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入关前的法文化

清入关前的法文化

  • 字数: 2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千石,吴凡文 著
  • 出版日期: 2015-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20645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法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东北文化展开研究的不错视角。本书以东北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出发点,以中原法文化作为参照,探究清入关前法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并试图发掘其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从努尔哈赤起兵后到清入关前的这段历史时期中,东北在对外战争和经济交往中经历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因此法文化呈现出了文化融合性的特征。本书正是从法文化角度出发,对清入关前东北法文化的各个方面做出法的解读,揭示这个地区在崛起过程中经历的法文化变迁。
作者简介
王千石,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已在靠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法制史、法文化史。
吴凡文,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现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法学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已在靠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选题思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思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对象概念辨析
一、“法文化”解读
二、“清入关前”的范畴界定
第三节历史资料与研究现状
一、历史资料
二、研究现状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标
第一章清入关前法文化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历史背景
一、史籍记载的满洲先世
二、满洲先世的传统文化
第二节社会背景
一、血缘组织的衰退与兴替
二、地缘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三、临时性狩猎组织及其影响
第三节文化背景
一、创立满文,翻译书籍
二、培养人才,开科取士
本章小结
第二章清入关前法文化的主观层面(一)
——汗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汗的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起源于自然崇拜的“天意”观
二、从“天意”观到“天道”观
第二节汗的法律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持善修德,公正无私
二、反对奢靡,普济贫困
三、谋事公信,法度严明
四、选贤任能,广开言路
五、恩养降民,体恤将士
本章小结
第三章清入关前法文化的主观层面(二)
——满洲人的法观念
第一节满洲人的婚姻家庭法观念
一、关于妇女权利的观念
二、关于两性关系的观念
第二节满洲人的纠纷解决观念
一、同态复仇与内部合议
二、诉讼观念的逐步形成
第三节满洲人的契约盟誓观念
一、部落、国家之间的盟誓
二、立誓观念在民间的延伸
第四节满洲人的宗教信仰观念
一、“堂子”祭祀观念
二、萨满信仰
本章小结
第四章清入关前法文化的客观层面(一)
第一节八旗制度的建立及其法文化意义
一、对归附部落的间接统治
二、八旗制度的逐步建立
三、八旗制度对法观念的影响
第二节习惯法的发展与演变
一、分配习惯
二、婚姻习惯
三、继承习惯
本章小结
第五章清入关前法文化的客观层面(二)
第一节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司法机构的设立
一、法律制度的产生
二、司法机构的设立
第二节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巩固满洲政权的法律规范
二、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
三、军事法律规范
四、刑罚的体系与执行
第三节清入关前的民族政策
一、征明过程中对汉民的政策
二、对外藩蒙古的治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中原法文化对清入关前法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清入关前满洲社会的文化融合
一、满洲本土文化
二、与蒙古文化的融合
三、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文化融合性在法文化主观层面的表现
一、统治基础神权化
二、道德标准礼制化
三、军事战略宽仁化
四、宗教信仰多元化
第三节文化融合性在法文化客观层面的表现
一、等级制度的确立
二、首告制度的演变
三、对收继婚的禁止
四、对外来宗教的规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清入关前法文化的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满洲法文化在清朝的表现
一、清朝东北地区的满洲旧俗
二、在清朝法律制度中的表现
第二节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地位
第三节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对法律移植中本土化问题的启示
二、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启示
三、对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