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抵抗与自觉

抵抗与自觉

  • 字数: 26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莫艾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640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抵抗与自觉——中国现代美术早期发展道路的历史考察》聚焦于中国现代艺术早期发展阶段(1925-1935),探讨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三位艺术家具代表性与转折意义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历表明,中国艺术的现代诉求首先需要根基于中国的历史处境与时代状况,指向社会、文化、主体的全面构建。在社会的变革进程中,如何建立新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建立个体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塑造具不断反思能力的主体,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早期阶段反复探寻的课题。本书期待通过深入的历史追踪,呈现这过程的曲折与困难。
作者简介
莫艾,1974年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人间思想》《美苑》《美术与设计》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民族意识、社会性诉求与个体精神——刘海粟早期艺术观的形成与确立
第一节新的个体与新的艺术——刘海粟早期艺术观的社会意义与认知缺陷
第二节民族意识、社会性诉求与个体表现——1920年代中后期的困境与应对方式
第二章与西方相遇:走出困境的契机——刘海粟欧游阶段的认知与实践进展
第一节“艺术叛徒”与西方的相遇——首度欧游的认知与实践状况
第二节世界性语境下的新定位——二度欧游的认知与实践状况
小结革命性与保守性的交互
第三章构筑充满“理想”与“同情”的新艺术——林风眠艺术观的整体架构与形式理解
第一节艺术:生活的条件与情感的调和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林文铮的阐释与克莱夫·贝尔的启发
第四章现实体验与艺术理想间的挣扎——形式“单纯化”探索过程与困境
第一节探索历程的纠结与挣扎
第二节创作经验与传统认知
第三节挫败、执着与蜕变——林风眠艺术道路的现实指向与困境
第五章如何在历史衰微中再造艺术典范——解读徐悲鸿民国前期探索的实验性状况
第一节中,西、传统
第二节贤士与英雄——道德化与理想性的表现主题
第三节历史画等手法的多样探索——油画领域的创作状况
第四节新的历史感觉与表现方式——国画领域的探索面貌
小结探索的实验性与游移状态
第六章如何在变化的历史中把握、建构现实——徐悲鸿的艺术认知困境
第一节民族意识、历史责任与古典理想——解读徐悲鸿的艺术理想
第二节艺术实践的道路设计——“写实”主张的内涵、现实指向与实践形态
第三节如何获得与现实的有力联结——对徐悲鸿创作视角与困境的检视
余论中国现代艺术面对怎样的“西方”——徐悲鸿与西方关系的思考与启示
后记
图版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