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则例沿革稽考

则例沿革稽考

  • 字数: 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作者: 王旭 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62109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法律的整体样貌和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基础意义。则例在中国传统法律形式中比较特殊,清代以前则例的存在状态比较模糊,到清代发展为一种基本的法律形式,成为清代法律体系的主体。这种突然的转变是如何出现的?在此之前,则例是如何产生和存在的?则例的性质是什么?则例如何定位以及与当时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则例在古代法律实践中的效力、影响等问题,都需要清晰的阐述。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古代典籍进行精细梳理,不仅是法律文献也包括相关文献的佐证。
王旭、高浣月编写的《则例沿革稽考》通过历代则例沿革的稽考,明确了则例的基本含义、性质、演变过程。在对则例性质和地位的考察中,揭示出则例从灵活性的规范转变为稳定性的法律并纳入当时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中,既厘清了则例的性质、地位,也展示了法律体系的整体面貌和演进过程。则例沿革稽考,对于推进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体样貌和法律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旭,女,1971年生,内蒙古大学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2001-2004年在内蒙古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09-2012年师从张世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2012-2014年师从杨一凡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四、基础文献
五、研究结论
第一章唐以前则、例字源字义考释
第一节则字源字义考
一、则在古代典籍中的字义
二、则字源争议
三、甲骨文贝、贞、鼎字形争议
四、金文中的则字形变化
五、隶书则字变化及定型
六、从字形到字义
第二节例字义考
一、例的字形和字义
二、例的思维从经学到律学的转变
三、例的法律含义变化
第二章则例作为法律术语的开端
第一节唐代则例概念的含义
一、唐代则例用法的史料考察
二、从例的技术理解唐代则例的产生
第二节五代时期则例的发展
一、则例的使用范围和含义
二、五代则例演变分析
第三章宋代则例的多样性和形式发展
第一节宋代则例的多样性
一、税收则例
二、中纳则例
三、折算则例
四、俸禄待遇则例及支请实践
五、赏赐则例
六、差役则例
七、宴设则例
八、其他使用则例的场合
第二节宋代则例形式的发展
一、则例存在的形式和发展过程
二、则例的形式与名称
第四章元代则例作为法律形式的转型
第一节则例的种类和内容
一、俸禄待遇方面的则例
二、收江南粮鼠耗则例
三、市舶则例
四、用水则例
五、站户余粮当差则例
第二节元代例与则例的关联
一、元代以例为名称的法律广泛出现
二、例与则例
第五章明代则例的扩张
第一节则例内容扩张
一、税收则例及相关的优免则例、劝借则例、加耗则例
二、折算则例
三、俸禄待遇则例
四、征输则例和漕运则例
五、中纳则例和捐纳则例
六、其他则例
七、则例内容和含义的扩张
第二节从内容到形式——赎刑则例在刑法中的定位
一、《问刑条例》制定之前的赎刑则例
二、赎刑则例在《问刑条例》中的规定
三、赎刑则例在《问刑条例》出台后的修订
四、赎刑则例在《问刑条例》和《大明律例》中的定位
第三节则例在明代法律体系中的定位
一、《诸司职掌》与明代部门法律编纂
二、《大明会典》与明代法律体系的构建
三、《大明会典》与则例的法律定位
第六章清代则例的突破和发展
第一节清代则例含义的变化
一、清代则例的基本含义
二、则例含义的变化和性质转化
第二节清代则例的编纂和分类
一、清代则例编纂的分类理论
二、清代单个则例的分类与编纂
三、部门则例编纂概要
四、清代部门则例编纂的阶段特征
五、清代则例编纂有关问题分析
六、部门则例编纂的动因
七、会典则例与则例的关系
八、清代则例中的成案——则例的主要规则来源分析
九、则例编纂技术对刑法典编纂技术的借鉴
第三节清代则例之问的关系
一、构成中央部门层次上的基本规则体系
二、则例应用中的联动
第七章则例的最后阶段——民国时期的则例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则例类别
一、铁道会计则例的制定和颁行
二、银行则例
三、民国考试院则例
四、其他则例和地方则例
第二节民国时期则例消失的原因
一、传统法律分类实践分析
二、西方法律分类与中国传统法律分类的比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