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土风巴韵

土风巴韵

  • 字数: 27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庹继光,李缨,庹继华 著;刘海贵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210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土风巴韵:土家族传播研究》围绕土家族传播这一核心命题,深入分析了土家族语言文字、口头民俗、风俗民俗、物质民俗的传播现状,解读了作为传播者的族内外人士的功能,指出了传播中的失真问题,并提出了当代土家族传播的策略和方向。本书文献翔实,在没有民族文字的土家族,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搜集了许多丰富的资料,对土家族的文化传播,对研究土家族传播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庹继光(笔名马知远),土家族,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兼职研究员、执业律师。已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法律传播导论》、《奥林匹克传播论》、《转型期中国西部报业发展研究》、《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和《公正审判权视阈下的传媒介入监督研究》、《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导论》等,其中《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公正审判权视阈下的传媒介入监督研究》获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法律传播导论》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迄今在国内权威、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
李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生,法学副教授,已出版学术专著《法律传播导论》、《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导论》等,《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第一作者)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法律传播导论》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迄今在国内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论文近30篇,承担纵向课题10余项。
庹继华,土家族,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宣传部。
目录
总序/刘海贵
绪论
第一节土家族族群形成过程简述
第二节土家族传播概况
第三节传播学观照下的土家族识别
第一章土家族的语言文字传播
第一节土家族语言的传播与流变
第二节学校教育促进汉文化在土家地区的传播
第三节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语言传播格局的根本变革
第四节双语教育政策推进下的土家语传播展望
第二章土家族民俗传播概述
第一节土家族民俗传播的信源分析
第二节土家族民俗传播的程式化处理
第三节土家族民俗传播中的受众认同
第四节土家族民俗传播中的信息变异
第三章土家族口头民俗的传播
第一节土家族情歌的传播
第二节哭嫁歌传递出的土家族民族情感
第三节土家族竹枝词及其传播功能
第四节《梯玛神歌》作为载体的传播功能
第四章土家族风俗民俗传播
第一节土家族节日的文化载体功能概述
第二节土家族节日的仪式与信息变异
第三节土家文化的灵魂——摆手舞
第四节土家族其他舞蹈及其文化传播
第五章土家族物质民俗传播
第一节凝固在土家建筑里的传统文化
第二节土家族服饰及其文化传播
第三节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传播
第六章土家族传播者分析:族内人士
第一节土家族梯玛的传播功能
第二节土家族文人学士的传播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土家族学者的民族研究及传播
第七章族外人士对土家族的传播
第一节游历土家族聚居区文人的传播
第二节《容美纪游》直击土家“桃花源”
第三节土家族民俗的现代传播——以影视传播为中心
第八章土家族传播中的失真现象分析
第一节民俗失真意义上的土家族民俗消亡
第二节“他者”理念下的土家族信息传播误读
第三节土家族传播中的误读之一:土司嗜杀
第四节土家族传播中的误读之二:民歌流变
第九章当代土家族传播策略分析
第一节风情旅游中的土家族传播
第二节在影像中还原土家族民俗文化
第三节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第四节构建土家族文化中心的管见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