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贞观政要译注

贞观政要译注

  • 字数: 25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唐)吴兢 著;王娟 译注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395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3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历代帝王推荐阅读政治教材
◎日本现存抄本二十余种
◎描绘贞观盛世明君能臣的政治全景图
◎感受唐太宗对治国之道的深刻认识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译注》全书强调臣僚谏劝帝王的作用,置立以谏诤为内容的专篇,不仅要谏诤帝王,而且也要谏劝教导太子及诸王。从这个角度说,《贞观政要译注》一书就是吴兢通过树立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榜样,用以开导和谏劝唐中宗、唐玄宗及其后的继承者。吴兢也清楚地知道,臣僚的谏诤是和君主的能纳谏、“从善如流”相得益彰的,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都达不到匡谬正误的作用。帝王之所以要臣僚谏诤,是因为帝王也会在处理政事时发生谬误;臣僚之所以应该谏诤帝王,除了应尽的忠诚之外,还因为帝王纵情淫乐、败坏法度、倒行逆施,以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正是因为这种君臣之间的共同利害关系,臣僚要随时匡正帝王之失,避免铸成大错,君得其国,臣保禄位,免致亡国破家之祸。从这种利害关系出发,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极力通过谏诤——纳谏这条渠道避免大的错误发生。虽然,作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在位期间也曾对纳谏有过不同的表现,但他留下许多可资借鉴的言行。他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这是他在谏臣魏徵死后所总结的,足见他对谏诤的重视了。吴兢在摘录唐太宗嘉言懿行的同时,也摘录了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马周、戴胄、孔颖达、刘洎、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与君主讨论政事的言行,而其中很突出的人物是谏臣魏徵,很突出的内容是谏劝。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论君道第一
论政体第二
第二卷
论任贤第三
论求谏第四
论纳谏第五
直谏(附)
第三卷
论君臣鉴戒第六
论择官第七
论封建第八
第四卷
论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论尊敬师傅第十
论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论规谏太子第十二
第五卷
论仁义第十三
论忠义第十四
论孝友第十五
论公平第十六
论诚信第十七
第六卷
论俭约第十八
论谦让第十九
论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论悔过第二十四
论奢纵第二十五
论贪鄙第二十六
第七卷
崇儒学第二十七
论文史第二十八
论礼乐第二十九
第八卷
论务农第三十
论刑法第三十一
论赦令第三十二
论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第九卷
议征伐第三十五
议安边第三十六
第十卷
论行幸第三十七
论畋猎第三十八
论灾祥第三十九
论慎终第四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