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

  • 字数: 40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美)阿伦·伍德(Allen W. Wood) 著;黄涛 译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1599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是国际知名学者阿伦·伍德教授的代表作,也是自布拉德利《伦理学研究》出版以来,英语学界有关黑格尔伦理学的最重要的研究(有名的《黑格尔的阶梯》一书作者、约克大学哲学系哈里斯(Harris H.S.)教授语)。它不仅对《法哲学原理》进行了系统解读,集中阐明了黑格尔伦理生活概念的内涵,对它与现代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讨论。更重要的是,它也揭示了《法哲学原理》对理解黑格尔伦理思想盼重大意义,主张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基础不存在于其逻辑学中,而存在于其法哲学中。本书对于理解德国观念论的伦理思想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黄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科学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商务印书馆《法意》辑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政 治法律哲学,近代自然权利理论。即将出版:《康德通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康德的法权体系》(商务印书馆,2011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疏解》(华夏出版社,2012年),承译《费希特法权学说的演变与发展》(商务印书馆,2013),师从赵明教授。
目录
缘起
“德意志古典法学丛编”出版说明
中译本说明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引文缩写
导论
1作为思辨哲学家的黑格尔
2辩证逻辑
3思辨逻辑是死的,但黑格尔的思想是活的
4思辨哲学与现代社会
5黑格尔有一种伦理学吗?
6合理与现实
7黑格尔的实践哲学
第一部分黑格尔的伦理理论
第一章自我实现
1.1伦理理论与自我意识
1.2精神
1.3现代的自我理解
1.4抽象法权
1.5道德
1.6现代伦理生活
1.7现代国家
1.8一种自我实现的理论
1.9历史化的自然主义
第二章自由
2.1黑格尔与自由
2.2作为可能性的自由和作为现实性的自由
2.3自由与自律
2.4作为善的自由
2.5积极自由会导致极权主义吗?
2.6绝对的自我能动性
2.7自我能动性与他者
2.8“守在自己身边”
2.9处在我的规定性中的自由
2.10客观自由的体系
2.11黑格尔的自由和通常意义上的自由
第三章幸福
3.1古代的幸福与现代的幸福
3.2客观性问题
3.3利己主义的问题
3.4自然意志、决心与选择
3.5康德的幸福观
3.6幸福的无规定性
3.7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幸福?
3.8自由相对于幸福的优先性
3.9一般意义上的法权
3.10黑格尔的制度论
第二部分抽象法权
第四章承认
4.1针对抽象自由的法权
4.2费希特的承认理论
4.3“人只有在他者之中才能成为人”
4.4法权关系
4.5对于自我确定性的欲望
4.6为承认而斗争
4.7主人和奴隶
4.8普遍的自我意识
4.9黑格尔的承认辩证法
4.10压迫的现实
第五章人格、财产与法律
5.1人格及其针对物的抽象法权
5.2财产权作为根本权利
5.3自我取得和奴隶制
5.4针对人格自身的法权
5.5抽象法权的种种
5.6抽象法权与实定法
5.7私有财产
第六章惩罚
6.1报应论
6.2惩罚作为法权的恢复
6.3罪犯意志的虚无
6.4同意接受惩罚
6.5黑格尔理论的不完整性
6.6侵害法权和侵害法律
6.7惩罚的尺度
6.8死刑
6.9我们是否能期待在伦理层面为惩罚提供证成?
第三部分道德
第七章道德的概念
7.1道德概念的发展:图宾根和伯尔尼
时期(1793~1796)
7.2超越道德:法兰克福(1796~1800)
7.3道德与伦理生活的对立:耶拿
时期(1801~1806)
7.4《精神现象学》(1807)
7.5主体性
7.6道德上的应然与客观性
7.7主体性与行动
第八章道德意志
8.1归责
8.2道德运气与过失
8.3善
8.4康德论善良意志
8.5黑格尔论善良意志
8.6道德价值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因果性
8.7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
第九章道德法则的空洞性
9.1空洞性的指控
9.2康德的普遍法则公式
9.3矛盾和相互冲突的意愿
9.4普遍法则的标准
9.5某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9.6康德有关道德法则的演绎
9.7康德演绎的失败
9.8普遍的可适用性和集体的合理性
9.9道德意志的空洞性
9.10目的和经验性的动机
9.11空洞性与黑格尔式的道德
第十章良知
10.1良知在黑格尔伦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10.2费希特的道德认识论
10.3弗里斯和信念伦理学
10.4有关道德错误与道德责难的问题
10.5针对上述问题的某些解决办法
10.6对弗里斯的错误批判
10.7信念伦理学的空洞性
10.8良知的伪善
10.9洞见的法权
10.10洞见与责任
第四部分伦理生活
第十一章伦理的客观性
11.1何谓“伦理生活”?
11.2伦理生活的两个方面
11.3作为精神的伦理生活
11.4伦理秩序
11.5伦理的个体性
11.6浪漫派的多元主义
11.7黑格尔的普世论
11.8个体性作为伦理原则
11.9作为普世标准的伦理生活
第十二章伦理的主观性
12.1伦理意向
12.2伦理义务
12.3源自关系的义务
12.4源自关系的义务和普遍反思
12.5伦理德性
12.6德性与正直
12.7伦理生活和主观性的反思
第十三章伦理的局限
13.1伦理事物的短暂性
13.2伦理生活的循环
13.3历史的优选法权
13.4历史与相对主义
13.5世界历史个体
13.6超越伦理事物
13.7行使为不当之事的法权
13.8历史的自我含混
13.9黑格尔的非道德主义
第十四章现代伦理生活诸问题
14.1现代国家的原则
14.2合理性与主体性
14.3市民社会:主观自由和合作精神
14.4黑格尔的两难:主观自由还是伦理目标
14.5实体性和反思
14.6男性与女性
14.7市民社会中的贫困
14.8黑格尔是否提供了答案?
14.9贱民的精神状态
14.10既无权利,亦无义务的等级
14.11伦理的自我瓦解
结论
1伦理与社会
2作为自由主义者的黑格尔
3黑格尔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对立
4自由社会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