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石板宅日思录三录

石板宅日思录三录

  • 字数: 486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凸凹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52470
  • 版次: 1
  • 页数: 63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石板宅日思录三录》是一部个人生活精神史,一卷世象观察思想录。宏富、本真、独特、深刻,是日记文学的扛鼎之作。
本书收录了作者凸凹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日记体散文作品。所录更像片断随笔,说正事(官事),说碎事(钢特狗事),说文事(读书、写作、文化乱象),说友事(祝勇、孙郁等等),说家事(家婆、儿子、准儿媳),说心事(酸甜苦辣、欲浊灵清),诸如写探母买“西瓜一个、大桃五斤”,家婆给准儿媳买“三金”、焖红烧肉等也一并笔录。
作者简介
凸凹,本名史长义,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1963年4月17日生,北京房山佛子庄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协散文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房山区文联。
创作以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为主,已出版著作逾30部。出版和发表作品700余万字,被评论界誉为继浩然、刘绍棠、刘恒之后,北京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家。近60篇作品被收入各种文学年鉴、选本和大中学教材,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学奖30余项,其中,长篇小说《大猫》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提名奖,《玄武》获北京市建国六十周年文艺评选长篇小说头奖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散文集《以经典的名义》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感觉汪曾祺》获第二届汪曾祺文学奖金奖,散文《山石殇》获第四届老舍散文奖,散文《大地清明,故乡永在》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散文《母亲无过》获首届中国“新经验散文奖”,散文《禅意丹霞山》获第二届优选华文大赛奖,《天赐厚福》获第二届“四小名旦”全国青年文学奖特别奖,《呃,有一个女孩》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奖,《布鞋》获《中国作家》散文奖,《四爷》、《后的凝视》分获第三届、第二十届全国报纸副刊文艺作品金奖;短篇小说《飞蝗》获国务院救灾委员会灾异题材征文一等奖;文学评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门外剧谭》获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获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和全国文联优选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2014年8月
2014年9月
2014年10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2月
2015年1月
2015年2月
2015年3月
2015年4月
2015年5月
2015年6月
2015年7月
摘要
    女性的身姿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晴
    近来欣赏了一些关于女性在男性社会如何自处的作品,比如美国电影《纸牌屋》、英国艺评家约翰?伯格的随笔集《约定》、《讲故事的人》,还有里尔的长论《奥古斯特?罗丹》,感觉到,女性身体(往往是裸体)的姿势问题,不单是个生物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寓言、生命寓言,与权力、心像、品格,甚至宗教信仰有关。
    《纸牌屋》里的女性,香艳地仰卧在床上,双膝踏起,大腿劈开,权贵人物把头俯在女人的双腿之间,含混放言。这时他忘情、无节制地许诺;她也心花怒放,一如主宰于天地之间。
