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珍锡茗缘/池宗宪
字数: 14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池宗宪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50865493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茶长存,情多忆,解密茶与岁月的丰饶滋味!茶种、茶店、茶人、茶装,探见茶踪演化;制茶、藏茶、鉴茶、品茶,咀嚼茶气意涵。陈年茶隐忍实力,老而弥坚,陈年茶既深刻复杂,又有中和之韵,可与人生相比。 ★一只茶器,就是一个世界!银器品茶,承载唐宋茶道千年风雅,影响东瀛茶器审美与技艺。经数十道工序,涉数百件工具,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细数传世珍锡茶器,探究中国传统锡器文化底蕴,重现茶器工艺中的微观美学!品赏锡器简素之美,重新发现茶与艺的融合韵味。锡器是明清文人品茗爱物,缘起中国、兴于日本煎茶道,是兼具传统与极简美的质朴之器。锡制茶罐、茶盒、茶盘、茶托、建水……锡器是常民生活之物,无金银器的华贵,少陶器 的矜持,却用富有谦卑的光泽,带来有人情味的慰藉。
内容简介
01-《陈年茶韵》 老厝墙角挖出的百年老茶,窖藏老瓮“出土”的珍藏茶,百年茶庄的沧海遗珠,阿公家传的老茶……陈年茶不单是茶中文物、中国茶发迹世界的见证,还是满载人情、历久弥新的日常好物。 陈年茶有着岁月浸润过的色泽,茶质在时间的洪流中由新鲜渐渐陈敛,带来独特的回甘……书中从陈年茶的好滋味谈起,点出品茗及鉴赏陈年茶的关键。从茶叶经时间转变的判别,到了解其茶性及相应的茶器,以及茶叶包装上符号与图像的演化发展,娓娓道出丰厚时间所赋予陈年茶韵,并以作者三十多年品陈年茶的经验分享,引领我们体验一场以文字承载的品茗之旅。 02-《银器掇香》 银茶器,在“大航海时代”代表着欧洲对中国、对东方、对一切美好世界的热情与向往;早在唐宋时代,中国银器就已东渡日本,深远影响了日本茶器的审美与技艺传承。银茶器与千年茶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美学和人文内涵,也反映了政经时局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全书从银的发茶性出发,将唐宋以来各代银茶器的形制演变娓娓道来,细致描述了银茶器的材质、纹饰、款识特色,千变万化的制作工艺,以及品茗感触,追溯了外销银茶器的风光岁月、中西银茶器文化交融的盛况。带领我们在欣赏、品鉴、追忆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关于银茶器的感官与文化之旅。 03-《珍锡茗缘》 锡茶器的制作,可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明清时期,锡茶器成为文人品茗的珍爱之物,承载了茶与艺的融合韵味;及至民国,锡茶具与银茶器一道将中国茶传递至欧洲,催化了东西方贸易的繁兴。 锡茶器样貌温良,具有人情味,且有不居功的品德。锡制茶罐、茶盒、茶盘、茶托、建水……老旧斑驳的外表下,传世珍锡显露出充满岁月感的震撼之美。本书细致讲述了锡茶器的纹饰、造形与款识特色,中西锡茶器的文化交融盛况,以及锡器的品茗感触,引领读者在品赏、回味、追溯中,完成一次锡茶器的感官与文化体验。
作者简介
池宗宪,台湾地区资深媒体人,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化。自《联合报》专栏组记者始,历任《联合月刊》主编、《大成报》编辑部总编、《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为《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其作品曾获“曾虚白新闻公共服务奖”和“吴舜文新闻奖”。 池宗宪从小就跟着拣茶的母亲识茶,此后始终不改爱茶本色。在茶艺馆、茶山和茶的史料堆里遍寻茶踪,并受邀赴日本、美国、欧洲各国谈茶论器。他能喝出高山乌龙茶的确切产地,能喝出种植茶树所用的肥料是豆饼还是化学原料,也能喝出存放十几年的老茶,当初采自什么季节。
目录
