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人导演费穆

诗人导演费穆

  • 字数: 35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爱玲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05728
  • 版次: 1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爱玲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精)》讲述:由始至终,费穆对电影的想法都偏离于主流。假如我们超过大半个世纪后看他的作品而仍然有所感动,那是因为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传达了时代沉重的哀痛而又超越了时代。回首他走过的创作道路,我们会发现他那“美的历程”是一生一世的事。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不徐不疾地稳步向前,择善而固执,且最终能够自我完成,这在深受意识形态干扰的中国电影目前,确是异数。
作者简介
黄爱玲,电影文化工作者,曾任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部负责人、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以及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现为自由人。作品包括文集《戏缘》《梦余说梦》,编有《诗人导演费穆》《理想年代――长城、凤凰的日子》《粤港电影因缘》《故园春梦――朱石麟的电影人生》《冷战与香港电影》《费穆电影孔夫子》等。
目录

独立而不遗世的费穆
费穆笔耕
导演的尝试
《人生》的导演者言
《香雪海》中的一个小问题――“倒叙法”与“悬想”作用
略谈“空气”
杂写(1935年1月)
杂写(1935年3月)
悼郑正秋先生
阮玲玉女士之死
《狼山喋血记》的制作
《狼山喋血记》本事
蓝苹在《狼山喋血记》中
《前台与后台》分幕剧本
南北两战场
孔夫子及其时代
答方典、应卫民的《期望于〈孔夫子〉》
附:期望于《孔夫子》(方典、应卫民)
介绍两位异国的友人――佛莱克夫妇
中国旧剧的电影化问题
舞台剧《恋歌》序
国产片的出路问题
导演、剧作者――写给杨纪
《生死恨》特刊序言
关于梅兰芳五彩电影《生死恨》的通讯
《珠江泪》的光彩
风格漫谈
参考文章(一):导演与心得
参考文章(二):波娜奈格丽――《侠女救忠臣》的女主角
怀思忆记
父亲生命中的两位女性
《狼山喋血记》的寓意和原委
访金信民
费穆影剧杂忆
从“华年”到“上艺”
“世界是在地上,不要望着天空”
费穆的舞台艺术
我的启蒙老师费穆导演
三次受教 倏然永诀
访韦伟
费穆叫我忘掉它
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的拍摄
启迪评鉴
《城市之夜》评
评《人生》
评《香雪海》
评《天伦》
《纽约时报》评《天伦》
《狼山喋血记》观后感
《斩经堂》评
孔夫子的新认识
无字天书《孔夫子》
批评的批评――关于《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春在哪里?
宜乎中国?超乎传统――试析《小城之春》
玲珑妙趣的弦外之音――《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画外回音
费穆:影剧之间
戏曲对中国电影艺术形式的影响――作为实验电影的费穆戏曲影片创作
试谈费穆对戏曲电影的思考和创作
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从《天伦》看费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
费穆论
费穆新论
附录
《天伦》分幕剧本
费穆生平大事记
费穆作品目录及简介
参考书目
摘要
    阮玲玉女士之死
     阮玲玉女士的猝然之死,曾引起全国的震疑;而推测她死因的人,大都是结论于婚姻的纠纷而把责任归之于“人言可畏”,换言之,即是社会要对她负责任。
     在我,实不忍苛责社会。因为,被社会葬送的人不止阮女士一个;而社会对于人类罪恶生活应负的责任,也不仅是葬送了几个人物而已。
     为纪念阮之死,我以为应该在责任问题以外的方面,研究一下阮玲玉究竟为什么要死。我以为应该把阮女士生前之个人的修养、思想和生活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把她身后的功罪是非作为评判的根据。
     就我所知道,阮女士是一个对于人生抱悲观的女子,并且,她的确早存了厌世的心。
     至于她为什么对人生悲观,为什么要厌世,那就成了问题。
     我曾与阮女士合作过三部作品,但从没有问过她私人方面的事,也从没有问别人打听过,偶然听到一些,也不加注意。只有她这件“婚姻”的纠纷,却曾引起了我的杞忧。因那个时候,我已观察到阮女士是吃不起这一个打击了。然而,这仍是“果”,而不是“因”。婚姻纠纷可以促阮之死,而阮之死志,已至少决定在几年之前。
     我对于阮女士之早年生活,一无所知;而在她的“晚年”,我对她也只有一种简单的认识,这种认识我至今还认为是十分正确。那就是:
     一、早年的教育不够而在经历方面得到过非常的教训,尤其是在最后三年的演员生活中,她的思想境界获得莫大的进展。
     二、对于私人生活已没有奢望,只求平静安定;反之,在艺术生活的一方面,却有着极高的自期。
     阮时常对人说:“做女人太苦。”又常说:“一个女人活过30岁,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第一句话,差不多的女子都会这样说。至于第二句,却有着她特殊的感觉了。
     然而,阮演过很多的戏,她对自己主演的戏,必然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她的思想无疑是颇受自己的作品的影响,因此她更发现了自己生活上的矛盾。
     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曾数次到普陀进香;在苏州拍《人生》的时候,一行人曾同去游玩虎丘;归途中,她又在西园进香,在五百尊罗汉面前,每一尊供上一支香。我很记得,她曾这样对我说:“不要笑我,我晓得你是不相信的。”其实我何尝笑她,这不过她自己解嘲的话――根本她已自觉在佛前烧香是一件迷信的行为,而她暂时还不能克服这种矛盾罢了。
     她对于这种内心的冲突,正如对于生活上的矛盾一样,无时不在挣扎,无时不在斗争。她的自杀的念头就有意无意地存在于这种挣扎斗争的搏荡之中。
     阮的身世,谁都知道是甚为凄凉。她第一次的爱情给了某先生,而未被某先生所珍视。她见过多少人生悲剧,她尝过多少生活的苦味,以她这样一个女子――感情丰富的女子,她必然会对人生失望的。阮又始终不能变成一个冷酷的人物或者是十分乖巧的女子,她把人生看得甚是严肃。她每次饮酒饮至半醉,常常会对朋友说:“我算不算一个好人?”
     因此,每有一件事袭击她的感情,她就立刻悲观起来,她脆弱到毫不能抵抗。
     她对于自己,她绝对有权利要求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一些家庭的乐趣。
     她演戏的所得,很可以维持一个中人以上的享受,她所缺的是家庭乐趣,因此她和唐季珊先生燕好。(这是在她演《城市之夜》以后的事,或者稍为早一些。)
     据我那时的观察,她和唐先生的家庭生活,并不是怎样圆满;或者,她已看到更远的未来,而已有所畏惧。但,她却自安于那种生活,她再不愿突破那种环境而憧憬于更理想的生活。因为,那时她的身心两面都已比较安定而平静,这一点点收获,是她自己苦心造成的局面,她决不肯自己来破坏。不然她将重新堕入精神生活的迷渊。
     同时,她对于演戏工作,却是更加勇往迈进,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
     联华的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艺友”的关系而不是“朋友”,这是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缺点。特别是女演员,往往不拍戏就没有见面的机会。阮的私人生活和她的痛苦是不容易被人知道的。阮的讼事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同事替她策划应付。这件事,我们至今引以为憾。
     婚姻的纠纷!它把阮女士的苟安的生活,渴求平静安定的理想打得一个粉碎。甚至于“我算不算一个好人”的可怜的疑虑也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你不是好人!”于是乎,阮死!
     P13-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