    这时女人身体的姿势,属于权谋,是政治寓言。男性要想在政坛立足,征服天下,就要首先征服女性的胯下江山,通过这道玫瑰门之后,才能致远。女性身体的屈辱姿势,此时被虚荣、被潜规则所催眠,好像是她的话语优势,又回到了旷古的定理:男人征服世界,而被女人征服。其实,女人何时征服过男人,只是给她征服的假象,在她可怜的迷醉中,男人更加如鱼得水,攫取他更大的现实利益。
    约翰?伯格很清楚女性在现实中的真实处境,所以他心生悲悯,借对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画作的分析,实现对女性的关怀。他说雷诺阿本人的照片和他笔下的男像,都显得紧张、赢弱、苍白、愁苦,而女体则被他描绘得舒畅、丰满、温润、快乐,这体现出,雷诺阿是个真正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家,有女性至上主义的倾向,其作品价值应该被重估。
    他认为,一切痛苦的姿势,一切对女性不利的选择,都被雷诺阿从绘画中自觉地剔除了。他之所以绘画,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因此他要营造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尖利和冲突,一切都被包裹起来的世界,就像一位母亲敞开上衣和胸脯。对他来说,快乐不是索取,快乐必须是自然的存在,非功利的无时不在。所以他的女体绘画,特别注重修饰润色,让其温柔可亲,舒适快乐,漂漂亮亮。
    他特别赞赏雷诺阿晚年的一句话:“对女人来说,优选的锻炼是跪在地上擦地板、点炉火或洗衣服――她们的腹部需要这样的运动。”
    因为在他看来,雷诺阿的主张,已消解了女性身体姿势中的痛苦因素,一切都基于女性身体之美――那些貌似屈辱的动作,正可以消减去女性身体上的赘肉,给她们一个平滑结实的小腹,符合健美的黄金分割律。由此观照现实中的女性,那些整天在家务中忙碌的女人,并非是家庭的奴隶,是她们身体美学的需要。用一句绘画术语来说,是“裸体的反面”,即健美的体魄和朴实而庄重的生活。
    与约翰?伯格和雷诺阿不同,里尔对罗丹裸体雕塑的解读,是从感官层面深入到身体内部的哲学思考,他给女性的身体姿势赋予了有关信仰、责任、尊严和担当的生命意义,其庄严的性质一如宗教。    就《永恒的偶像》里尔说道:一个少女跪着,她那漂亮的躯体温柔地向后靠着。她的右臂伸向后方,她的手试探着摸到了自己的脚。她的生活和生活的秘密,就被这三条线包围起来。她的跪着的身体被巨石托举,像托举一尊圣像。让人突然间从少女那慵懒、梦幻或孤独的姿势中,认出了原始的肃穆姿容,遥远而庄重的宗教仪式上的女神就曾经沉浸在这样的姿态中。这个女人的头略微前倾,她的眼神带着一种宽容、尊贵和悲悯的表情,仿佛在一个静谧的夜里从高处垂怜地注视着怀里的男人。男人沉浸在她的怀里,享受着一种令人陶醉的力量。
    里尔对《女性柱》的阐释,更是摄人魂魄――一个女人的裸体,跪着,弯曲着,蜷缩着,充分表现了手的负荷,其重量不断降落,很终落在整个四肢之上。那块石头仿佛一个巨大的、古老的、强大的意志,分布在这躯体的每一个很微小的部位上,它支撑的命运从兹开始。它支撑着,像在梦中支撑着难以想象的重物,她找不到退路,只有兀自承担。于是,不论它倒坍还是崩溃,总归还是要支撑着。一旦疲备不堪,身体接近躺倒,即便是躺倒,也是支撑的姿态,无止境地支撑着,直到永远。
    女性的身体,即便是躺倒,也是支撑的姿态,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意象!直让人感到,女性的身体,绝不是因其跪倒、蜷曲,甚至躺倒就可以轻侮之物,她是基督转化的金身,是用来支撑天地的,是用来拯救人类的,即便她身姿之低,低过了尘埃。
    这是神,这是偶像,不是肉!
    震撼之余,不禁想到国人对待女性身姿的态度。
    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文字记述和画面的描绘中,女性的身姿总是关涉欲望。跪、蜷曲、躺倒,都让男人生出便于娱乐的联想。
    晚年的朱安曾经说过:“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年轻时还是觉得)总有会爬到墙顶的。可是我现在没力气爬了,(因为我知道)我待他再好,也没用。”
    朱安的话,虽然具体地指向鲁迅,但是我觉得,她是代表所有的中国女性,向男权社会所发出的血泪控诉。中国的男性,对女性身姿的欣赏,普遍的不是她们的直立,甚至她们的坐、跪、蜷曲和躺倒,也未必能让他们赏心悦目,他们很喜欢的,是女性的爬。因为爬远离直立、独立、自立,使女性天然地失去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的生存能力,她们必须人身依附,必须接受被奴役、被使役的人生命运。这样一来,男人就坐牢了性别的优势,他们在孱弱中强大,他们在不为中有得,在不争中获益。所以,他们希望女人永远保持“爬”的身姿,即便是你爬到了墙顶,他们也要把你重新掀下,让你无休止地爬。“我待他再好,也没用。”朱安不是没力气爬了,而是她看透了。
    中西文化就是这样的不同,比较文化的研究,如果以如何看女人的身姿为起点,或许更有通透之论。    P20-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