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论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论

  • 字数: 2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戚如强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539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通过人们的思想、信仰、观念、觉悟等精神要素进行综合引导、调节与教育,以使个人需要与整体利益相一致、精神意识与客观现实相统一,并以此提升社会价值共识、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
作者简介
戚如强,男,1969年2月生,江苏东海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在《社会主义研究》、《理论与改革》等核心刊物和其他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参编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方面书籍3部。
目录
绪论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内涵、目标及功能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内涵
一、整合与社会整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特征
一、先导性
二、交互性
三、经济性
四、人本性
五、持久性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目标定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目标确立的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目标确立的依据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目标的内容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功能
一、教育与动员功能
二、认同与凝聚功能
三、调控与稳定功能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历史理性及其局限
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
一、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历史变迁
二、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特点
三、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局限性
第二节中国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
一、中国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历史教训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经验启示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当代境遇及必要性
第一节当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技术整合及其缺陷
一、市场整合
二、制度整合
三、法律整合
四、行政整合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整合的“软权力”
一、什么是软权力
二、软权力于现代社会管理之必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整合的软权力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之必要
一、社会转型的概念及理论
二、中国社会转型的含义及特征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面临的困境
四、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之必要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精神资源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相关概念解析
一、资源与精神资源
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
第二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精神资源的主要内容及社会整合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化实现社会整合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凝聚社会共识的思路
第二节加强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一、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解释力
二、以客观的实践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说服力
三、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加感染力
第三节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走向生活,实现情境性整合
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面向世界,实现包容性整合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继承传统,实现历史性整合
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实现针对性整合
第四节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立共同的道德联合体
一、在社会实践中启发道德自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二、整合优秀传统道德资源与倡导新道德风尚相结合,凝聚道德力量
三、加强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建设,提高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四、重点抓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筑牢未来社会团结的道德根基
五、加强制度供给,保障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