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赣水在我心中流淌:刘天仁散文诗词集
字数: 251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刘天仁
出版日期: 2015-04-01
商品条码: 9787513033305
版次: 1
页数: 221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4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赣水在我心中流淌(刘天仁散文诗词集)》是作者刘天仁,近两年来创作的部分诗文。全书以散文为主,分为故土情怀、怀古幽思、圆明园祭、壮哉神州、海韵山魂、草木有情、风花雪月、温情脉脉、岁月留痕和浅唱低吟等组章。作品洋溢着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对先贤的尊崇、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祖国山河和中华文化的热爱。感情真挚而细腻,文字流畅而优美,语言朴实而典雅,题材广泛而多姿。全书取材和叙述严谨,大多数文章短小精悍,实为当今这个快节奏时代可以方便轻松地阅读的纯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牛作文的辅助读物。
目录
故土情怀
萍乡,我的故乡
萍乡,我的梦乡
啊,萍水河
故乡的油茶树
小路悠长
青草冲的怀念
赣水在我心中流淌
南昌印象
洗马池抒情
滕王阁,我一直在读你
青云谱
方墓情思
春雨带春烟
怀古幽思
草堂情思
韩愈与潮州
春临贤令山
邂逅柳柳州
苏轼与惠州
苏轼与儋州
梦游古黄州
蓬莱偶拾
聊斋闲聊
圆明园祭
圆明园,我追寻着你
文源阁挽歌
“正大光明”祭
“勤政亲贤”的悲剧
“澹泊宁静”的毁灭
追寻那张图
华表的故事
圆明园――美的精灵――代我写圆明园的结语
文渊阁――酸楚之渊
文澜之“澜”
壮哉,神州
伟哉,黄帝陵
壮哉,中山陵
梅关赋
凌云塔
大运河情思
郁孤台,你是一朵兰花
快阁快语
万山之中小县耳
啊,采桑子――试写欧阳修《采桑子(十首)》词意
海韵山魂
海浪心语
浪花礼赞
沙滩遐思
海滨早晨即景
海滨暮色
海滨秋色
海滨一日
海滨初冬
海之缘
龙虎山游记
虎丘游记
笑串青山作项链
庐山诗趣
草木有情
草
窗下一片小草
树的自白
柳
一片落叶
我爱竹
风花雪月
读风
啊,秋风
秋阳
秋雨
海棠花,我不敢写你
井冈杜鹃
春兰自语
黄花漠漠弄秋晖
梅花自言
嗨,三角梅
雪
今夜属于明月
那年的雪
昨天的雪
温情脉脉
家是什么
春天来了
冬
春节,你好
蛇年,你好
落日赞
落霞颂
赞美一滴水
早春的列车
去“偷”点时光吧
岁月留痕
楼下的房屋拆除了
朝拜大佛寺
伪满皇宫沉思
啊,甲午
双面网络
老人和儿童
此生忘不了的书店
我的“光明”情缘
我与《江西日报》
“无限”的风采(科学小品)
你将是一个传奇
游泳小结
浅唱低吟
古风?故乡(三首)
钗头凤?忆童年
童年的记忆
家门口,小池塘(儿歌)
青玉案?南昌情思
沁园春?忆南昌百花洲兼自嘲
六州歌头?咏江西
怀陶渊明
满江红?怀欧阳修
次韵《多景楼》诗兼赞南丰怀曾巩
桂枝香?怀王安石
次韵《寄黄几复》诗兼怀黄庭坚
声声慢?怀李清照
沁园春?怀辛弃疾
钗头凤?怀陆游
声声慢?圆明园153年祭
甲午感怀
一剪梅?忆九一八
七七事变77周年
五绝?无题
踏莎行?郁孤台感怀
一萼红?景德镇瓷器
虞美人?庐山
七绝 韶山
天净沙?海
踏莎行?海滨抒情
七绝 秋之海
七绝 海之秋
浪淘沙?钓鱼岛风云
海风――大海的精灵
七绝 秋
三台令?秋雨
七绝 立秋观石榴
水调歌头?癸巳中秋
重阳节观晚霞
清平乐(二首)
忆江南(三首)
七绝 观荷
丑奴儿?无题
你说
七绝 赠友人
友谊
黄昏
光明颂
水调歌头?赞《光明日报》
和山佳《七绝 承德游》并请先生教正
赏《节日赏石,大饱眼福》文中的 “青龙偃月刀”随想
中华文化遐想
后记
摘要
萍乡,我的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元旦,儿子和儿媳带着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走亲戚去了,老伴也去另一个儿子那里了。我一个人在家,屋外冷飕飕,屋内冷冷清清,于是打开了电炉。不知怎么搞的,这不禁使我思念起童年时代在老家烤火的情景来:在一间黑咕隆咚的小屋子里,靠墙挖了一个浅坑,里面摆放着一个燃烧着的偌大树兜,全家人(有时也会夹杂一两位邻居)围着树兜取暖,谈天说地,讲鬼评妖,火焰明明灭灭,心情跌宕起伏,夜深了也不愿上床睡觉。有时煨上几只红薯,不用说吃,就是闻香气也会垂涎欲滴……此后思乡的情绪竟一发而不可收,几乎整个元旦都沉浸在思念之中……
我的故乡在江西萍乡。掐指算来,我离开那里已超过了半个世纪。当然期间也回去过,很初比较频繁,隔两三年回去几天;以后的间隔越来越长,如今已是十七八年没有回去了。尽管如此,我心里一直牵挂着她,永远为她感到骄傲。
