上踏歌行
王定学:做群众贴心的干部
王洪龙:用身体检验水质
王建卫:情系雪域高原
王明海:“老水利”生命定格在59岁
王蔚:和田人心中的“水神”
王晓梅:堤防养护技术能手
王亚飞:黄河岸边追冰人
吴文柱:滁河岸边的水文尖兵
席根如:扎根基层写赞歌
谢会贵:格桑花为他作证
谢建伦:“旱情一日不除,决不离渠”
谢作炎:丹心一片献水利
徐加东:将测绘仪器架设在“世界屋脊”的江苏水利第一人
严钰雯:“亲亲我的宝贝”
燕胜年:职业生涯中的“风?林?火?山”
杨凤兰:将“水钻石”镶嵌在撒哈拉
杨国德:山沟沟里的水文达人
杨洁:江西“水保”一面旗
杨铁轮:“龙王”送水
杨兆生、何祖兴:将军渠上两家人两代人
姚晶晶:大山里飞出又飞回来的凤凰
于文德:把青春献给祖国干渴的土地
张冬冬:滦河踏冰救人
张广学:里下河边的生命绝唱
张国泉:汗洒峰白河
张建设:疏勒河畔的坚守
张利军:灌区“高手”
张玲:灾区孤儿的爱心妈妈
张猛:“城市肠道活地图”
张生贤:用生命诠释敬业的水利工程师
张士军:我的小段我的家
张树军:济北浮桥好班长
张铁龙:宿松皖江铸铁龙
张延仓:穿黄工程探路人
张宇仙:30年盯守沱江潮涨潮落
赵晓琳:冲在珠江一线的“女将”
赵业安:“活一天就要为黄河事业干一天”
郑娟娟:闻风雨而动的人
郑萌:用坚守诠释职责
钟宏联:岷江赤子
周海潮:最能承压的“舟”
周尧坤:镇上的省级首席水利员
周卫东:“把水库交给他管理,我们都放心”
周业龙:抗洪一线一“蛟龙”
朱宜飞:青春在“追风逐日”的梦想中闪光
祝向民:让塔里木河奔流不息
后记
摘要
    仓决扎西:为了高原的万家灯火
    2013年2月10日晚,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定日县曲当乡参木达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处处欢歌笑语,沉浸在藏历水蛇新年的喜悦之中。经过的电站维护检修后,仓决扎西欣慰地躺下了,然而,他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同事眼中的“热心肠”
    仓决扎西1977年9月出生在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1999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河海大学水电系水利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水利技术服务总站工作。
    他个子不高,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尽管毕业于河海大学,但来到单位,他仍乐意地从很基础的水利测量、描图、放线、施工、打井干起,只要大家喊他,不管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他都愉快地答应,全身心投入,从不挑三拣四。
    仓决扎西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以便尽快提高专业技能,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反反复复钻研,连走路也在念叨。有时还“厚着脸皮”,对老同志一缠就是,直到搞懂为止。没多久,他就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生活中,仓决扎西是一个“热心肠”,待人热情诚恳。凡是单位的老同志,无论文化高低,他都尊称为“老师”。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遇到困难,他也很喜欢帮忙。从单位领导到普通工人都很喜欢他,虽然毕业于品牌大学,却没有一点架子,人又特别和气,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年长一些的同志还经常把他叫到家里,像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对他。
    地、县的同志到了自治区,也喜欢到他的办公室去坐坐,和他谈谈工作,拉拉家常。只要是能帮上忙的,仓决扎西都会很热心地帮助。时间长了,基层的同志常说:“不好意思,仓工又麻烦你了!”仓决扎西则说:“你们可别客气,咱们不都是为了老百姓嘛!”农电局里的“活字典”
    2003年,仓决扎西调到自治区农村水电管理局工作。从小就饱受缺电之苦的他,劲头更足了。他主动向领导请缨复核自治区“送电到乡”100座水电站的选址情况,深入实地去调查。由于这些电站多处深山峡谷,很多地方都不通公路,仓决扎西只能徒步前往,经常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有一次,为了复核墨脱县亚东电站选址情况,仓决扎西和同事走了两天才进入墨脱县,腿肚子被好几条蚂蟥叮了,鲜血直流,他还是照样乐呵呵的,根本不当回事。在农电局的10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自治区50个县400多个乡镇。
    为了让边远乡村群众早用上电,哪怕工作任务再难再多,仓决扎西从不叫苦,对自己甚至可以说很严苛。那期间,他几乎年年春节藏历年都主动要求在单位值班。政工处一位负责人曾经很诧异地问他:“前两天你才开了休假条,怎么没两天就来销假了?”他只是腼腆地笑笑:“单位人少,事情太多了!”    工作中,仓决扎西就像铆足了劲的发条在时间中飞快运行。2005年,他考上了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已寄到单位。但当时正是编制水利“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有人说:“仓决扎西,你傻啊!”他却无所谓:“我还年轻,机会有的是!”说完,又投入到紧张的规划编制工作中。仓决扎西的爱人在山南地区扎囊县电信局工作,两人聚少离多,常常爱人到拉萨没两天,他又下乡去了。提起往事,他爱人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掉了下来……
