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维视角下的当代演艺建筑

多维视角下的当代演艺建筑

  • 字数: 36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程翌 著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567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多维视角下的当代演艺建筑》精选了100多个靠前、外近期新演艺建筑案例,对这些案例做了深入的探讨,对其演变的过程、未来发展的展望作了充分的论述。该书横跨了建筑和声学两个领域,是一本十分必要的、具有相当难度的论著,为建筑师和声学顾问之间建立了一个缺失的桥梁。这样的专著不仅在中国建筑界,声学界文献、书籍中难以寻得,在靠前建筑界,声学界也是不多见的。该书对“亲密感”的探讨将在靠前建筑界和声学界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建筑师和声学家的高度协作和充分互动的配合,该书提出了学术界和工程界都值得关注的论述。该书的作者以流畅的文笔,详实的建筑和声学资料为读者展示了对当代演艺建筑的一次体现建筑艺术,表演艺术,和声学技术内涵的综合巡礼。这本专著对建筑界和建筑声学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的出版能对学术界和工程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中国开始了演艺建筑的建设浪潮
二、为什么是“演艺建筑”而不是“观演建筑”
三、研究案例的选取:时间范围和分布区域
四、本书的写作思路
第1章演艺建筑的特质
1.121世纪之前演艺建筑空间形态的演变
1.2优秀演艺建筑的魔力:激发演员和观众的热情
1.2.1对现代镜框式舞台剧院的反思
1.2.2戏剧事件的基本元素和表演空间的亲密感
1.3对现代表演空间“亲密感”的探索
1.3.1格雷纳·万·古尔的发现:蛋形空间的力量
1.3.2安藤忠雄的尝试
1.3.3麦金托什的研究:“神圣的几何学”
1.3.4营造“亲密感”的方式
1.4演艺建筑的演变规律
第2章数字化技术、声学技术的发展对演艺建筑的影响
2.1数字化技术为演艺建筑空间形态提供了新的可能
2.1.1将来剧院的预言
2.1.2新建演艺建筑呈现出流动、虚幻的新感受
2.1.3改变历史演艺建筑的DNA
2.1.4数字媒体技术为演艺建筑提供数字化表皮和表演新氛围
2.2声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演艺建筑的发展
2.2.1声学新技术让历史建筑起死回生
2.2.2数字化仿真声学技术解除了音乐对建筑空间的依赖
2.2.3可调声学技术塑造真正的万能剧院
2.2.4声学新材料的运用
2.3协作的艺术
2.3.1以声学设计为起点
2.3.2从空间概念到声学概念
第3章可持续的理念对演艺建筑的影响
3.1历史建筑可持续:历史建筑成为戏剧体验的一部分
3.1.1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音乐厅
3.1.2历史剧院的改造和扩建
3.2绿色可持续:生态技术的运用
3.2.1可再生的能源
3.2.2可持续的环保材料
3.2.3应对气候的节能措施
第4章21世纪演艺建筑面临的挑战
4.1观众在演艺建筑中的重要性
4.1.1观众对戏剧表演的作用
4.1.2数字化技术的威胁
4.2透明
4.2.1与景观融合的表演空间
4.2.2“反转”设计的透明剧院实验室
4.3城市客厅
4.3.1公共空间向城市开放
4.3.2与观众互动的建筑形态
4.4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对话
4.4.1营造有“亲密感”的表演空间
4.4.2用厅堂自然声和数字化声音竞争
第5章中国演艺建筑建设和国外的比较
5.1修建模式
5.1.1集中多厅模式的思考
5.1.2多种模式并存
5.2重视“亲密感”的问题
5.3追求世界一流的厅堂音质
5.4创新&设计团队的构成
5.5中国建筑师的机遇与挑战
5.6中国演艺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路
第6章结语:21世纪演艺建筑的发展趋势
附录A:国外有名演艺建筑研究选例(1998~2012已建成或在建中)
附录B:中国演艺建筑研究选例(1998~2012建成或在建中)
附录C: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相关论文、研究及设计工作
跋:笔者的写作背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