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 字数: 23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吴玉杰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901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吴玉杰编著的《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将学术目光对准历史转型与文学思想,在对文学思想主旋律、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本呈现以及作家生存哲学、创作理念、创作体式、形象塑造等进行理性观照中探求当代文学思想理论发展与历史转型的内在关联。一方面,聚焦影响表现,另一方面注重求根溯源,即开掘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动态与流向和历史转型的密切联系,在追踪求解中揭示其历史根据与时代根据。这不仅拓展了历史转型与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的话语空间,而且彰显了历史转型与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的互为意义。
作者简介
吴玉杰,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199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十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十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到韩国首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研究。著有《新历史主义与历史剧的艺术建构》《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等,在《光明日报》《文艺争鸣》等报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等10余项。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很好成果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等奖项2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历史转型与人民主体性的话语表征
一 人民主体性的创造之维
二 人民主体性的表现之维
三 人民主体性的接受之维
四 人民主体性的精神向度
第二章 历史转型与当代作家生存哲学
一 新文化的生命指证:“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二 新启蒙的内涵诉求:“人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
三 后新时期的目的能指:“为活着而活着”
四 后现代的意义解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第三章 历史转型与当代作家创作理念
一 民族文化与文学寻根
二 朦胧美与形式美追求
三 “底层文学”与“作为老百姓的文学”
第四章 历史转型与1980年代真实观的嬗变
一 20世纪中国文学真实观发展的背景
二 1980年代初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复归
三 从本质真实向文化真实突转的“寻根”之路
四 从文化真实向精神真实穿透的“虚构之刀”
五 从精神真实向生活真实还原的“自然”之在
六 “真实”的蜕变:从生活到生存的缘发与转换
第五章 历史转型与当代文学创作体式
一 颂歌体:意识形态的迎合
二 战歌体:战争记忆的回响
三 私语化:私密空间的自赏
四 闲聊体:日常生活的还原
五 对话体:主体间性的互动
第六章 历史转型与人物形象塑造的主体性
一 人物形象主体性的历史演进
二 创造主体、接受主体对对象主体的影响与生成
三 人物形象主体性嬗变的外部制约与内在动因
四 主体性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反思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