我生长在农村的贫寒之家,从小就有些自卑感。但当离开故乡来到南昌,发现许多同学和同事之前连火车都未见过,才知道我也有比别人优越的地方。因为浙赣铁路就从老家门口正前方经过,不但对火车司空见惯,而且由于旅客列车都挂有起点和终点的牌子,所以我打小时起就知道铁路的一端有南昌、杭州和上海,而铁路的另一端有长沙、广州、重庆和昆明。至于乡亲们更是对铁路产生了某种依赖。在我的童年时代,农家鲜有钟表。自火车打家门口经过起,乡亲们逐渐淡化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习惯,而代之以旅客列车作为他们计时的参考。当然有时因火车晚点或看走了眼也会出现一点小问题。后来我发现,我比有些人更早认识的不只是火车,还有缆车,就是现在许多旅游景点都有的那种缆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萍乡有两家隔着一座山的煤矿――高坑煤矿和王家源煤矿。高坑煤矿建有铁路支线,煤炭运输没有问题。而王家源煤矿仅有一条绕山而行的简易公路与高坑相通,不但路程远,而且那时又没有大吨位汽车。为了解决王家源煤矿的煤炭运输问题,于是就在它和高坑之间修筑了一条跨越山岭的运煤缆车线路。因为我的姐夫做过缆车的操作工,所以我对此有所了解。以后我在旅游景点看到人们对缆车趋之若鹜,不禁有几分自鸣得意。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我虽然有许多不如人的地方,但故乡也给了我一些优于人的东西,于是我渐渐有了自信。此长彼消,我的自卑感也逐渐淡化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有了一些阅历,我对故乡的认识就越来越深入了:原来我的故乡也曾有过明星般的辉煌。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她闪光的一段日子。萍乡煤炭资源丰富,但一直未能进行规模开发。直到1898~,近代官僚买办盛宣怀创办了萍乡煤矿,使之成为我国很早开采的煤矿之一。1899~,浙赣铁路建成。同年动T修筑的萍乡至株洲的延长线,于1905年竣工并与粤汉铁路衔接,极大地推动了萍乡煤炭资源的开发。1908年,盛宣怀在汉阳制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的基础上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由官督商办改由接近商办,成为中国靠前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辛亥革命前,汉冶萍公司年产钢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仅钢产量就占当时全国年产量的90%。汉冶萍公司实际控制了清朝的重工业,萍乡也因汉冶萍公司的显赫地位而变得令人瞩目了。
我的故乡也曾受到一代伟人的青睐。煤炭资源的开发,给萍乡带来了少见的繁荣,使她有了“江南煤城”的称号,但同时也使老百姓遭受着更为严酷的压迫和剥削。“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讨饭),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便是当年煤矿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就曾来萍乡安源从事革命活动,并于1922年9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坐落于萍乡安源半边街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是工人运动的组织形式。在萍乡安源近三年,曾任俱乐部总代表、窿外主任、总主任等职。在罢工期间,、作为工人的全权代表,与资方进行谈判。因为当时的谈判地点为敌戒严司令部,工人代表来此谈判犹如深入狼窝虎穴,所以“一身是胆”当时被传为佳话。也曾来安源从事革命活动,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是在萍乡从事革命活动的见证。1927年9月上旬,从湖南来到萍乡安源,召集了安源、浏阳等地的党、军负责人会议,讨论了秋收起义具体计划,宣布了暴动日期、进军路线口号等。安源的路矿工人参加秋收起义的人众多,那位写过《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不要认为这只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效应,此时我想到的的确尽是故乡的好。故乡不是没有给我磨难,但我认为那些磨难对我的人生也不无好处。记起了现代京剧《杜鹃山》,我喜欢它优美的曲调,其中那句“家住安源萍水旁”的唱词更中听。每当我听到这一句时,都感到热血上涌,想从心底里说出一句话:萍乡啊,我引以为豪的故乡!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