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 字数: 23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曾凡昌 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144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笔者2011年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以“住宅权的现状、不足及完善”为主线,研究了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住宅权在中国语境中的遭遇、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比较法研究、住宅权保障的法律路径的宏观分析和中国住宅权实现的法律保障。通过对住宅权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澄清对住宅权的模糊认识。通过对我国和域外部分国家的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提出国家对住宅权的法律保障不仅仅是保障住宅权的“保有”,更重要的在于国家对特定人群的居住“给付义务”,如何有效的解决中低收入者及特殊人群的居住问题。提出住宅权需要国家公法、私法共同保障,各自担负的任务和保障的重点不同,公法在保障公民住宅权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执行法律法规,应有利于保障公民住宅权,二是制度层面上保障公民住宅权实现。私法承担着双重任务:传统住宅权的保护和国家在住宅权实现的积极义务的重构,即需要防范的是公权力对住宅权的侵犯和对住宅权保护的不作为。很后,阐述了从宪法、公法、私法三个角度建构起我国住宅权保障的实现路径。毋庸置疑,从住宅权保障的法律路径宏观思考,到我国住宅权法律保障的实现路径,贯穿始终的是面向实践的意识。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二、本书主要研究路径和方法的说明
第一章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一、住宅
二、住宅权
三、住宅权是正在“主观化”的法律权利
四、德国基本权利双重性质理论对住宅权保障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二章中国语境中的住宅权保障
一、住宅权保障在中国的遭遇:市场化模式和非市场化模式
二、中国住宅权从非财产化到财产化再到人格化(人权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一、英美国家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
二、北欧高福利国家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以瑞典为例
三、德、日两国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
四、中东欧转型国家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以波兰为例
五、国外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住宅权保障法律路径的宏观分析
一、住宅权的权利化属性
二、住宅权保障的私法路径
三、住宅权保障的公法路径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住宅权法律保障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住宅权保障的宪法路径
二、中国住宅权保障的私法路径
三、中国住宅权保障的公法路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