    要想编好农村水电发展规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为了一个项目,仓决扎西经常要熬上三四个通宵。加班时间太晚了,他就和衣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倒头就睡。同事们经常看到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劝他休息。他却说:“没事,我还年轻,坚持一下就好了。”用冷水洗洗脸,又接着干起来。
    凭着扎实的水电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靠前手资料,仓决扎西很快成了农电局里的“活字典”。遇到农村水电方面的问题,同事们总是靠前个想到他:“仓工在哪儿?如果仓工来了,就什么都清楚了!”仓决扎西也不辜负同事们的期望,总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在农电局工作期间,仓决扎西先后参与了水利“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农村水电“117”项目、送电到乡、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代燃料、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多个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多次被局里评为优选工作者和很好公务员。村民的“贴心人”
    2012年10月,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村工作队第二批轮换,按照计划,自治区水利厅负责的10个村40名干部将全部轮换,仓决扎西积极报名参加。厅党组考虑到2013年全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他又是业务骨干,决定不派他驻村。仓决扎西先后找到书记、厅长苦苦要求,说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越是到基层越能锻炼自己,诚恳地希望组织能给他这个机会。
    身边有人提醒他,曲当乡的条件很好艰苦。仓决扎西认真地说:“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只要是为老百姓办事,在哪里都一样,能直接为村里的老百姓办点事,我感到更高兴。”根据仓决扎西的强烈意愿以及培养锻炼干部的目的,水利厅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很终决定派他到曲当乡参木达村驻村并担任副队长。
    进驻参木达村后,仓决扎西和队员们很快进入角色,访贫问苦,挨家挨户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村里到处都是他不倦的身影和爽快的笑声。可一回到驻地,他又常常眉头紧锁,眼里的参木达村群众如此贫困,使他常常夜不能寐。在他的枕头下,随时放着笔记本和笔,有时半夜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便翻身起床记下。在驻村的短短两个多月里,仓决扎西已向工作队提出合理化建议20多条。
    仓决扎西和队员们致力于改善参木达村群众的居住环境,先后多次到区、地、县相关部门汇报请示,将村内道路硬化项目列入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随后,他又和勘测部门一起冒着冬季凛冽的寒风实地勘测,跑上跑下。回到房间,他还忍不住要手舞足蹈比划半天。
    为了拓宽参木达村群众的增收渠道,仓决扎西精心设计了村标准电磨房;为了村里的500亩生态造林项目,他多方奔走;为了修建村里的水塘水渠,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他的脚印;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和队员们组织了村里的首支文艺队。岁末年初,村子里天寒地冻,朔风连日,他坚持和村文艺队员一起排练。夜深了,他亲手为文艺队员送上热腾腾的饺子。村民们靠前次看到了自己的“春晚”,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老人们高兴得直流眼泪。
    驻村后不久,仓决扎西就患上了疾病,因为怕影响工作队的正常工作,他向队友隐瞒了病情,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2013年2月,队友们发现他在暗地里吃药,都劝他回拉萨治疗。他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仍然抱病值班:“没事,现在驻村任务这么重,等忙完这一阵再说。”
    2月10日正值藏历新年,仓决扎西冒着严寒,带病走了20多公里的冰雪路到曲当乡电站维修机组,排查问题,确保全乡群众节日期间正常用电。天黑了,他才拖着疲倦的身体返回驻地。本想静静地休息一会儿,但由于身体靠前疲劳,终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高血压,他再也没有醒来,就此离开了他热爱的农村水电事业,用36岁的年轻生命兑现了“为了群众的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的誓言。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