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牧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牧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研究

  • 字数: 2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刘银喜,任梅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408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牧区工作。《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把提高广大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大力改善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牧区各类问题的不断凸显,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开始逐步关注牧区可持续发展。刘银喜、任梅著的《中国牧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内蒙古牧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牧区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分析框架,以内蒙古牧区为实证分析对象,希望通过区域性研究得出整体性适用理论。本书共分八个板块进行分述研究,分别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县域经济和公共政策。在每一板块研究中,都对其现状、问题、原因和政策建议展开分析,整体结构翔实紧凑。本书的特色在于对牧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内容除了探讨牧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传统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外,结合当前牧区经济社会和牧民生产生活实际状况,增加了牧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本书将公共政策作为一个分析单元,从政策过程探讨牧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因素;所以,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既是对牧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的提炼,也是分析牧区可全面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作者简介
刘银喜,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博士后;2010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电台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项目等,研究成果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2010)、内蒙古社科优秀成果政府奖等。
任梅,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政府规制理论、合作社理论与中国合作社实践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级各类横向课题十余项,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四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解
二、相关理论基础及其核心价值
第五节 框架结构
第二章 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畜牧业技术水平低
二、地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三、牧民收入增速相对缓慢
四、牧民收入水平地区差距大
五、牧区经济活动领域政府和市场双失灵
六、政府财政补贴领域不均衡且效率不高
七、草场承包与土地流转的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
第三节 牧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牧民人口就业转移单一
二、“禁牧”政策制约牧民增收
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
五、组织化程度低
六、政府财政补贴存在短视效应和同质化
七、草场承包与土地流转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第四节 推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并落实综合牧民移居和“禁牧”方案
二、积极发展牧民合作社
三、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四、提高牧业生产能力
五、拓展牧区经营内容
六、大力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
六、健全政府财政补贴机制
七、完善草场承包与土地流转制度
第三章 牧区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牧区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牧区居民与驻牧区厂矿企业存在矛盾
二、“撤乡并镇”后遗症
三、牧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四、牧区矛盾纠纷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五、对转移牧民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
第三节 牧区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二、牧区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滞后
三、社会治理理念落后
四、牧区社会建设的特殊性及撤乡并镇“后遗症”
五、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需要一个过程
六、社会治理机制缺失
七、应急预案本身存在不足
第四节 推进牧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社会治理理念创新
二、全面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
四、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体系
五、加强基层服务是关键
六、加强社会矛盾调解体系建设
七、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八、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章 牧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生态发展状况
第二节 牧区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牧区荒漠化趋势严峻
二、牧区湿地资源枯竭严重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
四、牧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节 牧区生态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发展”“增收”“保护”:缺乏系统平衡
二、“绿”“GDP”“利”:博弈中难实现均衡共赢
三、“圈人”“养人”“发展人”:民生定位存在偏差
四、“得”与“失”的权衡:税赋分配比例不合理
第四节 推进牧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平衡”中的系统观念
二、强化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生态观念
三、强化生态建设中的综合效益观念
四、强化政府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中的科学考评观念
第五章 牧区文化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牧区文化战略地位和历史变迁
一、牧区文化的战略地位
二、牧区文化发展变迁的影响因素
三、牧区文化变迁的影响
四、结论:牧区文化的传承创新缺乏可持续性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文化发展状况
第三节 牧区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层面:牧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
二、现实层面:牧区文化发展的具体问题
第四节 牧区文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五节 推进牧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牧区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对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牧区公共服务发展状况
第三节 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牧区公共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五节 国外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第六节 推进牧区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七节 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发展趋势
第七章 牧区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牧区基础设施与牧区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第三节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完善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牧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以赤峰市敖汉旗为例
第四节 牧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牧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六节 推进牧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七节 牧区县域经济发展趋势
第九章 牧区公共政策与牧区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牧区公共政策变迁
第二节 牧区发展可持续性不足的公共政策原因分析
第三节 实现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