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冰心三部曲

冰心三部曲

  • 字数: 27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冰心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821920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5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对童心的赞美,对母爱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合称“世界儿童文学双璧”
内容简介
《冰心三部曲——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最为得意的诗歌合集,也是人们公认冰心小诗的优选成就。《繁星》中灵动委婉、含蓄隽永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冰心士的创作信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春水》中,冰心女士虽然仍以歌颂亲情,赞美母爱,颂扬童心为主,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文字和感情,来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恼。她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冰心三部曲——小橘灯 》《小橘灯》是有名散文家冰心的代表作,描写十分细腻,是冰心很优秀的散文之一,本书除了《小橘灯》之外还收录了作者其他有名散文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内容动人,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儿童的关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冰心三部曲——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是冰心重要的代表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冰心一生崇尚“爱的哲学”,歌颂童真、母爱和自然。代表作品有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樱花赞》,小说集《超人》《去国》《姑姑》,以及译著《吉檀迦利》《园丁集》《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目录
《繁星·春水》
繁星
自序3
繁星5
春水
自序57
春水59
《小橘灯》
童年的春节1
只拣儿童多处行5
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8
童年杂忆11
樱花赞23
一只木屐29
一只小鸟32
我的童年34
腊八粥49
灯光52
意外的收获54
梦57
一寸法师60
骰子65
一个兵丁72
最后的安息75
三儿89
鱼儿92
空巢97
不应该早走的人109
寂寞111
别后128
分148
冬儿姑娘161
小橘灯169
明子和咪子174
六一姊180
《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
通讯一3
通讯二5
通讯三7
通讯四10
通讯五12
通讯六14
通讯七16
通讯八20
通讯九23
通讯十33
通讯十一40
通讯十二46
通讯十三50
通讯十四56
通讯十五62
通讯十六67
通讯十七73
通讯十八75
通讯十九87
通讯二十93
通讯二十一96
通讯二十二100
通讯二十三103
通讯二十四107
通讯二十五111
通讯二十六114
通讯二十七118
通讯二十八121
通讯二十九123
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126
再寄小读者
通讯一147
通讯二149
通讯三152
通讯四154
通讯五157
通讯六161
通讯七163
通讯八166
通讯九171
通讯十174
通讯十一177
通讯十二182
通讯十三185
通讯十四189
通讯十五192
通讯十六196
通讯十七199
通讯十八203
通讯十九207
通讯二十210
三寄小读者
通讯一217
通讯二220
通讯三223
通讯四227
通讯五230
通讯六234
通讯七237
通讯八240
通讯九243
通讯十245
摘要
    一、《冰心三部曲——繁星·春水》自 序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R.Tagore)的《迷途之鸟》(Stray 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一九二○年的夏日,二弟冰叔从书堆里,又翻出这小本子来。他重新看了,又写了“繁星”两个字,在第一页上。一九二一年的秋日,小弟弟冰季说,“姊姊!你这些小故事,也可以印在纸上么?”我就写下末一段,将它发表了。是两年前零碎的思想,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繁星》的序言,就是这个。 冰 心 1921年9月1日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生之源, 死之所! 四小弟弟呵!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五黑暗, 怎样的描画呢?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六镜子—— 对面照着,反而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七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一、《冰心三部曲——小橘灯》小橘灯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优选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最初发表于《中国少年报》1957年1月31日,后收入《小橘灯》,作家出版社1960年4月初版)三、《冰心三部曲——寄小读者》通讯三亲爱的小朋友:昨天下午离开了家,我如同入梦一般。车转过街角的时候,我回头凝望着——除非是再看见这缘满豆叶的棚下的一切亲爱的人,我这梦是不能醒的了!送我的尽是小孩子——从家里出来,同车的也是小孩子,车前车后也是小孩子。我深深觉得凄恻中的光荣。冰心何福,得这些小孩子天真纯洁的爱,消受这甚深而不牵累的离情。火车还没有开行,小弟弟冰季别到临头,才知道难过,不住的牵着冰叔的衣袖,说:“哥哥,我们回去罢。”他酸泪盈眸,远远的站着。我叫过他来,捧住了他的脸,我又无力的放下手来,他们便走了。——我们至终没有一句话。慢慢的火车出了站,一边城墙,一边杨柳,从我眼前飞过。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便拿起国语文学史来看。刚翻到“卿云烂兮”一段,忽然看见书页上的空白处写着几个大字:“别忘了小小”。我的心忽然一酸,连忙抛了书,走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这是冰季的笔迹呵!小弟弟,如何还困弄我于别离之后?夜中只是睡不稳,几次坐起,开起窗来,只有模糊的半圆的月,照着深黑无际的田野。——车在风驰电掣的,轮声轧轧里,奔向着无限的前途。明月和我,一步一步的离家远了!今早过济南,我五时便起来,对窗整发。外望远山连绵不断,都没在朝霭里,淡到欲无。只浅蓝色的山峰一线,横亘天空。山坳里人家的炊烟,濛濛的屯在谷中,如同云起。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我梳洗毕凭窗站了半点钟,在这庄严伟大的环境中,我只能默然低头,赞美万能智慧的造物者。过泰安府以后,朝露还零。各站台都在浓阴之中,最有古趣,最清幽。到此我才下车稍稍散步,远望泰山,悠然神往。默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四句,反复了好几遍。自此以后,站台上时闻皮靴拖踏声,刀枪相触声,又见黄衣灰衣的兵丁,成队的来往梭巡。我忽然忆起临城劫车的事,知道快到抱犊冈了,我切愿一见那些持刀背剑来去如飞的人。我这时心中只憧憬着梁山泊好汉的生活,武松林冲鲁智深的生活。我不是羡慕什么分金阁,剥皮亭,我羡慕那种激越豪放、大刀阔斧的胸襟!因此我走出去,问那站在两车挂接处荷枪带弹的兵丁。他说快到临城了,抱犊冈远在几十里外,车上是看不见的。他和我说话极温和,说的是纯正的山东话。我如同远客听到乡音一般,起了无名的喜悦。——山东是我灵魂上的故乡,我只喜欢忠恳的山东人,听那生怯的山东话。一站一站的近江南了,我旅行的快乐,已经开始。这次我特意定的自己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在长枕上,近窗坐着。向阳那边的窗帘,都严严的掩上。对面一边,为要看风景,便开了一半。凉风徐来,这房里寂静幽阴已极。除了单调的轮声以外,与我家中的书室无异。窗内虽然没有满架的书,而窗外却旋转着伟大的自然。笔在手里,句在心里,只要我不按铃,便没有人进来搅我。龚定庵有句云:“……都道西湖清怨极,谁分这般浓福?……”今早这样恬静喜悦的心境,是我所梦想不到的。书此不但自慰,并以慰弟弟们和记念我的小朋友。 冰 心一九二三年八月四日,津浦道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