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崇文书局
  • 作者: 朱自清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0324797
  • 版次: 2
  • 页数: 12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隽永,生动活泼,精神层面也见解独到、意境深远。在人心浮躁、低俗文化横行的今天,他的散文无疑可以涤荡人们内心的空虚,抚平心灵深处的焦虑。《朱自清散文精选/语文经典》囊括朱自清先生最精华的散文名篇以供青少年读者赏析。
目录
书路导航
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一章 我出生了[精读]
第二章 我观察
第三章 换环境
第四章 我丢脸了
第五章 我被迫离家
第六章 我交更多的朋友[精读]
第七章 我在萨伦学堂的“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日,特别是一个快乐的下午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精读]
第十章 我遭冷落,又有了安排
第十一章 我开始独自生活,但不喜欢这种生活
第十二章 依旧不喜欢独自生活,我下定了大决心[精读]
第十三章 下定决心以后
第十四章 姨奶奶为我作出决定
第十五章 我又从头开始[精读]
第十六章 在各方面开始新的一页
第十七章 遇见一个人
第十八章 一段回顾[精读]
第十九章 我一走一看,有所发现
第二十章 斯蒂福的家
第二十一章 小艾米丽
第二十二章 几处旧地,几位新人
第二十三章 我证实了迪克先生的话,也选定了一种职业
第二十四章 我初次放荡[精读]
第二十五章 天使与恶魔
第二十六章 我被俘了
第二十七章 汤米?特拉德
第二十八章 米考伯先生挑战
第二十九章 我再次到斯蒂福家做客[精读]
第三十章 一大损失[精读]
第三十一章 更大的损失
第三十二章 开始长途跋涉
第三十三章 喜 事
第三十四章 姨奶奶吓了我一跳
第三十五章 消 沉
第三十六章 热 情
第三十七章 一点儿冷水
第三十八章 散伙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尔与希普
第四十章 流浪者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两个姑姑
第四十二章 搞 鬼
第四十三章 再次回顾
第四十四章 我们怎样料理家务
第四十五章 迪克先生应验了我姨奶奶的预言
第四十六章 消 息
第四十七章 马 莎
第四十八章 家 务
第四十九章 坠入迷雾[精读]
第五十章 裴果提先生的梦想实现了[精读]
第五十一章 开始一次更远的旅行
第五十二章 我参与一桩爆炸性事件
第五十三章 再次回顾[精读]
第五十四章 米考伯先生的业务
第五十五章 风暴
第五十六章 新仇旧恨[精读]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的人们
第五十八章 离 去[精读]
第五十九章 归 来
第六十章 艾妮斯
第六十一章 我见到两个有趣的忏悔者
第六十二章 一盏明灯照亮我的路
第六十三章 一位来客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顾
摘要
    好了,我也该下桥去了;春晖中学校还没有看见呢。弯了两个弯儿,又过了一重桥。当面有山挡住去路;山旁只留着极狭极狭的小径。挨着小径,抹过山角,豁然开朗;春晖的校舍和历落的几处人家,都已在望了。远远看去,房屋的布置颇疏散有致,决无拥挤、局促之感。我缓缓走到校前,白马湖的水也跟我缓缓的流着。我碰着丐尊先生。他引我过了一座水门汀的桥,便到了校里。校里最多的是湖,三面潺潺的流着;其次是草地,看过去芊芊的一片。我是常住城市的人,到了这种空旷的地方,有莫名的喜悦!乡下人初进城,往往有许多的惊异,供给笑话的材料;我这城里人下乡,却也有许多的惊异――我的可笑,或者竟不下于初进城的乡下人。闲言少叙,且说校里的房屋、格式、布置固然疏落有味,便是里面的用具,也无一不显出巧妙的匠意;决无笨伯的手泽。晚上我到几位同事家去看,壁上有书有画,布置井井,令人耐坐。这种情形正与学校的布置,自然界的布置是一致的。美的一致,一致的美,是春晖给我的第一件礼物。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我到春晖教书,不觉已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虽然只在春晖登了十五日(我在宁波四中兼课),但觉甚是亲密。因为在这里,真能够无町畦。我看不出什么界线,因而也用不着什么防备,什么顾忌;我只照我所喜欢的做就是了。这就是自由了。从前我到别处教书时,总要做几个月的“生客”,然后才能坦然。对于“生客”的猜疑,本是原始社会的遗形物,其故在于不相知。这在现社会,也不能免的。但在这里,因为没有层迭的历史,又结合比较的单纯,故没有这种习染。这是我所深愿的!这里的教师与学生,也没有什么界限。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一无形界限,这是最足减少教育效力的事!学生对于教师,“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样两橛的形势,如何说得到人格感化?如何说得到“造成健全人格”?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情形。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校里只有协治会而没有自治会。感情既无隔阂,事务自然都开诚布公,无所用其躲闪。学生因无须矫情饰伪,故甚活泼有意思。又因能顺全天性,不遭压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较纯正。――也有太随便的地方,如有几个人上课时喜欢谈闲天,有几个人喜欢吐痰在地板上,但这些总容易矫正的。――春晖给我的第二件礼物是真诚,一致的真诚。
     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见一个外人!寂寞是小事;在学生的修养上却有了问题。现在的生活中心,是城市而非乡村。乡村生活的修养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此地所说适应,只指两种意思:一是抵抗诱惑,二是应付环境一一明白些说,就是应付人,应付物。乡村诱惑少,不能养成定力;在乡村是好人的,将来一人城市做事,或者竟抵挡不住。从前某禅师在山中修道,道行甚高;一旦入闹市,“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这话看来有理,但我以为其实无妨。就一般人而论,抵抗诱惑的力量大抵和性格、年龄、学识、经济力等有“相当”的关系。除经济力与年龄外,性格、学识,都可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它,这样增加抵抗诱惑的力量。提高的意思,说得明白些,便是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年龄,也总该有相当的抵抗力了;入城市生活又何妨?(不及初中毕业时者,因初中毕业,仍须续人高中,不必自己挣扎,故不成问题。)有了这种抵抗力,虽还有经济力可以作祟,但也不能有大效。前面那禅师所以不行,一因他过的是孤独的生活,故反动力甚大,一因他只知克制,不知替代;故外力一强,便“虎兕出于神”了!这岂可与现在这里学生的乡村生活相提并论呢?至于应付环境,我以为应付物是小问题,可以随时指导;而且这与乡村,城市无大关系。我是城市的人,但初到上海,也曾因不会乘电车而跌了一跤,跌得皮破血流;这与乡下诸公又差得几何呢?若说应付人,无非是机心!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便是代表的教训。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这种机心,有无养成的必要,是一个问题。姑不论这个,要养成这种机心,也非到上海这种地方去不成;普通城市正和乡村一样,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凡以上所说,无非要使大家相信,这里的乡村生活的修养,并不一定不能适应将来城市的生活。况且我们还可以举行旅行,以资调剂呢。况且城市生活的修养,虽自有它的好处;但也有流弊。如诱惑太多,年龄太小或性格未佳的学生,或者转易陷溺――那就不但不能磨练定力,反早早的将定力丧失了!所以城市生活的修养不一定比乡村生活的修养有效。――只有一层,乡村生活足以减少少年人的进取心,这却是真的!
     说到我自己,却甚喜欢乡村的生活,更喜欢这里的乡村的生活。我是在狭的笼的城市里生长的人,我要补救这个单调的生活,我现在住在繁嚣的都市里,我要以闲适的境界调和它。我爱春晖的闲适!闲适的生活可说是春晖给我的第三件礼物!
     P22-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