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

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

  • 字数: 3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哲俊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657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文学考古学的可能性》通过中国与东亚古代诗文中物质事实与文学关系的阐释,第一次提出除了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两种方法以外的,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即文学的考古学方法论。其理论价值在于: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从来没有提出过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也没有将第三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这是不同于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新的观念与方法,从学术概念到研究方法都是新的尝试。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不是建立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而是根据其本人20余年来不断积累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总结提出的,个案的研究实践是第三种比较文学观念与方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种比较文学观念与方法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就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这种理论源于实践,不是源于西方理论,不是以新的概念包装的旧的知识。
作者简介
张哲俊,辽宁省沈阳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东亚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出版《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三个母题和嬗变的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东亚比较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古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韩国坛君神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十部著作,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和《亚洲游学》等中外书刊发表中日韩文论文一百余篇,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思源奖等。
目录
绪论文学研究的反思:走向六经皆史的诗学传统
第一章文学考古的可能性
第一节概念、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文学考古学的可能性
第二章六经皆史的诗学传统与诗歌的历史化
第一节六经皆史的模式:诗歌为史与经学的关系
第二节诗歌为史的模式:日记化就是历史化
第三节不完整的历史化:虚构想象的合理性与历史的关系
附录中国古代文学中日本形象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第四节“有诗为证”:小说、戏曲套语的经学渊源与功能
第三章第三种比较文学关系的构造与性质
第一节第三种比较文学关系
第二节考古层的构造与形态
第三节第三关系的交流方式
附录享保大象的到来与日本的诗人
第四章文学考古学是第三种比较文学的一种方法
第一节连续时空的还原与综合研究
第二节不连续时空的还原与第三研究
附录日本绘双六的起源与中国的彩选
第三节事实研究科学化的可能性
第五章研究模式的反思:文学研究也是史学研究
第一节历史研究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
第二节诗文史学价值的特殊性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