前言 珍锡,柳暗花明赏园林 章【锡枯索文人之爱,养亮光之乐】 独隐的悦目风景 品茗的场景 锡罐引动的妙境 人文身体 交缠茗缘 材质雅称 若银类银 芭蕉花与苍蝇翅 断代参数 模糊迷阵 再现映现 穿越时空 日本煎茶道珍锡 唐物锡器 名家宝矿 订器铭刻 品味保证 茶会焦点 静观细品 价值认定 用即是美 灰色枯索见生机 第二章【锡茶器收藏潜力大解析】 竹居主人 益发光彩 人文声悠 撩动藏心 沈锡茶器 拍场新宠 煎茶名品 日本回流 “沈存周热”创高价 真实艺术 客观辨识 守门员过滤信息 断代的模糊地带 款识行气 信度凭证 核心气韵必修课 第三章【大师不寂寞,珍锡变身拍卖新宠】 砂胎锡壶新纪元 扬名绝非偶然 博物馆藏品日久生华 形美好用 长红之道 落槌两样情 鉴识力大考验 真金不怕火炼 时光逆流不意外 明察珍锡背景助藏功 过滤图录“不担保”本质 第四章【锡茶装藏茶应用,生命清凉剂】 茶的生命清凉剂 泄火毒 求好味 五金中独锡易制 漆器锡茶装扬名海外 美观实用 内外兼具 清代热卖茶上身 再现时代风味 客制画境的冥想 富贵吉祥的念力 纹样活现世代情 映照心中山水雅趣 沈香入锡 珠联璧合 活醇余晖 金石神气 第五章【锡茶托掌中娇点,画面心中生】 杯托帮衬 如影随形 出土文物 见证盏托 茶席的掌中“娇”点 领略圆通 就在当下 四方大地 稳妥安定 薄薄一片 尽诉辉煌 道口锡器声如铜 引以为傲的点铜 成双成对的祝福 微观美学 追本溯源 三年上扬 有迹可寻 呈现鲜活美味 第六章【混搭太惊艳,三镶锡茶壶吸睛】 三冠工艺集一身 镌刻诗文 美学地景 闲息得来回生成 朴貌古心 自发灵慧 古器今识 理性分析 能锡能诗 才华洋溢 单刀勾梅的绝活 时人雅士 跨界合作 多元技法优选集一壶 年款锡壶 多媒材应用 感知与美学诠释 第七章【灰姑娘传奇,锡建水点废水成金】 水方 涤方 滓方 茶席配角 不可或缺 器因拥有者而贵 无用有用 交会互动 五感缜密的残响 诗歌短笔 桌上地景 跨文化影响挪用 心境告白 点水成金 第八章【诚意的平台,锡茶盘承先启后】 煎茶道着墨茶盘 爱物惜物 承运保护 线框示意的圆融衬景 茶壶驻足的方寸 氧化迷障 无损童颜 缤纷茶席舞春光 衬景重任 低调奢华 味蕾风景 丰饶符号 清朝金石风好威 相生相和蒙太奇 第九章【珍锡工艺传百年,激情的亮点】 过时中找到的优选 锡茶铫益水德的告白 制锡用语的商机 百岁锡光永驻有妙招 非物质文化的荣耀 锡茶壶三字立大功 以“锡”喻“赐”好运到 包浆皮壳保值 养锡轻拂 光鲜亮丽 第十章【类银赛真银,贸易锡器贯东西】 潮州制造 贸易王朝 两三字藏锡身世 潮帮以锡”捞世界” 火红茶器寰宇 锡器的蓝海策略 “拍锡颜”品牌效应 锡立体娱乐性 威海锡镶的惊喜 倒龙 錾龙 镶龙 草创名店 技艺犹韵 藏品背后令人惊艳 关键词
摘要
珍锡,柳暗花明赏园林 作为一种茶道高雅的尊崇,锡茶器潜藏着茶与人和谐的奥秘,以及社会秩序的人文主义。 基本上,锡不抢眼,它用温良样貌示人,爱它是一种不完美的崇拜,人们或以它藏茶,承载杯器的温驯,而忘却它具有人情味且不居功的品德。 锡器力求样式简朴,却又隐含了复杂与奢华,让茶人理解单纯、寻求安慰,在样式中转换鉴赏的慧眼。 坐拥一席茶器,屈就又让人景仰的锡茶罐、锡茶托,常令人以为锡器与真美隔绝, 而给它下了悲剧的脚注:注定是配角。 这种驽钝,却在不可压抑的市场行情指数飙高后,引人激动与渴求,进而追逐锡器缥缈的风韵。 锡茶器有何收藏价值呢?锡在金、银、铜、铁、锡排行中敬陪末座。 在岁月中会氧化,进而外表不再“类银”般闪闪发亮,甚而器表走向衰败。 然而在过程中锡茶器却扬起另类欣赏美学。 锡性软,碰撞易凹陷,变形、走样的锡器,倾诉着它保存不易、天生娇贵的本命。 总会让人艳羡铜铁的坚固与金银的名贵身价。 1990 年,我买了一对六方形锡茶叶罐,锡罐上镌刻着“天心老朴大红袍”“住厦门横竹路”。 锡罐上的福州干漆,使锡罐多了一份光彩夺目。 罐身落有“锦祥茶庄”楷书款识,这引发我的旷世锡缘。 真锡,惜之。 锡罐器表上的“厦门横竹路”是锦祥茶庄的地址,它引我亲访厦门,寻找传说中“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大红袍出处。 哪知到了现场已是人去楼空, 建筑物早已不见,“锦祥茶庄”的风华只留在锡罐,成为它曾为风光的大品牌的见证! 一件老锡罐,扮演着被忽视却又是史实见证的角色!锡茶罐是茶庄纵横贸易版块的要角,它表明锡罐因茶而贵,成为今人缅怀的茶历史与文化的印记。1995 年, 我将刻有“天心老朴大红袍”的干漆锡茶叶罐,借给法国巴黎文化中心展出。 来访的演员尊龙见物思情,直说着他的品茗回忆。 这只茶罐是一段记忆的神奇按钮, 轻启盖罐,令人思绪澎湃的品茗逸趣跃然再现。 “天心岩大红袍”的字样,原本刻在闽北武夷山的九龙窠上,六棵大红袍是稀世珍品。“大红袍”的字与锡罐的亲密关系,正说明清代茶叶买卖的交易记录,表明只有极高端的茶才会用锡罐装售。 锡罐藏茶,若只具藏鲜特质,那么其魅力就无法由上至皇室,下至品茗阶层。 锡罐精巧见大器,是引人入胜的触媒,别以为锡黑、暗,少了如金银般的亮眼夺目,就难匹配器表上的印记,事实上镌刻、花纹、字样穿梭,都显示出锡器的玄奥妙境。 锡器是源自中国的艺术,曾引领风骚,清代就是热门的外销商品,当时风行欧美的中国锡茶器就说明了这股风潮,无奈今人却不识锡茶器的风光。 由日本回流的锡质茶道具,在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 锡器带着枯索高傲的幽光,更挟着不同时空留下的同器不同名的绚丽名称,例如茶罐、茶盒与茶装都是贮茶之器,建水或称渣方等。 这些被埋藏尘封的历史再掀声浪,引来珍锡茗缘的内涵解构和探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