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博物馆里的中国:阅读最美的建筑

博物馆里的中国:阅读最美的建筑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 作者: [中]宋新潮、潘守永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07626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送给孩子的一座小小家庭博物馆,这里讲述了近千件珍贵中国文物的传奇身世,它们遍布于国内外150余家博物馆,它们反映了时空变换、沧海桑田,反映了朝代更迭、帝国兴衰,反映了文臣治国安民、武将横刀立马的情怀,反映了诗画天马行空、手艺巧夺天工……“博物馆里的中国”按照主题分为十册,分别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书画雕塑乐器等艺术品、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器皿、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出土化石、地质学、遗址、建筑、手工艺品、中国近现代革命史。
全书正文介绍该主题下拥有价值的藏品,附录包括参观博物馆应遵守的礼仪和全国各大博物馆的参观指南。全书图文结合,故事般的文字生动形象,图片和漫画插图精美,引领读者走进灿烂辉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
该项目为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项目。
内容简介
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也因为它的功能性和空间性,使得历史建筑很难得到保存,所以现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历史建筑遗迹非常稀少而珍贵。
这本书介绍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建筑,民居如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傣族竹楼等;皇家宫苑如故宫、恭王府等;园林如颐和园、拙政园等;而礼制建筑如天坛、十三陵等。有的建筑历经风雨仅剩残垣断壁,比如大明宫;有的作为鲜活的建筑还在被使用,比如各地的民居建筑。不论哪种建筑都为我们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文丰,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文博馆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史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月公益”讲师团成员。从事北京史及建筑文化研究,参与编著多部建筑类著作,关注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课题。与“四月公益”组织、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夏地理》杂志的朋友一起考察各地的古建筑与博物馆,为保护名人故居、修缮濒危古建筑、保护文化遗产奔走呼吁。
杨冉冉,天津青少年传媒事业发展中心资深编辑,副编审,南开大学世界史学士,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专职评委,民俗学、博物馆学爱好者。长期从事中高考作文及中小学写作研究工作,以探索中国中小学生的成长状态及思想发展规律为己任,善于运用中国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内容及表达方式。
摘要
    “博物馆里的中国”是由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写给小朋友们的一部丛书,它立足科学性、知识性,介绍了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同时注重语言文字的有趣与生动,文图兼美,呈现出一个多样而又立体化的“中国”。
    ——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物馆里的中国”一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小读者了解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佳作。
    ——吴梦麟(北京市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
    亲爱的小读者们,我盼望在博物馆里能见到你们的笑脸。
    ——卢永琇(天津美术馆馆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