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生成及流变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梁冬丽,曹凤群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1152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通俗小说的生成受“史传”与“诗骚”两个传统的影响十分深远。具体的表现即是叙事作品引入诗歌的做法被通俗小说吸收、借鉴、发扬,并逐渐形成与西方小说有极大区别的“有诗为证”这一程式,成为中国通俗小说最显著的表现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显著现象。本书立体化地讨论了这现象的动态发展过程、传播与影响及其内在本质。
作者简介
梁冬丽,女,广西百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明清小说。著有《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等。
目录

绪论“有诗为证”:从被批判到被理解
第一章叙事作品引诗通俗化——“有诗为证”的史学背景
第一节从“君子曰”到“诗曰”:“有诗为证”的异形之质
第二节序例:篇首诗功能之前源
第三节颂赞:篇尾诗功能与形式之前身
第二章抒情文学创作思维下移——“有诗为证”的诗骚传统
第一节诗歌之兴与通俗小说引入故事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赋体结构与通俗小说结构序列方式的形成
第三节诗歌美刺思想与通俗小说收束故事方式的形成
第三章通俗文学自身的演进——“有诗为证”的程式化
第一节俗讲、变文散韵结合体制的影响
第二节变文入韵与结韵套语演变成“有诗为证”程式的过程
第三节韵文体裁及其功能演变与“有诗为证”的定型
第四节俗讲、变文影响通俗小说创作研究回顾
第四章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流变
第一节通俗小说篇首诗流变及其成因
第二节通俗小说篇尾诗流变及其成因
第三节通俗小说叙事方式转变与诗词征引
第四节通俗小说编创方式与诗词征引
第五章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暗渡陈仓”:日本汉文小说之“有诗为证”
第二节回归史传:越南汉文小说之“有诗为证”
第三节“买椟还珠”:韩国汉文小说之“有诗为证”
馀论“有诗为证”的形式与实质
一“有诗为证”的形式
二“有诗为证”的实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