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网络法律规则的完善思路

中国网络法律规则的完善思路

  • 字数: 17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田刚 主编;于志刚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3680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犯罪现象层出不穷,而立法对之的回应却总是捉襟见肘,“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成为当前网络犯罪立法的一种写照。无论是早已存在的网络黑客、网络攻击、网络诈骗,还是很近几年浮出水面的网络金融犯罪、大数据保护等,都在不断向各国立法机关提出新的命题。应当说,网络冲击传统刑事立法体系的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国家,在信息化时代,不仅传统刑事法律规范之于网络空间的脱节是多方面的,甚至优选范围的立法都面临者网络犯罪立法与现实相脱节的尴尬与窘境。
作者简介
于志刚,男,1973年生,洛阳人。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学学士(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次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至2005年赴英同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开始兼任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至今,2009年—2012年5月任研究生院副院长,2012年5月任教务处处长,2015年5月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当选第ll届全国青联委员,2013年受聘为优选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等个人专著12部,合著多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曾获教育部高校很好科研成果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司法部科研成果奖等科研奖励,以及宝钢很好教师奖、北京市很好教学成果奖等教学奖励。2010年11月,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田刚,男,1986年生,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法学博土,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访问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i井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犯罪实证研究和网络犯罪,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著作一部,参编著作三部,主持部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四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十项。
目录
第一章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取证领域的司法完善
第一节《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取证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
第二节《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取证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草拟说明及理由
第三节《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取证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实证案例分析
第二章技术侦查措施领域的司法完善
第一节《关于技术侦查措施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
第二节《关于技术侦查措施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草拟说明及理由
第三节《关于技术侦查措施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实证案例分析
第三章刑事诉讼审查判断电子数据领域的司法完善
第一节《关于办理刑事案件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
第二节《关于办理刑事案件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草拟说明及理由
第三节《关于办理刑事案件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实证案例分析
第四章刑事诉讼电子数据鉴定领域的司法完善
第一节《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鉴定规则(草案)》
第二节《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鉴定规则(草案)》草拟说明及理由
第三节《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鉴定规则(草案)》实证案例分析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未来立法完善
第一节电子数据规则的立法完善
第二节侦查人员勘验、检查、搜查规则的立法完善
第三节检析规则的立法完善
第四节技术侦查规则的立法完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