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作为表现和观念的

作为表现和观念的"抽象"

  • 字数: 2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漆麟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538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中国当代艺术中有关抽象的作品群以及相关论说领域,尝试从学理性范畴就其展开考察,从造形表现和思想观念两方面对“抽象”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建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分析。首先,梳理了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抽象性艺术的展开脉络,并考察民国时期涌现出的早期现代主义思潮及其艺术实践,铺陈出当代抽象性艺术的一段实践探索的前史。其次,从造形表现的角度对两类代表主流倾向的抽象性作品进行讨论,它们分别是与“抽象水墨”具有重要关联度的类似于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群,以及具有元素还原主义倾向的作品群。再次,围绕“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这一对贯穿中国近现代艺术的核心情结来探讨有关“抽象”的各种观念的形成及其变迁,通过与西方以及日本的相关比较来阐明抽象艺术在观念建构上的推进模式。很后,将焦点聚集到“笔墨”和“反复性”这两个和中国抽象性艺术息息相关的类缘范畴中,通过一系列与海外艺术家作品及其观念的案例比较来分析中国作品中所谓特质成立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漆麟,1981年生,重庆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本科毕业,日本筑波大学设计学硕士、艺术学博士,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宄所招聘外国人学者。现任教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近现代艺术。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当代中国抽象性艺术的发生及其展开
第一节背景
一、早期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
二、西方艺术的再次受容
第二节展开状况
一、1976-1989年的抽象性绘画
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抽象性艺术
第二章作为表现的“抽象”
第一节折中与限界:抽象水墨中的借用
一、笔墨的传统遭遇抽象表现主义
二、比较:抽象表现主义全盛期的亚裔艺术家
三、平面性与去中心性
第二节解体与还原:现代主义形式的嵌套
一、近代以来的还原主义
二、“点”、“线”、“墨”
第三章作为观念的“抽象”
第一节接受与进步:从传统到现代的合流方式
一、围绕“传统和创造”的演进模式
二、艺术的“进步观”
第二节置换与阐释:现代主义之前及之后
一、作为对接点的“抽象”
二、现代主义之后的阐释
第四章围绕“抽象”类缘范畴的讨论
第一节无法摆脱的“笔墨”
一、“笔触”与“笔墨”
二、“笔墨”与“反笔墨”
第二节作为特质的“反复性”
一、与“具体”艺术的比较
二、与“物派”、“后物派”的比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出典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