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内经素问校证

内经素问校证

  • 字数: 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作者: (清)田晋蕃 撰;黄作阵 等 校注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32225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内经素问校证》系医经校勘专著,不分卷。约成书于清光绪五年(1879)。《内经素问校证》依《素问》原编次序,选取有疑义的条文字句,对《素问》原文进行校勘;并广泛征引医学典籍、经史子集、文字音韵训诂著作以证前人校释之是非,故名《内经素问校证》。其形式是,先引录原文,然后分列诸家校注,再以,晋蕃按一提出自己见解,共出校记490余条。
目录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其民故日朴
人将失之耶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不时御神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
太冲脉盛
真牙
发长极,身体盛壮
恬淡虚无
筋骨解堕
故能寿敝天地
幼而徇齐
二七而天癸至
齿更发长
视听八达之外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夏为寒变
云雾不精
心气内洞
肾气独沉
藏德不止
广步于庭
无厌于日
则菀稾不荣
万物命故不施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肺气焦满
使志若伏若匿
故身无奇病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则上应白露不下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藏德不止
斗而铸锥
使气亟夺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烦则喘喝
魄汗
阳密乃固
痃疟
气骨以精
欲如运枢
精神乃央
秋伤于湿
形乃困薄
故圣人传精神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
其气九州九窍
汗出偏沮
春必温病
日中而阳气隆
足生大丁
高梁之变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大骨气劳
冬伤于寒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长夏
故病在溪
其臭臊
其臭腐
其谷稷
飧泄而汗出也
其谷麦
故病在五脏
人通于心,开窍于耳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此阴阳反作
谷气通于脾
天有八纪,地有五里
春必温病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
病之形能也,乐恬儋之能
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
气虚宜掣引之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
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阴阳别论篇第七
其传为颓疝
肠辟死
阴阳结斜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则刚柔不和
三阳在头
二阳一阴发病
阴搏阳别
一阴俱搏,十日死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消者瞿瞿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人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此为阳中之少阳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为阳中之太阴
为阴中之少阴
人以九九制会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悉哉问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可得闻乎
其味酸,其色苍
其味甘,其色黄
关格之脉赢
五脏生成篇第十
多食酸则肉胝胸而唇揭
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黑如炲
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卧出而风吹之
凝于脉者为泣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小溪三百五十四名
少十二俞
徇蒙招尤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